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逍遥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0章 顽强刘皇叔

袁熙到达北海军营,终于见识了青州军军纪,那已经不能算军纪了,完全是自由训练,打架斗殴。自己可是派了张燕、孙礼、郭淮一起来训练的,怎么还是一点长进都没有,心中怒火冲天,如此军纪,怎能对敌?

袁谭在的时候,还能压制得住,现在的将领都是幽州武将,原本纪律就不大好的青州军更是不听指挥,辛毗早料到了这局面,只是当时袁熙刚来,自己不好当众拂了他的脸面。

辛毗上前劝道:“大都督息怒,张将军、孙将军和郭将军都是刚来青州,与青州士兵不太熟悉,难免有将士不服。”

袁熙细想一番,的确有这种可能,将不知兵,兵不识将,难免混乱,命人召集张燕、孙礼、郭淮、汪昭、岑璧、彭安、武安国七名将领,商议训练之事。

这几日,张燕尽心竭力,严格训练,就是无法改善青州军军纪。在处罚犯错士兵时,青州军口服心不服,听话了几日,老毛病又犯了。张燕愧对袁熙的信任,上前请罪道:“末将无能,管教不好青州军,还请主公撤去我主将之职。”

其余六将也是纷纷向袁熙请罪,袁熙扶起张燕,安慰道:“也不能全怪于你,青州军换了主将,总要有一段时间去熟悉的,你们且随我去军营。”

青州军对袁熙并不熟悉,不过看自己主将对这个年轻人的恭敬态度,身份非同小可,莫非是传闻中的河北大都督?袁熙很快就回答了青州将士心中的疑惑,高声喊道:“青州的将士们,大家好,我是河北大都督袁熙。”

话音刚落,青州将士就开始窃窃私语,兴奋欣喜,原来战无不胜的大都督还这么年轻。哪怕很小声的讨论,袁熙还是感到了不舒服,自己都无法令他们安静,更别说张燕了。

袁熙继续训话道:“我知道你们很兴奋,不过现在还没有轮到你们说话,请记住你们的军纪,这次我当作你们不知道,下次定不轻饶。”

青州将士顿时鸦雀无声,对袁熙是无比的崇拜和敬畏。众将见青州将士精神抖擞,这就是袁熙的威望,换成自己,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袁熙很满意青州将士的变化,还不算无药可救,心中产生一股激情,积极鼓励道:“将士们,你们的变化,大家都看到了。我特意从幽州调来领兵能力一流的三位将军。只是和你们还不熟悉,并不是他们不够优秀,而是大家不够配合。下次我再来军营时,希望看到你们已经是一支铁血的精锐部队,请大声地告诉我,能不能做得到?”

青州将士被袁熙的激情所带动,士气高昂,发出震天动地的呼喊声,能,能,能。袁熙并没有多少练兵和领兵能力,想起读书时,教导主任在操场上对学生训话的情景,激发了自己的灵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当了一回教导主任,这感觉和效果都相当不错。

训话结束后,袁熙吩咐张燕、孙礼、郭淮、武安国四将,青州军毕竟没有跟随你们太久,不要像对待自己的旧部一般,慢慢熟悉了解之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改善军纪。

众将对袁熙特别的训话,很是佩服,这么快就稳定了青州军纪,开始耐心地训练。青州将士听了袁熙的教导之后,也没有故意对抗幽州将领,开始接受他们的训练,努力成为一名精英战士。

袁熙这次来北海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要派人劝降臧霸的,不过据青州探子来报,曹操为了拉拢臧霸,已经上报朝廷,加封臧霸为镇东将军,泰山四寇也皆有封赏。

以青州目前的实力,还不足以威胁臧霸,逼他投靠自己,袁熙也就没了劝降的念头。在北海巡视了一番,见青州军训练有了很大的进展,泰山贼寇也很识相,没有主动来闹事,也就启程巡视青州其余各郡。

袁熙一路行来,青州新政在青州各郡守的安排下,世家大族和青州百姓十分配合,正在有序地推行,青州也在逐渐恢复,不出三年,相信青州能富有起来,养得起十万精兵。

到时自己领兵南下,夺取中原,指日可待,袁熙见一切安排妥当,叮嘱辛评和辛毗维持新政,好好管理青州。

比起青徐边境的平静,曹操与刘备之间,处得就没有那么友好了。官渡之战,刘备丢了徐州之后,跑到汝南东山再起,结果再次败给了曹操。

袁熙虽然偷袭得到宛城,不过没击败曹操之前,宛城对自己就是一个鸡肋,食之有味,弃之可惜。在司马懿的建议下,送于刘备,牵制曹操。

没想到,自己的无心之举倒是救活了刘备,刘备占据宛城之后,积极招兵买马,联合刘表,积极对抗曹操。刘表守成之人,没了张绣为自己守护荆州北大门,很是担心曹操南下,还好刘备来了。

