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7章 成语运用浅论

邓国泰

成语,经过历代千锤百炼而后定型,为大家喜闻乐用,既精辟,又形象,既简练,又意丰,是语言建筑材料中最珍贵的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届高考语文试题,成语的测试都占了一席之地。中学语文教学也十分重视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的培养。我们说话或写文章,恰当地运用成语,能使语言更加生动、鲜明、准确,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鲁迅先生说:“成语和死古典不同,多是现世相的神髓,随手拈掇,自然使文字分外精神,又即从成语中,另外抽出思绪:既从世相的种子长出,开的也一定是世相的花。”(《“何典”题记》)如何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成语,既是一个教学课题,也是一个学习、研究课题。

本文从成语运用中理当力戒混用、误用现象的角度,从文风的层面,试作探讨。

一、力戒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义往往是约定俗成的,大多数成语不能望文生义。不求甚解,往往弄错。如,“沆瀣一气”,“沆瀣”的字面意思,是指夜间的水汽,而实际上在这个成语中却是指人名。说的是唐朝有个叫崔瀣的人去参加考试,主考官崔沆让他考中了,当时有人说他俩是“座主门生,沆瀣一气”。后来多用来比喻气味相投的人互相勾结在一起。像这样的成语,如果仅一知半解地照字面解释,那怎么行呢?又如,20世纪50年代,有一苏联专家来我国新疆援助重点工程,通过俄语译员,询问一项技术革新内容。中国技术员详为介绍之,苏联专家称善,问技术员:“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技术员答语中有“胸有成竹”的话。译员不懂这个成语,竟直译曰:“他的胸腔内有竹竿。”苏联专家大惊,急问怎样放进去的,要求解衣一览(流沙河等著《高级笑话》)。“胸有成竹”最早见于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故画竹,先得成竹于胸中。”晁补之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个成语也作“成竹在胸”。“成竹”,现成的、完整的竹子形象。比喻处理事情时心里先有了主意。那位译员恰好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从而闹了笑话。再如,有人造句说:“我们收的稿子不少,但大都是不刊之论,能用的不多,退回去算了。”这个“不刊之论”中的“不刊”,不能误解为“不能刊登”,而应理解为“无可删改”。还如“叶公好龙”,如照字面意思去解释,就成了“叶公喜欢龙”。而这个成语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呢?先从它的出处说起,汉代刘向《新序·杂事》里说,叶公子高很喜爱龙,家里到处都画着龙。天上的龙知道了,就来到他家,龙头从窗户上向里看,龙尾拖在堂屋里。叶公一看吓得面无人色,失魂落魄。后来就用这个寓言故事,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但并非真正爱好它。

二、力戒不求甚解

从语言的运用来说,一般要求是准确、鲜明、生动。仅就“准确”而言,对成语的语义理解、运用,则不能粗枝大叶,必须弄清楚、弄明白。从实践来看,易犯的毛病主要有两类:一是不明一些成语的特定语义,或甚而不懂。如这样一句话:“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高考题)这里的“莘莘学子”是误用,为何误用?就是不懂“莘莘”是什么意思。“莘莘”指众多的样子,“一位”怎么能用“莘莘”呢。又如,“今天,来了不少的中学生,他们正值豆蔻年华,风华正茂。”成语“豆蔻年华”出自唐代诗人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是特指十三四岁的少女,说话者不明其含义,误以为指“少男少女”。再如,“随着晚会帷幕的拉开,那美轮美奂的歌舞,品位精良的相声小品,使晚会高潮迭起。”“美轮美奂”这个成语中的“轮”作高大讲,“奂”指鲜明的样子。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房屋高大华丽。而作者不明其特指对象而误用。二是不辨易混成语而加以误用。如,“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球队望其项背。”(高考题)这里的“望其项背”的意思是能够望得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而那句话的意思是正好相反,作者可能把“望其项背”与另一个成语“望尘莫及”相混了。又如,“今年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成语“火中取栗”典出法国拉封丹的寓言,意思是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的栗子,猴子叫猫去偷,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几个栗子。比喻冒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当而一无所得。而这句话的意思是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显然与成语“火中取栗”的意思风马牛不相及。作者可能不明白“火中取栗”的意义,而与“渔翁得利”或“坐收渔利”混了。

三、力戒褒贬不分

成语具有一定的色彩,包括感情色彩、态度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使成语有其一定的附加意义,它的附加意义是成语语义中非反映其本质特点的部分,但对于理解、运用成语,也是重要的根据。这里着重就成语运用中的感情色彩,即褒贬的误用举例加以说明。如,有一位学生在作文《我的同桌》中写道:“我的同桌不仅各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是数一数二的,而且还乐意帮助别人;他在学习上对我的帮助可以说是罄竹难书。”成语“罄竹难书”源出祖君彦《为李密檄洛州文》:“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意思是用尽终南山一山的竹子(古代写字用的是竹简)也写不完他的罪行,是个感情色彩很鲜明的成语,贬义,用在“同学”身上显然错误。又如,“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成语“处心积虑”,它的意思是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于贬义。从上句话里显然可以看出是对“新上任的厂领导”有所褒奖,用“处心积虑”这个成语也显然不当。如果改成用褒义成语“殚精竭虑”就与句意相符了。再如,“领导干部如果有了这样那样的爱好,在下基层蹲点、搞调查、检查工作时,就要适当隐藏起来,不要‘示爱’。否则每到一处,就会酒气冲天,歌舞升平,甚至收藏到自己想要的如古玩字画等一些贵重物品。”成语“歌舞升平”是用来形容一种盛世的太平景象,这种景象并非有什么不好;而“否则”句是说“示爱”的恶果,因此含有褒义的成语“歌舞升平”在句中显得感情色彩不协调,当然语意也不清晰连贯。

