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的再造: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创新案例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十几年的信息化建设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无论在成果档案数据库建设还是在管理平台系统建设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系统构架之完善、系统技术之先进、信息容量之丰富都在社科领域可圈可点。然而,抛开具体的技术层面,从宏观上看,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 科研档案管理存在认识误区

科研档案管理意识对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经济的、体制的、观念的等多方面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大多停留在科研项目立项、论文发表、学术认可、成果鉴定、成果归档这几个环节。而且,由于前面几个环节与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并不直接挂钩,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往往将工作重点放在科研档案的完整率、归档率、合格率上,即满足于对科研档案的实体管理上,就科研档案而科研档案,看不到或者说意识不到科研档案中所具有的科研信息价值、科研成果转化价值以及科研档案信息的价值。

二 部分科研人员科研档案归档积极性不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存在一部分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论文发表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积累工作,认为这是科研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还有一部分科研人员由于受经济利益驱使和小团体主义的影响,将科研成果不予公开,反而用于谋取私利,即使履行了科研档案的归档义务,但也只是送交了一般性材料而私自保留了关键材料,对科研创新、重要数据等讳莫如深,进而影响了归档材料的系统性,也破坏了科研档案的整体学术价值。

三 各研究所科研档案开发出现“孤岛”现象

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各研究所把重心放在了各自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上。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已建立的50多个专业网站上看,很多都没有考虑与其他科研所或者专业网站链接合作,实现网络互联。科研人员登录一次网站,并不能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档案信息进行检索。总体上看,科研档案信息网络化处于低层次、低水平阶段,科研档案信息是相对孤立与分散的。

四 科研档案数据库质量不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现有的科研档案数据库资源不够丰富,数据库中多数以二次成果为主,缺少先进的信息分类检索与导航系统及传播与利用平台。检索软件落后,科研档案信息分类较粗,缺乏多角度反映科研档案卷宗内容和多种逻辑组合信息的检索方式,影响科研人员查阅的效率。科研档案数据库建设滞后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大“瓶颈”。

五 科研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水平低

(一)信息化建设人才结构不平衡

从现有信息化人才队伍来看,管理人才偏多,而专业技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少,既懂科研业务又懂专业技术的人才更少,既懂科研业务又懂专业技术和管理的人才几乎没有。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增加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环节沟通、交流的时间,无形中降低了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二)各研究所信息化人才素质不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各研究所缺乏信息化建设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和应用人才。目前,各研究所信息化岗位编制有限,但配备的大多是信息化管理人才。而作为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承担者,各研究所必须具备既懂科研业务知识又懂信息化专业技术知识的管理人才,这样的人才不要求其水平有多高,但要求其知识要全面,只有这样才能在各研究所有限的岗位编制上做好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