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与现实:中东欧转轨25年研究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1989—1990年,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向新的多元政治体制和市场经济过渡。这是20世纪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一次重大挫折。中国学者称其为“东欧剧变”,并将剧变后的原东欧国家称为中东欧国家。原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剧变始于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旋即波及东南欧的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最后结束于南斯拉夫联邦。

原东欧的这种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有人说是西方策划和操纵的结果,也有人说是东欧自身问题爆发使然。不过,有一点十分明确,东欧动荡未稳,欧洲联盟(欧盟)的前身欧洲共同体就向其发出了“邀请函”,请君入盟。但加入欧盟的条件一清二楚:原东欧国家必须彻底抛弃社会主义制度,取消共产党的领导,接受西方价值观,使社会全盘欧化。欧美学者把这称作“融入欧洲一体化”过程,并美其名曰“欧盟东扩”。

弹指一挥间,25年过去了!过去的这25年,是中东欧国家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重大变革的时期。头10年,中东欧国家生产滑坡,经济崩溃,政局混乱,无政府主义泛滥,是苦苦求索而又痛苦的10年。它们在急流汹涌的江河中争先恐后地游泳,无法到达想象的彼岸。此时,欧盟的政治目的已经达到,经济上不愿慷慨解囊,中东欧国家“回归欧洲”的梦想可望而不可即;直到15年后的2004年和18年后的2007年,近半数中东欧国家才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和欧盟。至今,仍有部分原东欧国家在争取加盟入约,需要苦苦哀求,耐心等待。

公正地说,25年来,大多数中东欧国家政局已经稳定,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对外政策也日趋多元化。政治体制的转轨更是优于经济体制的变更。欧盟东扩为中东欧国家“回归欧洲”创造了一个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过程和机会。但是,近年来,由于欧盟内部问题频发,特别是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和2010年出现的欧债危机,欧盟东扩已经不再被列入欧盟的首要议事日程。同时,又由于2004年的“历史性东扩”和2007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个巴尔干国家的“突击入盟”所留下的后遗症,欧盟迄今仍心有余悸,尤其是“老欧洲”国家从此患上了“扩容疲劳症”。所以,欧盟近期内不会从西巴尔干国家中吸纳新成员。分析认为,除克罗地亚于2013年7月正式入盟之外,西巴尔干其他国家入盟均被推至2020年,甚至2025年之后。目前,欧盟的“疲劳论”“衰退论”“前途未卜论”油然而生,今日之欧盟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欧盟欲想富有生命力,必须抛弃傲慢与偏见,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改革。

中东欧欧盟新成员国加入欧盟已经10年,但它们感到仍是欧盟里的“二流国家”“二等公民”,各国普遍出现了新的贫困化、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局不稳、经济发展疲软现象。它们的经济和生活水平要赶上西欧老成员国比原来想象的20—30年要长得多,至少得30—40年,甚至更长。它们渴望在欧盟得到公正、平等的待遇一时难以实现,于是对欧盟的不满情绪上升,民粹主义和欧洲怀疑主义也在中东欧国家的精英、政党乃至整个社会中蔓延。同时,尽管它们转轨的模式基本相同,但转轨所产生的效果却明显不同,而且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既有历史的、传统的、文化的和宗教方面的原因,也有欧盟支持力度不够和区别对待政策的原因,既有内在的因素,也有外在的因素。

中东欧这25年云谲波诡、大事频发、惊天动地,它们犹如一部部纪录片在我们眼前一幕又一幕掠过。中东欧国家经过动荡、疼痛和呻吟,在挣扎,在变化。一方面在朝着稳定和发展的方向前进;另一方面又遭遇经济产生的困难和社会造成的裂痕,至今仍旧像一朵乌云笼罩在人们的头顶,挥之不去。25年来,中东欧国家的转轨过程并没有因为他们参加北约、欧盟而结束,道路依然漫长。

