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的心理发展历程,需要你懂
1~1.5岁,女孩开始对这个世界进行第一次探索。1岁以后,女孩的语言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知道自己的名字和身边人的名字,也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各个部位,如鼻子、眼睛、脚等,意识到了身体的感觉,如宝宝肚子痛、打针痛等。她喜欢在家里到处走走,什么都要看一看、摸一摸,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积极探索,广泛、多方面地接触和认识了事物,同时也锻炼了自己运用工具的技能,为向下一个阶段发展做好了准备。此时,父母只需要收好一切可能出现危险的物品,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探索环境。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这种探索行为加以阻止和训斥,便会令孩子感到自己的探索是在做错事,也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这样不但会压制孩子的好奇心,还会在他心里留下自我怀疑的阴影,妨碍他树立自信心,进而失去探索的热情。
1.5~2岁,女孩开始萌发自我意识。这时的女孩虽然还依赖父母照顾,但又常常与家长作对,不断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如果要求达不到就哭闹、发脾气。这些都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她的独立愿望越来越强,却分不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因此父母要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回应孩子的要求。这一阶段的女孩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但由于知识的缺乏,她经常会提出一些成人难以回答的问题,如“天上的星星有多少?”“是谁放上去的?”……实际上,孩子提问不仅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还是一种自发学习、自发思考的行为。家长应该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这样既可教会孩子各种她感兴趣的知识,同时又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2~3岁,孩子进入“第一反抗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表现得特别不听话,逆反心理强烈,事事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但有些家长不能正确理解,认为孩子变坏了、不乖了,而对孩子的行为横加指责,这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孩子强烈要求摆脱大人的庇护,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玩耍,而不愿再事事听从大人的摆布。这一现象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必经之路,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尽量为孩子创造更多发挥独立性的机会。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可以装作不知道,暂时不去理她,或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向其他游戏。这样孩子的反抗心理就能得以缓和,并有助于促进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如果家长对女孩子管教过严,用过多的“不行”和“镇压”来制止反抗,就会阻碍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相反,如果为了不让孩子哭闹而一味地取悦、迎合孩子,则会滋长孩子任性、固执等非理性的意志萌芽。
3~4岁,孩子强硬的拒绝态度减少,学会了分享和依赖,还有一点儿恋母的情结。肢体语言相对可以自主控制,步伐较为稳定,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从三岁半开始到4岁,孩子多半会变得内向、焦虑,缺乏安全感。甚至会表现在生理上,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时会紧张得发抖。她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父母要多陪陪孩子,缓解她的焦虑,给足她安全感。教她一些正确控制情绪的方式,多鼓励她与人交流,消除紧张的情绪。
4~5岁的女孩喜欢各种新鲜事物,此时她的探索心最强,比如对不认识的人、新游戏、新玩具、新活动和新书都十分好奇。此时的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但她并不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因此,父母要正确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到了4岁半,孩子就学会了讨价还价,她发现大人虽然握有大权,但并非无所不能,因此她要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父母可以提一些有趣的点子,女孩会积极响应,从而提升她的创新、创造能力。也可以读故事给她听,让她在故事中明事理。
5~6岁的女孩变得安静下来,不再喜欢咋咋呼呼,热爱生活,自得其乐,开始懂得遵守既定的规则。因此,父母不妨在此阶段给孩子制订一些规则,让孩子去遵守并形成习惯,例如睡眠时间、阅读时间等。这个阶段的孩子形成了“自我”意识,非常在意自己的隐私权,开始拒绝父母乱进她的房间,乱翻她的东西。她们不会再对陌生的事物有太大的兴趣,也不再为了冒险而冒险。此时的孩子已经懂得了自我控制,基本能衡量自己的能力,把做得到和做不到的事情分得很清楚,也通过尝试去独自完成事情,初步建立了自信。但是,5岁半的女孩因为接收了太多外界的影响,可能会有点迟疑不决和懒散,眼和手的配合不如从前,还不会好好写字。此时,父母无须要求女孩练习写字,因为收效不佳。
其实,父母要读懂女孩的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首先,要了解孩子所处年龄段的基本特点,甚至整个儿童期的发展特点,统揽全局,知识储备在先。不要孩子6岁了,还用对待3岁孩子的教养方式教养孩子;也不能孩子只有2岁,就用对6岁孩子的要求来要求她。比如,处于“沙、水敏感期”的孩子会非常喜欢玩水、玩沙,如果父母不懂得孩子的这个心理特点,就可能出于卫生习惯或看护方便的考虑制止孩子玩这些东西,让孩子的需求受挫。
其次,要善于观察孩子的行为,不要被表象迷惑。女孩的表达方式和大人不一样,很多时候她并不愿意用语言去表达或者并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有时她会觉得其他方式可能比语言表达更有效,所以父母会经常误解孩子的行为。比如,有时她想让父母陪伴她,给她肯定,可能会用各种夸张的但不是很值得鼓励的行为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当她做错事时,她可能会撒下第一个谎言……如果此时,父母只看到问题的表象,直接去制止她或者叱喝她,她就会感到不被理解。
最后,要鼓励孩子多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会更加容易理解她的心思。因此,父母要想让孩子的心思更透明,一定要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尊重孩子的感受。也许孩子的感受跟自己期待的不一样,但是不要轻易地压制孩子,而要给孩子表达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