比起张绣来,刘备要圆滑得多,积极跟刘表套近乎,两人同为汉室宗亲,一来二去,两人称兄道弟,关系密切。刘表对刘备十分信任,不顾众人反对,将新野、樊城全部交由刘备,上表朝廷加封刘备为南阳郡守。

刘备回想这几年在中原不得志,自己麾下有绝世猛将关羽、张飞,又有内政能人简雍、孙乾,更有家产万贯的富豪糜竺、糜芳替刘备招兵买马,足以在一方立足,可惜却连续败给吕布、曹操,就是没了一个能决策千里之外的军师。

时来运转,刘备照例巡视新野之时,在街头遇一文士,只听那文士唱道:“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刘备求贤若渴,顿觉新奇,以为高人,询问道:“在下刘备,不知先生如何称呼?”

徐庶笑答道:“在下单福,听闻刘皇叔招贤纳士,特地在此等候多时,今日得见,实在幸运。”

刘备大喜,待徐庶为上宾,牵着马,两人同回宛城。徐庶见刘备所牵之马乃是的卢,试探道:“皇叔,你所乘之马名唤的卢,虽是千里马,却会妨主,不可乘。不过我有一法可解。皇叔可将此马赐于仇人,待妨过了此人,然后骑的卢马自然无事。”

刘备听得徐庶之言,发怒道:“先生不教刘备以正道匡扶汉室,此等损人利已之事,备不敢从命。”

徐庶恭敬道:“传闻刘皇叔仁义,不知真假,故意言语相试,刘皇叔名不虚传,在下颍川徐庶,字元直。”

刘备谦虚道:“刘备愧对仁义之名,军中缺一军师,若元直不嫌弃刘备兵微将寡,恳请为军师,调练南阳兵马。“

徐庶没有推辞,接受了刘备的邀请,前往宛城,共商大事。刘备在徐庶的协助下,在宛城招兵买马,希望有朝一日,能救出汉献帝,匡扶汉室。

曹操自从与河北两败俱伤之后,一直在休养生息,不过听说刘备结连荆州刘表,在宛城招兵买马,顿觉芒刺在背,下令正在汝南的夏侯惇起兵五万讨伐刘备。

刘备听闻夏侯惇领兵五万前来讨伐自己,慌忙找徐庶商议。徐庶并不担忧夏侯惇,反而是担心关羽和张飞不听从自己的调遣,犹豫道:“主公放心,夏侯惇有勇无谋,战胜他不难。只是关将军和张将军,未必会听从我的安排,容易坏事。”

徐庶未有寸功,被刘备封为军师,的确难以服众,不过刘备相信自己的眼光,解下自己的佩剑,交由徐庶,下令从现在起,所有人听命于徐庶安排,包括自己在内。

有了刘备的信任,众将敢怒不敢言,徐庶开始发号施令,夏侯惇从汝南攻打宛城,必须要先攻占新野和樊城,令关羽、张飞各领一支人马埋伏在新野附近的豫山和安林,放夏侯惇通过。

令刘备带着刘封和关平领兵与夏侯惇对战,诈败将其引诱至博望坡,博望坡道路狭小,树林密布,周仓、廖化埋伏在此,正好放火。

一旦火起,夏侯惇知道中了埋伏,一定慌乱,想要调转方向撤退,关羽、张飞见火起,趁势从背后杀出,夏侯惇必败无比。

关羽性格高傲,迫于刘备的面子,不得不服从徐庶的指挥,还是有所质疑,冷哼道:“军师,夏侯惇久经沙场,又岂会轻易中计,若是他半路退去又当如何?”

徐庶了解关羽的脾气,不服自己也在意外之中,自信道:”徐庶愿立军令状,若是夏侯惇不中计,甘受军法处置!”

刘备大急,对关羽使眼色,想要关羽不为难徐庶,可惜关羽假装自己不知道,而是回应诸葛亮道:“军中无戏言,还望军师不要忘了自己的军令状,当然若是一切如军师所言,关羽质疑军师,甘受军法处置!”

两人各签了军令状,关羽才与张飞一起按计划行事。刘备惭愧道:“元直莫怪,云长心性高傲,得罪之处还望军师见谅。”

徐庶并不介意,笑答道:“主公多虑了,关将军生性耿直,忧虑不无道理,徐庶自然理解,相信我和关将军很快就没有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