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dflow 2012中文版完全学习手册](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96/654096/b_654096.jpg)
7.2 自动创建流道系统
本节将以一个操作实例,来演示流道系统向导自动创建流道系统的创建方法和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如下。
Step1:设定塑件注射点位置。单击任务栏窗口中的“设置注射位置”按钮,在塑件网格模型上单击欲设置注射点的位置,如图7-23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D7ABEB/35911513045473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0007-23.jpg?sign=1739305163-d2ofXE8m65y85XUMCUwPpMooaizepTwx-0-f27d86bb2d9377ba3b3a6f92ddc0cf2e)
图7-23 注射点位置设置
Step2:选择菜单“建模”→“流道系统向导”命令或直接单击工具栏上的按钮,弹出如图7-24所示的“布置”对话框。
【说明】Moldflow 2012自动创建流道系统向导需要设定主流道位置、分型面位置,主流道大小、分流道大小和浇口大小等。
如图7-24所示对话框中的X、Y值是用于确定主流道位置,可以直接输入X、Y坐标值来确定,也可选择“模型中心”或“浇口中心”命令确定。系统默认的位置通常为模型中心。
如果要使用热流道浇注系统,则可以勾选“使用热流道系统”复选框。
“顶部流道平面Z”选项用来设定分型面位置,可输入Z轴坐标确定。
Step3:选择“浇口中心”命令,“顶部流道平面Z”右边的文本框中设置为“30”。单击“下一步”按钮,设置“注入口”、“流道”、“竖直流道”等的参数,如图7-25所示。
Step4:在“注入口”选项区设定主流道几何参数。在“入口直径”文本框中输入“3.5”,在“长度”文本框中输入“30”,“拔模角”文本框中输入“3”。
Step5:在“流道”选项区设定分流道几何参数。在“直径”文本框中输入“7”。
【说明】“梯形”复选框用于选择分流道截面形状是否为梯形,如果选择此复选框,则需要指定“包含倾角”的大小。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D7ABEB/35911513045473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0007-24.jpg?sign=1739305163-HRf4Nxh2R4aa9M1Ncm565OdVEvXVzeEz-0-ad4e5cf82c8e4d48bb49fa7a45421f90)
图7-24 “布置”对话框第1页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D7ABEB/35911513045473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0007-25.jpg?sign=1739305163-7ntynmNM7evMbLNdInWJmvx14IynaFUp-0-9c54895298707a726d2158a4e021860e)
图7-25 “注入口/流道/竖直流道”对话框第2页
Step6:在“竖直流道”选项区中设定竖直流道的几何参数。在“底部直径”文本框中输入“7”,在“拔模角”文本框中输入“3”。单击“下一步”按钮,设置浇口几何参数,如图7-26所示。
Step7:在“顶部浇口”选项区中设定浇口几何参数。在“始端直径”文本框中输入“1”,在“末端直径”文本框中输入“1”,在“长度”文本框中输入“1”。
【说明】“侧浇口”选项区用于设定侧浇口的几何参数。
Step8:单击“完成”按钮,关闭该对话框。
至此,经过以上几个步骤的操作,浇注系统创建完毕,其结果如图7-27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D7ABEB/35911513045473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0007-26.jpg?sign=1739305163-wutkiJxgVNCZn4MSgwxcQdmnSAqwVpTU-0-ff565cfae3d73f69a7798aedba403e8b)
图7-26 “浇口”对话框第3页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D7ABEB/35911513045473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0007-27.jpg?sign=1739305163-Rrscaxj3oq2n8a7lXHzpcvDWrqnooXOp-0-50b130b0b93766fc1f897a2945147f4e)
图7-27 流道系统创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