25年来,东欧剧变和欧盟东扩这两个形影相随的历史性事件不仅在中东欧,而且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学术界引起广泛的关注、热烈的讨论、不同的评价和激烈的争论。在众多的看法和观点中,对这两个事件既有人表示肯定和喜悦,也有人感到不满和担忧。如何评价和看待25年来中东欧社会的走向,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这是一切关心和从事中东欧问题研究的人员必然会碰到和提出的问题。

当原东欧国家纷纷蜕变的时候,我于1990年至1994年由文化部借调到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文化处任一等秘书工作。其间,我有机会出差到过其他一些东欧国家。可以说,我是东欧变革的目击者和见证人。中东欧发生的事情曾令我惊讶,同时也激起我关注和研究中东欧现象的兴趣。我们国家与原东欧国家曾经是“同根同祖”的友好国家。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相同,有过伟大的理想和抱负,取得过同样辉煌的成就,也犯过类似的错误。但是,东欧现实社会主义却遭到了失败,镰刀斧头的旗帜降落下来。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却蒸蒸日上,红旗在中华大地高高飘扬。东欧剧变像一面历史镜子时刻在提醒我们保持警惕,不断地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诸多困难,不断地对社会主义进行改革和创新。东欧现实社会主义的失败并不说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和没有前途。摔倒了,站立起来,继续前进,社会主义仍然具有光明的历史前景。目前被世人称赞的“中国奇迹”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从1998年2月退休以来,受聘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任特约研究员和室主任至今。在该所,我于1998年、2004年、2006年、2007年、2009年、2010年、2013年先后访问了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匈牙利、捷克、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奥地利、瑞士、意大利和土耳其等国。上述出访活动使我听到许多中东欧国家政要和专家的谈话,亲眼看到这些国家的变化。当然,还收集了一些报刊和图书资料。这给我退休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为撰写文章和书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集正是1990—2014年我公开发表的大部分时政文章和论文以及研究报告的集锦,共计70余篇,可以称为研究报告集,是我个人对中东欧转轨以来研究的一些粗浅的、不全面的,甚至是片面的观察与思考。当然,在我所表述的文字中很可能带有较强的个人色彩和情绪。我希望我迈出的这一步,我的研究见解能够引起同行的共鸣。到目前为止,我国出版了一些涉及中东欧转轨的论文集和个别专题著作。我想,如果能够再出版几部十几部类似的研究报告,那时我们就会对东欧剧变和欧盟东扩及其影响获得更加完整的认识,得出更加深刻的结论。那时我们的研究成果将产生影响现实的力量,也能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这些文章按照欧盟东扩与东欧“回归”欧洲、中东欧转轨道路漫长、南斯拉夫解体与科索沃独立、中东欧民族主义与未来社会主义四个专题分别编排,而未按时间顺序,是为了把内容相对接近的文章集中在一起,便于阅读,利于思考。这些内容表达了这25年里我对上述问题的基本观点,而不是对整个中东欧转轨的研究和评价。这里既有研究性学术文章,也有一般综合性评述,还有一些批评性、争论性文章,更多的是对中东欧25年里国际问题、热点问题、重大事件和人物的短小政论、时评文章,而内部报告和篇幅较长的论文则没有收录。此次编辑出版文集时,全部文稿保留了原来的学术观点和政治分析,并没有进行任何文字修改和技术处理。这是为了尊重历史事实,为了反映我当时的真实看法和观点。这样做,于历史、于后人都有益无弊。可以聊以自慰的是,我当时的观点和见解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历史和时间的验证,基本上是正确的,某些观点和预测,特别是一些资料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这也是我愿意把这些文字收集整理成册而不使它们湮灭的原因吧。

这里需要特别重申,文集中的看法和观点只是我个人的愚见,也是一家之言,既不代表我所在单位,更不代表官方。文章内容和观点仅供有关研究人员参考,文责完全自负。

读者通过阅读本文集,可以对中东欧转轨25年来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有清晰的了解,从中还可以看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和欧盟关系发展的脉络。如果某些内容和观点能够启迪今人、昭示后世,我将感到莫大的欣慰。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继续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敝帚自珍,谨以此文集奉献给读者。当然,这部研究报告集在编辑过程中可能存在纰漏,敬请专家、读者指正。

马细谱敬启

2015年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