四、力戒华而不实

成语的运用还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语境和修辞的需要,当用则用,不当用就不用。滥用、堆砌、浮夸,只能造成华而不实的文风。首先说滥用。一些人对成语的语义了解模糊不清,不该用时,或可用可不用时,却胡乱地加以运用,画蛇添足。例如,有人对知心的老朋友来家造访,致词说:“欢迎欢迎,你来我家,真是让寒舍蓬荜增辉。”笔者认为,如果是熟识的老朋友,此处的“蓬荜增辉”,反倒显得酸不溜丢的,且有虚情假意之嫌,还不如不说的好。其次说堆砌。本来,语言作为人际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在运用中应力求简洁明快,一语中的,突出特点,或标新立异,引人入胜。一篇之中,谈吐之间,如果管它合适不合适,过度地使用成语,反倒令人生厌。堆砌成语,造成空洞、累赘。当然,为了篇章修辞和语体风格的需要,成语连用,造成特殊的修辞效果,则是特例。这里举这样一个特殊的成语连用而不显累赘的例子。刘某被免职后,才想起关心儿子的学业。儿子这天的作业是写一篇题为《我的爸爸》的作文。刘指导儿子,文中最好使用十个以上的成语。儿子凝神静思,欣然提笔写就:过去,我的爸爸在家任劳任怨,上班埋头苦干,工作一丝不苟,成绩有目共睹,有口皆碑。自从当了科长,爸爸立刻改头换面,穿着焕然一新,对我的学习漠不关心;对漂亮女人彬彬有礼,对妈妈的劝说阳奉阴违;进了舞厅风度翩翩,打起麻将废寝忘食;日常工作欺上瞒下,破绽百出;回到家里无精打采,唉声叹气。这篇短文,作者一口气串用了十六个成语,表达效果怎样?真是别具一格,幽默得很,从而增强了讽刺意味。这种特例,偶尔用用尚可,倒也让人耳目一新;如经常随便使用,则成了吊书袋子。

再次,说浮夸。比如,有一则宣传医疗的广告,这样写道:“神奇的换肤术,七天使你有完美无瑕的容颜”,“完美无瑕”显然是浮夸,虚夸了。事实证明这是骗术,其效果与广告撰写人的愿望适得其反。

五、力戒错别字

汉字是表意文字,要规范地运用成语,还必须注意成语的写法,必须把成语中各个字写正确,以避免引起误会或闹笑话。为此,笔者搜集了若干容易写错的成语,现择例罗列于后:

故步自封(“故”误写作“固”)滥竽充数(“竽”误写作“芋”)

草菅人命(“菅”误写作“管”)黯然神伤(“黯”误写作“暗”)

飞扬跋扈(“跋”误写作“拔”)刚愎自用(“愎”误写作“復”)

蓬荜生辉(“荜”误写作“壁”)痛下针砭(“砭”误写作“贬”)

不修边幅(“幅”误写作“福”)计日程功(“程”误写作“成”)

相形见绌(“绌”误写作“拙”)大巧若拙(“拙”误写作“绌”)

刺刺不休(“刺”误写作“剌”)肆无忌惮(“惮”误写作“殚”)

屡次三番(“番”误写作“翻”)繁文缛节(“繁”误写作“烦”)

结跏趺坐(“趺”误写作“跌”)重蹈覆辙(“覆”误写作“复”)

随声附和(“和”误写作“合”)侯门似海(“侯”误写作“候”)

汗流浃背(“浃”误写作“夹”)直截了当(“截”误写作“接”)

不胫而走(“胫”误写作“径”)既往不咎(“咎”误写作“究”)

百废俱兴(“俱”误写作“具”)脍炙人口(“脍”误写作“烩”)

陈词滥调(“滥”误写作“烂”)草木葱茏(“茏”误写作“笼”)

戮力同心(“戮”误写作“戳”)未雨绸缪(“缪”误写作“谬”)

蓬头垢面(“蓬”误写作“篷”)一抔黄土(“抔”误写作“杯”)

前仆后继(“仆”误写作“朴”)修葺一新(“葺”误写作“茸”)

怙恶不悛(“悛”误写作“俊”)姗姗来迟(“姗”误写作“跚”)

舐犊情深(“舐”误写作“舔”)扺掌而谈(“扺”误写作“抵”)

从中斡旋(“斡”误写作“幹”)好高骛远(“骛”误写作“鹜”)

趋之若鹜(“鹜”误写作“骛”)嬉笑怒骂(“嬉”误写作“嘻”)

徇私舞弊(“徇”误写作“循”)湮没无闻(“湮”误写作“淹”)

神采奕奕(“奕”误写作“弈”)良莠不齐(“莠”误写作“秀”)

饮鸩止渴(“鸩”误写作“鸠”)旁征博引(“征”误写作“证”)

老态龙钟(“钟”误写作“肿”)虚左以待(“左”误写作“座”)

……

综上五方面所述,笔者比较系统地调查和研究了当前成语运用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这些弊端虽然不是成语运用的主流,但也不可忽视。美国加州大学华裔教授曾志朗先生曾撰文发出警告:“一个不尊重自己语言的文化必然走向死亡。”成语运用中的混乱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来纠正这些不良现象,为成语的健康使用而努力,特别是我们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