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印视角
更新时间:2020-12-10 19:49:16
最新章节:九 结论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中国和印度是孟中印缅次区域合作中的两个大国,中印双边合作进程缓慢无疑也是制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关键因素。中印两国要抓住历史机遇,通过沿边开发与开放,以交通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促进跨境经济合作,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方面释放两国之间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发展活力。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从中印两国学者视角,研究如何从互联互通、机制建设、贸易投资、能源互动、次区域外交等方面切实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
上架时间:2015-12-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印视角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九 结论
- 八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内部的能源政策
- 七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向能源自给自足发展
- 六 多边合作机制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 五 可再生能源和印度的东北部地区
- 四 主要参与方:印度
- 三 案例分析:孟加拉国
- 二 孟中印缅地区的个体:缅甸
- 一 能源的地缘战略意义
-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地区的能源动态与贸易互联互通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科技创新支撑北京乡村振兴的机制和路径研究
本书着眼于实现北京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出发,分析了科技支撑北京乡村振兴的路径与机制;分析了北京市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发展现状,并提出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路径和保障措施;分析了“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目标下的农业科技人才下乡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机制;等等。针对北京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收集整理其他地区的科技支撑典型案例,总经济19万字 - 会员
中国式现代化开启新篇:蓝迪国际智库年度报告(2022)
本书是蓝迪国际智库每年度工作报告,该报告由十二届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赵白鸽和第十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吕红兵共同担任主编。该报告全面系统梳理了蓝迪国际智库22年度在智库、国际、城市、企业、媒体五大网络中形成的重大活动和重要成果。该报告整编相关专家学者的观点和“”建设等多领域的实践,将为有关部门政策制定和广大企业参与高质量共建“”提供有益参考。经济20.6万字 - 会员
与改革同行Ⅰ:中国改革开放和伟大复兴
本书以改革开放为切入点,从1978年开始,每五年作为一个跨度,从不同的视角勾勒出了一个清晰的历史脉络,陈列了详尽的历史事件和数据,对改革工作做出了详尽的分析与客观的评价。希望通过本书,可以进一步地展现我们中国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直观地呈现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在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更好地推进未来的改革事业。本书不仅能引起参与改革的改革工作者的回忆与共鸣,同时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经济12.7万字 - 会员
智本论·人口经济
本书《人口经济》从经济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当前和未来中国人口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生产关系。劳动力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我们试图通过生育、老龄化与教育等微观视角,阐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演进路径。本书将为您揭示人口变动与经济转型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如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找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经济10.2万字 - 会员
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与农民福利的时空耦合机制研究
本书从时序和空间的视角出发,对全国各省份2000—2019年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水平、农民福利进行测算与分析,并对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系统研究。首先,本文以金融资源论及福利经济理论为基石,以金融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系统耦合理论为支撑,构建本研究分析框架;其次,本文基于静态耦合协调度模型、动态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全国各省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与农民福利的耦合协调水平,归纳总结近经济12.9万字 - 会员
产业科技创新:面向新型工业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
本书从理论、主体、产业和区域4个方面探讨国内外产业科技创新的理论和实践。理论篇从系统观出发,提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多元创新主体的体系化运行,不同产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存在差异,同时构建一套分析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主体篇深入分析产业科技创新体系4类创新主体,包括产业战略科技力量、企业、新型研发机构、概念验证中心。产业篇关注不同产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差异,具体分析汽车、人工智能和高铁等典型产业的科技创经济10.2万字 - 会员
智本论·大城楼市
21世纪以来,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历史几乎就是半部经济发展史。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房地产的影响无法忽视,但伴随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高杠杆、过度投资的行业特征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高房价、地方政府和个人的高债务、地区发展不平衡等。2021年,房地产行业迎来“整顿潮”,市场出现拐点,楼市下行压力大,一些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出现债务违约。房地产企业为何陷入债务危机?2023年,政府推出房地产新政策,促进房地经济9.6万字 - 会员
工业信息安全应急管理技术与实践
本书围绕工业信息安全应急实践基础、应急管理技术、实训平台三个方面,重点聚焦工业信息安全漏洞管理、工业控制系统等级保护测评、工业企业数据管理能力评估、工业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与防护、工业领域风险的典型应对措施等应急实践基础,以及工业信息安全检测、威胁识别、编排/自动化与响应、应急处置、加固等应急管理技术,详细阐述了如何兼顾安全管理建设与技术手段建设,做好工业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与防护,并选取了典型的实训平台经济13.9万字 - 会员
时代聚变:数字经济与创新发展
在当前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战略背景下,数字经济能最大程度挖掘内需潜能,消化吸收现有产能,从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数字经济改变了企业的传统生产管理形式,使得产业结构的发展途径产生了深刻变革,成为新形势下扩大中国内需、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结构水平的新动能。本书系统梳理了数字经济的内涵和特征,揭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分析了数字经济所依托的新技术,并辅以数字经济转型较成功的典型企业案例,总结经济13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中国人民生活发展指数检测报告(2017)
本书共分为三部分:总报告介绍了“全面小康”进程人民生活发展总体检测情况,包括居民收入、消费、积蓄等的增长态势和民生发展指数综合检测情况;技术报告与综合分析介绍了“中国人民生活发展指数检测体系”的技术思路,并报告了2015年居民收入、总消费、物质生活消费、非物生活消费、积蓄的综合指数排行;省域报告分别介绍了2015年度上海、西藏、陕西、浙江、辽宁和安徽的民生指数排行情况。中国经济16.6万字 - 会员
“十三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政策研究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投融资研究中心年度重点研究项目成果。基于中国产业结构的变迁过程和表现特征,分析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深层矛盾,从历史演进和国际分析两大视角透视中国产业政策实施的内外部环境,探讨“十三五”时期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与战略机遇。按照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协调金融体系内部结构改革,积极创新金融资源配置方式,大力提升金融业的市场化、综合化与国际化经营水平,有效统筹运用各种形式的金融机构中国经济5.3万字 - 会员
资源型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是世界难题。本书力图为资源型地区创新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以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先机,期待这些地区能够由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向依靠新兴产业,内涵式、集约式发展转变。本书对资源型地区转型研究具有意义,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意义,对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具有意义,对“保增长”“保民生”“调结构”具有意义。中国经济24.5万字 - 会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生态环境管理市场机制研究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承担着在全国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大使命。为了达成这一使命,深圳应着力构建世界领先水平的环境治理机制。基于此,本书从生态环境市场机制建设理论、深圳打造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标杆的背景与使命、深圳建设市场化环境治理机制的思路、深圳建设市场化环境治理机制的机遇、环保市场机制国际先进经验、以市场机制改善深圳环境治理的建议等几个方面展开,对深圳生态环境管理市场机制做了中国经济19.3万字 - 会员
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6~2017)
本书主要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研究人员撰写而成,以国际眼光、全球视野,对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重点领域、社会与民生、环境与资源、改革与开放等进行了多维度透视,并对2017年相关领域经济发展做出预测分析,从战略高度,力图打造前瞻性和权威性的思想产品,以期为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体现了国经中心“同享人类智慧,共谋全球发展”的理念。中国经济36.1万字 - 会员
中国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效应研究
如何增强税收的收入分配效应,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同时,缩小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彰显税收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及现实课题。本书基于整体和结构的视角,实证分析了中国税收在居民收入分配中的调节效应,通过分析中国税收在调节居民收入差距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强税收的调节效应、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等政策建议。中国经济14.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