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红山女神为中华“共祖”
在东方,在东北大地上,在4000年前,出现了两位备受人们敬仰的神,即红山女神和箕子神,这两位尊神的出现,其文化辐射立即波及东北大地,乃至全中国,其神威至今未减。现在我将以红山女神的产生来探讨东北汉文化之源。
红山文化大型女神像侧视图(牛河梁遗址出土)
世间历史大致分三个层面:文献中的历史;地下有待开发的历史;人们心里存在的历史。人们心里存在的历史,是历代流传的历史,往往容易产生一种惯性思维,所谓多数的思维。但又受制于文献历史,这是中国人唯上、唯书的惯性。但文献的历史,恰是古人现实的历史,由于受已知的现实的局限,对某些历史事物的认定往往模糊不清;地下埋藏的历史是真实的、准确的历史,但又轻易不被人们发现,一旦发现了,完全可以厘正文献中的谬曲与缺憾之处。
世界上万类万物,都是偶然发现,偶然所得的结果,但偶然总出自必然。在东北西辽河流域,这片宁静的土地上,谁能想到它会藏龙卧虎,出现人间奇迹。历史绝不是偶然的,它依托历史时空的必然性。我们应该感谢考古队的铁铲,它敲醒了东北大地,也敲醒了东北人的心灵。原来历史就在自己的脚下,就在脚下的土石里。
1983年10月,辽宁省考古队员偶然发现了红山牛河梁女神,辽宁考古学家张星德详细记录了这次偶然发现的过程:在牛河梁主梁北山上,“一天清晨,考古队员沿着山坡往后山林区散步,当来到凌源至建平旧路南侧的凌源大杖子林区时,一位同志偶然发现在一个水冲沟里,有块直径20厘米左右的馒头形焙烧过的红色土块,他拾起来问考古专家孙守道:‘这是什么器物?’大家争相传看着,孙守道经过仔细审视后说:‘像女人乳房。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饭后,考古队员找到林区的工人们了解情况。据工人们介绍,自解放初起人们在山上植树时就经常会刨出一些烧制过的泥人胳膊、大腿等,当时人们认为没什么用,又挺结实,就将这些泥块垒到坝界子里了。根据工人们反映的情况,考古队员从坝界子里取了一部分人像残块,又细心地将这些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残块集中起,经过仔细辨认、摆放,一个包括颈部以下各个部位的陶塑女神像显现出来了。而她的头又在哪里呢?”
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出土泥塑女神头像
“1983年10月31日,清晨。树林丛中万籁俱静,只听到小铲挖土的叮咚声,原来是考古队员一清早就来到了这里,他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对前一天发现的一堆红烧土遗迹进行解剖。小铲与泥土接触发出的每一声响动,扣动着考古队员的心弦。终于在下午四点,剥开上面的红烧土后,一个活生生的女神头像出现在人们面前。女神额部宽而隆起,两颊丰满,高颧,圆鼻头,眼眶里被深深地嵌以圆形玉片为睛,显得格外有神,嘴角上,唇肌似掀动,仿佛微笑欲语,和善中带着威严,使每一个面对着她的不由得肃然起敬。女神仰面而卧,神态安详又富于表情,似乎早在这里等待着后人来找到她,倒是发现者们被这艺术水平极高的史前女神的突然降临所震惊。”[1]
牛河梁遗址考古工作站站长朱达介绍说:和女神头像同时出土的还有6个大小不同的残体泥塑女性裸体群像,有因年龄差异而发育不同的乳房,有圆润的肩膀,还有完整的手臂,最小的泥塑与真人大体相近,主室中心出土的大鼻、大耳竟等于真人的3倍。
如果说,秦始皇的兵马俑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艺术高峰,那么,牛河梁“女神庙”群像则是我国文明黎明时期的艺术高峰。这尊形神兼备的女神头像,是研究古代中华人种学和民族史典型标本,它使亿万炎黄子孙第一次看到用黄土烧制、塑造的五千年前祖先形象,可以说,泥塑“黄土之神”就是民族之神。这女神庙也说明,中国第一座祭祀宗祖殿堂出现在东北,出现在牛河梁红山文化区。
于是,沉睡了五千余年的中华女神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在中国的东方,在东北辽西大凌河一带面世了,这是震惊中国考古界,也是震惊世界的大信息。女神历来被视为生育的象征,被作为一个群体或民族生命力的体现,从而受到人们广泛的崇拜。人类历来有女神崇拜的习俗,中国人崇拜女娲,崇拜西王母,谁也没有把眼前的可摸可触的牛河梁女神,与遥远天际的想象空间的虚无缥缈的神话女娲、西王母联系起来。
这是偶然之中的必然。这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神力,它用史实突破了笼罩着中国一个世纪的“欧洲文化中心论”;突破了所谓中华文明不过四千年历史的惯性说法,大大提前到五千年;突破了中华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惯性的思维,考古界的泰斗苏秉琦先生,认为中华文化起源于辽河流域。苏秉琦先生断定,红山文化的时间要比仰韶文化早得多,如果再说红山文化是接受仰韶文化的影响,是站不住脚的。反过来倒是红山文化有向中原文化辐射的可能;突破了那种认为东北只有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没有汉文化的历史的说解。中国人都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可是炎黄在哪里?苏秉琦先生指出:“黄帝时代的活动中心,只有红山文化的时空框架与之相应。”[2]红山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正是燕山山脉以北,七老图山脉和努鲁儿虎山脉之间的赤峰市和红山一带,这里的山脉岩石(以花岗岩为主)由于富含红色矿物质(氧化铁),因此具有明显的红色调。由此可见,炎帝又名赤帝,并不是平白无故的,而是有着充分理由的。有鉴于此,我们有理由进一步认为,炎帝就是创造红山文化的主角。
女神庙的研究,联系到原始女神崇拜,女娲、西王母等,历史学家王曾先生认为红山女神即古书上所说的“女魃”,黄帝与蚩尤战,有女魃从天而降,战胜蚩尤。蔺建新先生则由此可以断定红山文化应当是帝颛顼或帝喾的遗存,因为其二帝主要活动在北方地区,而且帝颛顼在宗教改革方面有巨大的贡献。《大戴礼·五帝德》记载:颛顼“履时以象天,以鬼神制义,沉气以教民,法诚以祭祀”,《国语》《大戴礼记》都记载了颛顼之前人人祭神,家家为巫史,而颛顼实行了改革,“命重黎绝地天通”。这些都可以与红山文化大规模的祭祀遗址的存在相对应。[3]均说颛顼乘龙而至四海:“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根据王曾对辽西区域文化的研究,发现颛顼“北至于幽陵”的最东北点在于医巫闾山。是炎帝首开祭祀医巫闾山的先河,是他将自己与九嫔的最终归宿安排在医巫闾山,是他确定了医巫闾山相对于中原的“幽方”、“鬼门”地位。这也是医巫闾山之所以被后世尊崇为“北方镇山”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