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我国粮食供需矛盾分析
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粮食消费将继续呈刚性增长。根据上文我国预测的粮食需求,到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量大致为6.12亿吨,2030年粮食需求量约为6.62亿吨。对比我国粮食生产的预测分析,到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将达到5.96亿吨,2030年达到6.43亿吨。可见,2020年之前,我国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基本能满足目标,但到2030年前后时,我国粮食供求缺口不断拉大(见表3-19)。虽然到2020年之前,我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但是仍须看到,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技术服务滞后、土地粗放经营、生产成本激增、地方政府轻视等问题依然严重;耕地面积、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土地撂荒和耕作劳动投入不足的问题仍较为突出;旱涝冰雪灾害频繁;粮食种植技术和产量也较难突破。因此,在较长时期内,我国粮食仍然处于紧平衡状态。同时,粮食品种和区域结构调整将是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矛盾。
表3-19 我国粮食供需缺口预测分析
我国粮食的自给率始终保持高水平,迄今,中国粮食对外依存度很低,进口一些粮食主要是为了调节品种。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开拓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但是始终坚持自力更生为主解决粮食问题的方针。从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看,大米和小麦生产历来是国家最为重视、要求确保自给率的品种,供求一直基本平衡,进出口量很小,对外依存度低,小麦近年甚至出现供大于求,且宏观调控严格,因此进出口贸易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十分有限。但是,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增加推动了玉米和大豆需求的快速增加,特别是近年生物燃料需求增加,玉米与大豆的种植竞争性越来越强,两相比较,种植大豆比较效益偏低,导致农民大量转向种植玉米。大豆国内需求猛增,因而成为供需缺口最大的品种。预计未来十年,这一趋势仍将延续下去。因此,作为调节粮食供需的重要手段之一,粮食国际贸易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上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但与此同时,国际粮食市场对我国国内粮食价格以及粮食安全战略产生深刻影响。近10年来由于世界大豆主产国美国、巴西、阿根廷的产量增加,尤其是巴西和阿根廷的产量增加较快,国际市场大豆及其制品的价格大幅下降,廉价的进口大豆冲击了国内市场,国内大豆价格也随之下跌,国内农民对大豆种植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由此出现了需求连年增长,而国内产量反而下降的局面,导致中国大豆市场对美国和南美大豆的依赖程度逐年增加。2005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进口达2659万吨,占全球进口量的1/3。2007年中国进口大豆3400万吨,占全球进口量的1/2。2010年,中国进口大豆达到5700万吨,自产大豆约1896万吨,进口大豆占总供应量的比例达到75%。大豆需求量越来越高的国际依赖性不利于我国大豆产业的安全发展,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波动,势必会迅速传导到国内油脂和油料市场,对我国食用油市场影响明显。
总体而言,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未来我国粮食供需缺口将不断扩大,继续依靠95%以上的高自给率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力增加,如何平衡粮食自给和进口贸易的关系,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面对未来我国粮食供求的紧平衡状态,仍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处理好粮食品种和区域结构之间的矛盾,同时以国际市场作为必要的补充手段,确保我国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