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西方传播学术史手册
胡翼青更新时间:2019-11-29 17:37:19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具有工具书性质,分为导论与正文两部分。导论勾勒了西方传播研究的思想谱系,正文分词条介绍西方传播思想名家。本书契合读者需要,可作为传播学专业在校生教材和考研学生的重要参考书。作者学术功底深厚,多年来专注于研究西方传播思想,此书是这一研究的成果。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5-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西方传播学术史手册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传播学谱系图
- 文森特•莫斯可(Vincent Mosco,1948— )
- 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1907—1987)
- 沃尔特•P.戴维森(Walter P. Davison,1918— )
- 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889—1974)
-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
- 托德•吉特林(Todd Gitlin,1943— )
- 西奥多•W.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1903—1969)
- 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1932—2014)
胡翼青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网络新闻翻译的专业规范:一种基于信息结构分析的跨学科探索(日文版)
本书结合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大胆引入信息传播的新视点,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变化情况,尝试性地建构了宏观的跨文化交际理论、介观的信息论与微观的翻译技法相结合的跨学科翻译理论框架——网络新闻翻译的专业规范。同时,本书在研究方法上实现了由字、词、句到语篇、由语言形式到信息符号、由例句的主观分析到客观的信息测算等的多个突破,从而发现了隐藏在语言表象背后的网络媒体自身的翻译规律。社科19.1万字 - 会员
虚实共生:真实、创造与传播
本书共收录16篇文章,分为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探索、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平台社会与认同传播、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平等、传播思想与价值观转向、生命传播与虚实共生等部分,旨在从真实、创造与传播等关键词出发,以跨学科的方式直面个体、组织与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社科17.6万字 - 会员
新媒体新闻写作、编辑与传播(第2版)
随着现代生活朝着数字化迈进,新媒体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书立足新闻的发展趋势,对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写作、编辑及其传播特点与方法进行介绍。全书分为7章,从新媒体新闻概述入手,依次讲述了新媒体新闻内容编辑、不同文种新媒体新闻的写作、网络新闻编辑与传播、网络新闻直播、新媒体平台新闻编辑与传播,以及新媒体音视频新闻制作与传播等内容,以帮助新闻从业者更好地顺应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新社科17万字 - 会员
学术出版研究:中国学术图书质量与学术出版能力评价
学术出版是学术成果的载体和传播平台,它承担了为学术成果研究提供知识服务和学术成果交易、传播的功能,是学术价值得以实现的基本环节。繁荣中国学术出版必须抓住机遇,坚持学术出版的专业化。重新定义学术出版,着力提高学术出版门槛,打造新的学术出版生产链条;重新构建学术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分类标准和知识分类体系;建立学术“旋转门”机制,培养专业的学者型、复合型编辑人才,真正发挥学术编辑内容价值发现者社科15.1万字 - 会员
媒体融合的探索与实践(2014—2018)
本书跟踪观察了2014~2018年省级媒体集团融合实践的真实图景,从产业链重构、组织变革与管理规制等视角对媒体生产融合、经营融合与管理融合的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主要成绩与困难做出了深刻的描述。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对2014~2018年省级媒体融合实践的考察资料,还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包括“人”的转变相对滞后于组织的创新与变化,组织文化对组织创新造成阻力以及媒体如何通过业务社科16.4万字 - 会员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总第17辑)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推出的前沿问题研究报告,聚焦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发展,使其深深植根于对中国传播创新的探究,充分发挥智库功能。本刊将与您一道,走进中国传播实践的前沿地带,深切关注其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呈现中国传播实践,共同为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传播开辟创新路径。社科18万字 - 会员
移动互联网数字阅读环境下的文学传播研究
本书聚焦以社交媒体为重心的移动互联网络这一传播生态,建构起文学传播研究与变动的社会环境和传播生态间的关系性。全书主体部分共分四章,首先关注移动数字阅读环境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对移动数字阅读环境的文学传播活动现状进行了考察,还进一步探讨了当下文学传播现状所蕴含的问题及其现实路径的转换,反思新传播生态下文学传播研究的学术理路,为文学传播的多学科研究范式建设提供经验。社科16万字 - 会员
新闻文论集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基于自己供职的单位的视角撰写的关于新闻工作的论文,大多数文章都已在《新闻战线》《中国记者》《实践与思考》等刊物公开发表,第二部分是作者撰写的对社会热点的时评文章,全都发表在作者供职的《工人日报》上,时间跨度为1998年至2004年。这些文章折射了新世纪以来传媒格局、媒体业态发生的深刻变化,凸显了互联网传播时代主流媒体对于内容的定义与把握、内容的生产与分发等核心问题的社科9.7万字 - 会员
中国前近代的出版、文化与权力(16—17世纪)
《中国前近代的出版、文化与权力(16-17世纪)》作者从多个角度考察了16-17世纪中国书籍的生产,涉及商业出版的运作方式、商业出版扩张如何为科举士子提供艺文劳动机会、艺文市场的交易、商业性“四书”论集对官方解释的挑战、艺文由朝廷向职业批评家的转移、复社作为能够对科举考官施加影响的职业批评家联盟的性质、八股文评选家通过出版市场而成为公共批评家、科举考试与商业性书籍出版的关系,以及诸多晚明士人在商业社科23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