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聚讼纷纭:清代的“健讼之风”话语及其表达性现实
尤陈俊更新时间:2023-04-21 20:04:48
最新章节:注释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在清代的地方志、官箴书、官府文书等许多不同类型的文献当中,常可看到声称某地区存在“健讼之风”的记载。上述现象,与学术界以往惯于强调的“无讼”乃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典型特征的说法形成了某种反差。本书结合文本向度、话语实践向度和社会实践向度的不同视角,对历史文献中那些关于“健讼之风”的书写展开分析,将其视作一类充斥着权力关系的话语,认为此种话语所展现的更多是一种表达性现实,而不能被直接当作对其时历史社会现状的完全如实反映,追问主要是哪些主体基于何种目的对“健讼之风”进行书写,并对此种话语加以传播,以及为了强化“健讼之风”话语的某些预期功能,这些主体又运用了其他哪些话语来加以配合,采取了哪些在其看来有针对性的实践行动。本书勉力追随瞿同祖所开创的那种研究范式的学术旨趣,在方法上践行法律和社会研究的历史进路,并不以单纯回到中国古代的历史现场去复原有关“健讼之风”的史实作为最终目的,而是重在带着社会科学意义上的理论关怀,去剖析关于“健讼之风”的史料记载背后所潜藏着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希望从历史的维度,推进我们对于传统中国的法律、社会与国家的深入认识。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05-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聚讼纷纭:清代的“健讼之风”话语及其表达性现实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注释
- 后记
- 附录 “案多人少”的应对之道:清代、民国与当代中国的比较研究
- 结语
- 第四节 “讼师恶报”话语的力量及其局限性
- 第三节 “讼师恶报”话语模式的复合功能
- 第二节 “讼师恶报”的故事类型与话语模式
- 第一节 讼师与恶报:宋元明清不同类型文本中的叙事传统
- 第九章 “讼师恶报”话语模式的力量及其复合功能
- 第六节 通过讼师形象整体污名化的社会控制
尤陈俊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我国微罪体系建构研究
本书阐述了微罪的概念及相关范畴,提出了建构和打造中国式微罪立法及其体系的方法,阐述了建构微罪立法及其体系的正当性,微罪立法及其体系的实体立法,微罪实体立法的条文设计,微罪程序立法及其配套措施,最终完成《微罪法(专家意见稿)》。法律26.1万字 - 会员
海国宪志:全球化时代的比较宪法
本书秉承客观理解的态度,以回溯宪法理论元问题为起点,以大量一手资料和前沿文献为基础,全面展现全球化进程对世界范围内宪法发展的重大影响,特别是以合宪性审查为中心、宪法解释的跨国交互、司法介入社会争议为特点的总体态势,力图为比较宪法研究的“文档”点击一次“刷新”,为其“地图”点击一次“放大”,为其“软件”启动一次“升级”。法律34.9万字 - 会员
应用法学评论(2019年第1辑/总第3辑)
《应用法学评论》旨在搭建法学理论界与法律实务界之间的学术交流平台,汇集我国应用法学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创新性优秀研究成果,以完善应用法学学术体系,服务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刊聚焦应用法学的基本原理,法律实践中的前沿、重大、疑难问题,以及法律制定、解释和实施中所应遵循的原则、方法、技术和规律,提倡“小切口、深挖掘”选题。法律22.7万字 - 会员
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理论架构与优化路径
本书把司法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模型放到司法回应社会之“诉求-回应”的互动关系性视角下加以审视,并且以当代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理论架构和优化路径作为思考的两个基点,同时以司法的社会回应性与司法的自治性之关系处理为中心线索,贯穿全书,试图建构出司法回应社会的基本理论架构,并以此为分析框架,从宏观层面和微观个案来深描出司法回应社会的现实样态。法律17.8万字 - 会员
司法环境建设评价指标研究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本书研究主题系该课题的子项目。选取司法政策、司法生态、司法文化三个一级指标对司法环境建设进行评价,其中内含了众多的二级、三级评价指标,本书主要对相关指标的入选进行初步理论分析论证,以期对我国司改建设有所帮助。法律17.2万字 - 会员
信息网络犯罪规制的预防转向与限度
本书以预防刑法为理论基础,在刑法观念层面以保障社会发展的消极自由为导向调节预防刑法观,以比例原则作为信息网络犯罪规制预防转向的政策限度,以权利本位的法益概念作为其实质限度,以与法益具备规范连接、定型化的构成要件行为作为其形式限度,以消极责任原则指导下的刑事归责路径作为其责任限度,系统地回答了“如何化解‘法益侵害社会化与刑事责任个别化’间的冲突”这一时代理论命题,完成了“以类罪反思理论变更,以理论指法律23.4万字 - 会员
共享发展理念的法理基础和法治实现路径研究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阐明共享发展理念的法理基础,考察共享发展理念与我国法治建设的互动变迁史,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分析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实现共享发展理念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为共享发展理念的法治实现设计路线图,分别研究了共享发展理念与民商法治、行政法治、经济法治、社会法治、刑事法治、国际法治的关系及其落地实施问题法律31.6万字 - 会员
北外法学(2020年第1期/总第3期)
《北外法学》是一本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主办,面向法学所有专业,突出国际法、国别法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法律研究特色的集刊,设有国际法与区域治理、知识产权、中东欧国家法律研究、东南亚南亚法律研究、西亚北非法律研究、独联体法律研究、中国法律前沿等栏目。本书为总第3期,共包括15篇文章,分为刑事法研究、程序法研究、域外法研究、其他部门法研究四大板块。法律17.8万字 - 会员
中国住房保障法律制度:路径依赖与创新
本书以住房权为理论基础,区分广狭两义的住房保障概念,梳理了住房保障的各种形式。住房保障与住房市场都是一国住房供应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实现住有所居的政策目标。依托经济学上的路径依赖理论,采用系统研究、历史考察与比较法研究的方法,从问题出发回归制度,展示了我国住房保障和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成就和不足。法律33.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