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课程改革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由于其课程的特点,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基本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方法,或者说是本科院校教材的简化版,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案例分析教学,我们认为仍然没有脱离本科院校以知识为教学核心的教学理念。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借鉴发达国家优质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以能力本位课程改革为核心,积极探索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我们在三年前,率先在《企业运作实务》课程上进行试点,几年来取得一些成果,也获得许多体会。
一门经济管理类的实务课程该怎么教?学生该怎么学?在有限的课时内到底教学生一些什么?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能学到什么?学到多少东西?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处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怎样让学生真正动起手来?这是近几年来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面对企业那么多的部门,成千上万件工作,我们在几十个课时内,能教会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多少件工作呢?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说过一句话: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句话给我们的启发是:让学生一知半解或似会非会地做十件事不如让学生真正学会做一件事。基于这一思想,我们对企业(公司)的主要部门的工作进行了梳理,把几个关键部门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工作列出来,以企业运作程序为主线,以企业活动各主要环节操作规程为基础,在有限的课时内,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实实在在的训练,全面、系统地熟悉并掌握企业运作的程序、环节和主要工作,使学生熟练掌握企业运作过程中主要工作技能,使学生今后进入企业(公司),不论到何工作部门从事何种工作,都能举一反三,迅速入职。
本教程有以下特点。
1.动手性。每个模块的教学设计都是围绕学生动手训练进行的,通过教师简要讲解,学生根据课程要求查阅资料、分工协作、动手训练。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展示,然后教师点评,学生修改,再教师评定整个过程,使学生真正掌握每个模块所要求的工作技能。
2.真实性。本教程的主要资料、图表、训练内容都来自企业的实际工作,典型作业来自教学过程的真实积累。
3.实用性。每个模块一开始就给出应知和应会的目标,所有教学环节都围绕目标环环相扣,使学生边学边练,实用性好。
4.创新性。本教材彻底摆脱了本科教学模式,也跳出了案例分析教学的框框。本教材不提供完整的参考资料、数据、计算依据,学生要完成实训任务,必须通过图书馆、网络查阅资料或进行实地调查,从而获得所需要的资料、数据和计算依据。实训作业不再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教师对学生的实训作业评定和评分重点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完整性、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合理程度、团队合作精神、作业结果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等方面。
本书由吕超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并负责编写模块1、模块2、模块3、模块4、模块5、模块6;王世波负责编写模块10、模块11、模块12、模块13、模块14、模块15、模块16、模块17;林宏负责编写模块7、模块8、模块9、模块18、模块19、模块20、模块21。在此对参与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邵雪伟教师、卢兰万教师、陈晔武教师、张星教师、李海秋教师、廖文娟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吕超
2007年5月30日于杭州嘉绿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