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信息化的概念
由于“信息化”涉及各个领域,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因而不同领域和行业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信息化”问题时,往往具有不同的研究角度和出发点,致使“信息化”概念、内涵的表述不尽一致。代表性的认识有下列几种。
(1)信息化主要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来生产、获取、处理、存储和利用信息。换句话说,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化,或者再加上通信化。
(2)信息化就是知识化,即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知识信息的生产率、吸收率的提高过程。
(3)信息化就是要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广泛而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
(4)信息化就是通信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性的总称。通信现代化是指社会活动中的信息交换在现代化通信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过程,计算机化是指社会组织内部和组织间的信息生产、存储、处理、传递等广泛采用先进计算机技术和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行为合理性是指人类活动按公认的合理准则与规范进行。
(5)信息化是生产特征转换和产业结构演进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由以物质生产为主向以知识生产为主转换,由相对低效益的第一、第二产业向相对高效益的第三、第四产业演进。
(6)信息化是指国民经济发展从以物质和能源为基础向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转变过程,或者说是指国民经济发展的结构框架重心从物理性空间向知识性空间转变的过程。
(7)信息化是指从事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提供信息的部门与各部门的信息活动(包括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的规模相对扩大及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相对增大,最终超过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全过程。
(8)信息化在经济学意义上指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信息部门和信息生产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的这种社会经济的变化。
(9)信息化即信息资源(包括知识)的空前普遍和空前高效率的开发、加工、传播和作用,人类的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获得空前的解放。
(10)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比较充分的信息资源共享,以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显然,上述10种有代表性定义的着眼点和界定方式各有不同。有的着眼于物质技术手段,如(1)、(3)、(4),即突出硬件设备和技术支持;有的仅强调知识信息这类软件要素,如(2);有的立意于经济角度,如(6)、(8);有的强调信息化的社会结果和运动过程,如(5)、(7)、(9)、(10)。总之,信息化无疑是指由信息技术推广和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产业化组成的整个信息革命的发展过程。信息化是随着人类信息时代的到来而提出的一个社会发展目标,它的实质是要在人类信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信息化和信息的社会化,从而建立一种超越旧人类时代的新文明——信息社会文明。因此,信息化起码具有三方面的指标:一是信息处理和传播方式的巨大进步,二是先进的信息处理和传播方式的广泛普及化应用,三是由此对社会面貌、社会状态、社会结构和体制的全方位、综合性、全息性的改造。这一改造所包括的内容是极为广泛的,如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广为普及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科学的信息化、经济的信息化、政治的信息化、军事的信息化、社会生活的信息化、文化与教育的信息化,乃至人本身发展的信息化等。
1.1.1 信息化的特点
信息化不是一个静止、孤立的概念,它的内涵和特点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表现。信息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的形成、信息产品的涌现、信息市场的完善、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出现等现象密不可分。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1.信息资源日益成为战略资源
信息资源是信息化的基础,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量不仅急剧增长,而且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战略资源。
2.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类科学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而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材料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和基础技术。近20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全球信息化产生新的飞跃。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不但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类科学技术,而且它也正在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向其他一切科学技术渗透。
3.信息产业崛起壮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需求的增长,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生产和提供信息产品、信息服务为主业的新兴信息产业迅速崛起,不断发展壮大,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全球最大产业,这是全球信息化的一个突出特点。特别是在1995年以后,广受重视的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出现向RII(Reg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区域信息基础设施)和GII(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重大趋势,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表现的新一轮信息化浪潮正在全球兴起。同时,信息产业正在向多极化、国际化和结构高级化的方向发展。
信息产业的多极化、国际化走向除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相一致外,还与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些自身特点相适应。信息产业结构走向高级化源于以下推动因素:一是信息产业比任何产业部门都更具有专门化的特点,产品专门化、服务专门化、人才专门化和组织机构专门化使结构效益在信息产业中升到最重要地位;二是信息产业属高度知识密集型产业,其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出现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不呈现均匀分布,往往在某些特定部门首先出现,然后通过结构关联效应逐步在所有产业部门实现;三是日益纷繁的多样化社会信息需求促使信息产业结构变动的频率加快,结构转换能力对信息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世界各国把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作为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4.信息竞争大规模展开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全球信息竞争大规模展开,围绕“信息高速公路”的制高点和主动权,展开了激烈的角逐。这种竞争进一步拉开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化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极为不利,甚至造成灾难性的损失。全球信息竞争实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全球信息战,它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和信息安全。
5.信息系统(尤其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成为企业信息化过程的主旋律
企业信息化是全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
(1)企业信息化表现在企业对内部信息资源的控制和管理,这就需要建设组织内部的信息系统,即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极其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
(3)企业信息系统是一项集成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地传输到相应的决策人手中,为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
(4)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
(5)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包含了人才培养、咨询服务、方案设计、设备采购、网络建设、软件选型、应用培训、二次开发等过程。
1.1.2 信息化的层次
信息化的层次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并无严格界限,下面介绍的各层次在发展过程中经常还会并行发展、互相促进。但是,从建设信息系统的角度看,从各个层次研究信息化还是十分必要的。
1.产品信息化
产品信息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包含两层意思:
(1)产品所含各类信息比重日益增大、物质比重日益降低,产品日益由物质产品的特征向信息产品的特征迈进。
(2)越来越多的产品中嵌入了智能化元器件,使产品具有越来越强的信息处理功能。
2.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是指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多个环节中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并大力培养信息人才,完善信息服务,加速建设企业信息系统。
3.产业信息化
产业信息化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建立各种类型数据库和网络,实现产业内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与重组,从而实现产业的升级。
4.国民经济信息化
国民经济信息化是指在经济大系统内实现统一的信息大流动,使金融、贸易、投资、计划、通关、营销等组成一个信息大系统,使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国民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通过信息进一步联成一个整体。国民经济信息化是各国急需实现的近期目标。
5.社会生活信息化
社会生活信息化是指包括经济、科技、教育、军事、政务、日常生活等在内的整个社会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各种信息网络,大力开发有关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内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拓展人们的活动时空。在实现社会生活极大程度信息化以后,也就进入了信息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