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沉默
如果从云端中俯瞰,就能看见一条横在华夏之地的命脉支流“渭河”,古时称“渭水”。
如果随着这条支流而下,来到河流的中断,就能看见一座城池,一座名为“咸阳”的城池。
坐在石阶上,王源拖着腮,看着天空发呆……
哦,对了,现在不能再称他为王源,应该称他为“王离”!
王离……便是他如今父母给他起的名字。
这是一个很有来头的名字,说到这个名字,或许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但是,若是说“王翦”,恐怕大部分人都知道。
大名鼎鼎的秦国战神之一,替秦始皇统一六国做出卓越贡献之人……而王离,便是他的孙儿。
如今王离已经三岁了,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三年,该了解的信息已经了解得差不多。
刚开始知道自己来到秦始皇当政的年代,王离还有些皱眉,这是一个战乱不断的年代,这是一个人命如草芥的年代,在这样一个年代,除了那位站在世界之巅的男人,谁都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王源……或者说王离,一直以来,都不喜欢这种不受自己控制的感觉。
可后来他想想,即便是在当初的世界,他都没能对自己的人生有多少掌控,也就释然了。
秦王政十二年……
王离试图回想自己看过的史书,似乎,这时候六国还没能统一,而被称作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如今也只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人!
关于王离本人的历史记载不多,好像最后是败在项羽手中,被俘后去向不明。
王离已经不是历史上哪个王离,这样的事情,王离自然不会让其再发生;甚至说,他的出现,秦朝会不会再次二世而亡,也是不一定的。
他喜欢安静的生活,为了能够安逸的活下去,他不介意以自己来自后世的记忆,去改变一些事情。
看秦朝史书之时,他对王翦这个人的印象很深。
一个即懂得帝王之心,又懂得手下士兵心思的将军,在他看来,王翦这个人不但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还有着后世心理学家才有的素养,更有着世外高人才有的心态和手段!
明明有着胸怀天下的大才,却从不贪功,不专权,甚至带兵出征,都要秦始皇去求着他,才肯出山……
在统一六国之战中,他起到了关键作用,却在最后看到大事已定,选择急流勇退,将最大功劳让给了别人。
这样一个人物,王离很想见识一番,与其畅谈大道,期盼着,或许,能从他那里听到一些真理!
他已经三岁了,还没见过自己这位爷爷。
听说他现在正领兵攻打赵国……
幽幽地叹了口气,王离所幸躺在了石阶上,看着清澈明净的蓝天,回想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随着年岁渐长,他的名头逐渐在咸阳城中传开。
一个从不哭闹、从不尿床的婴儿,先是让家里的仆从惊奇,借着这些仆从的口,他的事迹逐渐被外人知道。
自己如果再做出一些不符合年龄段的事,估计会被人当做妖孽。
在这个愚昧的年代,为了不那么快的死去,他不得不小心一些。
上辈子早早失去童心,以至于他想装,都不知道怎么去装。于是他只能尽量少开口,在大部分时间里,保持着缄默。
这样一来,他顶多会被当做一个有些怪异的孩童,而不会被当做妖孽给处理掉。
反正上辈子他经常被人当做怪物……已经习惯了,
眼前忽然一暗,随后王离便感觉自己离开了石阶。
“囝囝,你怎么躺在这里了,害我到处找!”
耳中传来女人的声音,王离闭上眼睛,任由她将自己抱起。
将下巴搁在女人的肩头,王离神情恰静地享受着母子间的温情。
对如今的父母,他一开始有些抵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如今的父母和上辈子的父母似乎没有多少差别,同样的关怀,同样的爱护,时代不同,关怀爱护的方式也不同,但是他们的心,却是一样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慢慢从内心开始接受他们……
上辈子的教训,王离不想再次重蹈覆辙,因此,他在对待亲人上,心性有了很大转变。
即便觉得再幼稚,面对父母的时候,他还是会将自己当做一个孩子,试图弥补上一辈子自己错过的某些东西……
想起已逝的父母,他只能在心底叹息……逝者已逝。
大饼、米粥、肉汤……这个时候的食物只有蒸、煮、烤这几个方式,不过味道并不差。
跪坐在案几前吃东西并不那么舒适,王离很想弄几套桌椅出来,后来想想……还是打住了。
就着一个面饼喝完了米粥,又吃完了一碗几乎没什么汤的肉汤,王离对男人说:“阿爹,孩儿吃饱了。”
“吃这么点?”男人皱眉。
王离心里有些无奈,自己只是个三岁的孩子……
这个粗糙得试图在他两岁的时候让他拎大锤的男人,王离没法跟他讲道理,只能用求助的目光看向母亲。
阳滋公主瞥了一眼男人,对王离说:“囝囝乖,去玩吧。”
王离如蒙大赦,逃也似的离开了案几。
他的父亲便是“王贲”,那个继承了父亲军事才能的秦国名将。
对此人,史书上记载也不多,原本以为,他父亲处事如此精明圆滑,他应当也是个人精才对。
直到穿越过来之后,王离才发现他有些想多了。
这个人只继承了王翦的军事才能和个人勇武,在头脑这方面,跟王翦似乎完全不沾边!
愚父养慧子,蠢儿多智亲——古人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出了厅堂,王离顺着石路一直走,途中一些仆从见他独自一人,调侃着和他说笑,他只能报以微笑。
告诉母亲,这些不尊主上的仆从势必会受到刑法,然而王离觉得没必要。
一来他从不在乎别人的目光,二来,这些仆从未必有多少恶意,他们或许只是觉得这个小大人般的主子,比较有意思而已。
穿过石道和前院,穿过花苑,王离一个人悄悄来到书房。
书房很大,王离估计,里面的竹简至少有几吨。
这个时代纸张还没发明,人们书写的工具大部分都是毛笔加竹简,绢布只有在特殊情况下,一些富贵人家才会使用。
而且,绢布易损,并不适合长期保存,所以,这个时代的文字大部分都保留在竹简上。
这个时代的文字令王离很头疼,他的学识虽然相对一般人来说比较渊博,但对文字并没有太多研究;隶书他能看懂,小篆也勉强识得大半,但是大篆……这种字体都没能完全统一的文字,他便只能瞪着眼睛连蒙带猜。
他很想让母亲替他找位先生,教会他识字,后来想想,还是没有付诸行动。
顺其自然就好……
看书是他从上辈子延续而来的爱好,虽然只能连蒙带猜的阅读,但并不妨碍他乐在其中。
后世书籍几乎囊括了所有时代的学问,但始皇帝的一次焚书坑儒,造成秦朝之前的很多典籍丢失,后世书籍虽然数目繁多,但大多数都出自秦朝之后。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远古时期的典籍,在这里居然都能找到!
王离有些如痴如醉,即便只能看懂一小部分,这个书房,却也成了他如今无聊生活中不多的消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