
会员
爱情催眠术(第2版)(邰启扬催眠疗愈系列)
邰启扬 林琳更新时间:2018-12-21 14:44:28
最新章节:第17章 殉情:爱到非死不可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每时每刻发生于人类社会中的爱情现象竟有那么多的难解之谜。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为什么英雄难过美人关?为什么“坏女人”却那么有魅力?为什么有人爱到非死不可?原来,他们都是被催眠了!本书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与深度心理分析,让这林林总总的谜团大白于天下。
上架时间:2018-02-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爱情催眠术(第2版)(邰启扬催眠疗愈系列)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第17章 殉情:爱到非死不可
- 第16章 同性恋:不被理解的爱
- 第15章 青楼:“坏女人”的魅力
- 第14章 偷情:罪恶感与快感交织
- 第13章 失恋:跳不出那个迷人的圈
- 第12章 忘年恋:因相知而忘年
- 第11章 暗恋:秘密的美妙
- 第10章 闪恋:爱在一念之间
- 第9章 网恋:在虚幻中满足
- 第8章 初恋:终身难以释怀
邰启扬 林琳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认知心理学(彩色图解版)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相对抽象,也相对有趣的重要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类的思考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语言和推理等方面。本书对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内容包括人脑与计算机的比较、注意力与信息加工、联想学习、表述信息、存储信息、语言处理,以及问题解决。书中还配有大量全彩图示和对相关知识点的分拆讲解,有助于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帮助读者轻松了解心理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本书适合对心理学心理13.8万字- 会员
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高中一年级上册)
本书以一个虚拟人物为线索,展开八个章节。初始由学生本人为这个虚拟人物取名字,并设计其相关信息,并以这个人物为主角,开始每个章节的情境。该虚拟人物让学生有一个投射对象,将真实的自我、理想的自我,包括回避的自我,都投射给这个虚拟人物,让学生在一种更轻松、更安全、更有主导感的氛围中展开自我探索,在最后一章,由学生自己决定是否要与该虚拟人物分离。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探索与记录,建立起一份自己独有的心理心理3万字 - 会员
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学生成长手册(九年级下册)
本书共8课,主要内容包括:时间总是不够用、调整出最佳状态、自我调控,有效提升、再坚持一分钟等。心理3.6万字 - 会员
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高中三年级下册)
丛书以“伴护心理发育,塑造心理能力,助力可持续成长”为基本定位进行系统展开。每个分册由自我管理与成长类和我与世界的关系类两大模块组成。“自我管理与成长”包括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学习心理、生涯探索、青春期教育及生命教育、危机预防等;“我与世界的关系”包括我与同学、我与家庭、我与老师和我与社会等内容。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辨识、自助、求助、助人”四级心理危机防御体系。高中三年级下册设8个章节,涵盖自心理3.5万字 - 会员
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学生成长手册(八年级上册)
本书以杨乐乐、王康、朱磊三个同学的经历串联起整个故事,把七年级新生经常会遇到的事,列出真实的情境,逐一进行探讨。在内容设置上,通过“课前调查”“班级播报”收集上课素材,引出相关心理现象;通过“心理加油站”“故事与案例”介绍相关事件中包含的心理学原理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感悟;最后通过“延长的心理电波”促进知识与技能的内化,强化自我管理。最终达到“伴护心理发育,塑造心理能力,助力可持续成长”的目心理2.9万字 - 会员
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学生成长手册(四年级上册)
本书以呱呱、莓莓、大宇和宽宽4个虚拟的小学生的学校生活为主线,通过“小小调查员”“一起来活动”“我能行”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现实、提高思辨能力,通过“嗨,你知道吗”“焦点知识”等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了解好奇心,体验性别差异,初步学习社交知识,了解自己的成长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提升心理自助与求助能力。心理1.4万字 - 会员
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学生成长手册(四年级下册)
本书主要包括:我会“提问”、心灵的桥梁:同理、种下“美好”小种子、我在航海学院、学做时间的主人等八课内容。心理1.5万字 - 会员
考试脑科学3:打开学习动力的“脑开关”
本书为《考试脑科学:脑科学中的高效记忆法》的“学习动机”方面的扩展补充篇。书中结合脑科学前沿研究与实验,通俗讲解了神经层面的动机原理,向读者传授了灵活运用人脑规则,通过“欺骗苍白球”激发学习动机的技巧与方法。书中通过对动机管理者“苍白球”的解读,从脑科学角度提出了刺激运动区、海马体、腹侧被盖区、额叶的动机激发方法,并用趣味漫画的形式展示了该方法如何使用。本书适合学生、教师、家长阅读参考,也适合作为心理1.8万字 - 会员
那不只是身体的病
本书作者曾经是一名内科医生,后转而成为精神科的资深专家。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曾经接手过许多从其他科室转来的疑难病例,他们明明有各种各样的身体症状,却查不出生理方面的原因,这究竟是为什么?直到作者从心理角度抽丝剥茧,真正理解这些患者是什么样的“人”,而不仅仅关注他们得了什么“病”,一切才豁然开朗。这本书站在生理与心理的交叉地带,通过丰富的案例故事,讲述了人们的心理如何对健康产生巨大而未被重视的影响,从心理15.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