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变化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告诉人们:“存在决定意识”。人的思想性格总是受他们生活的环境所制约;而人们所生活的环境是处于经常变化之中的。所以人们的思想性格将会随着环境与遭遇的变化而变化,那种把人的性格看成是凝固不变的观点是不符合生活实际的。因此一切成熟的人物典型都得写出性格的变化和发展。
正如上述,类型化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人物性格的一成不变。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就明显地表现出这个特点。《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如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周瑜、关羽等等,他们一生东征西讨,辗转各地,始终是在紧张、激烈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中度过的。他们的环境、经历都曾发生过天翻地覆的变化。但这一切都没有对他们的性格产生明显的影响。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智慧和刘备的仁义似乎是天生的,而且几乎没有多少变化,这样处理显然是不合乎生活逻辑的。这也是读者对这些人物产生不够真实感觉的原因之一。
《水浒传》则不是这样。在一些重要人物身上已开始突破类型化人物性格的一成不变的情况,成功地按生活逻辑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在这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算是林冲的形象。
林冲作为一个颇有社会声望,武艺高强的八十万禁军教头,他虽有“不遇明主,屈在小人之下”的闷气;但和那些出身下层的贫苦英雄毕竟不同,较高的社会地位,优厚的享受,舒适的家庭,美丽的妻子,这一切使他安于现状,怯于反抗。
高俅父子一再施诡计陷害他,他总是容忍、妥协,无意和他们决裂。但林冲毕竟还是个英雄,忍让也是有个极限的。当林冲隔着庙门,亲耳听到高俅心腹陆谦一伙计议:在烧死他之后,还要拣他的两块骨头回京讨赏,特别是陆谦那种卖友求荣的行径,更使他怒火中烧,终于逼出了他的反抗性。
杀了陆谦之后,林冲重返家园的希望彻底破灭了,出路只有上梁山落草。从此开始,林冲走上了彻底反叛的道路。随之而来的是,他的性格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林冲离开草料场径投一处取暖时,他一见庄客就向他们要酒挡寒,当遭到拒绝后,他就火冒三丈,把燃烧着的火柴头往老庄客脸上挑,又用枪杆把众庄客打跑。这时的林冲和过去的林冲已判若两人,原来林冲的那种忍让和委曲求全的性格一点也见不到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副地地道道反叛者的面目了。
林冲性格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种转变是那样的自然,合乎生活的逻辑,因而使人感到分外的真实可信。
在武松这个英雄人物身上,作者也同样写了他性格的发展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也同样合乎生活实际,令人信服。武松在反抗恶势力斗争中,原先总是把个人恩怨放在重要位置去考虑,为此曾吃了大亏。血的教训,终于使他清醒过来。小说写他在经过了“血溅鸳鸯楼”的彻底、凶狠的报仇之后,性格有了明显变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之后,他再也没有被他们的小恩小惠所诱惑,而且在后来的一系列尖锐、激烈、惊心动魄的战斗中,成了一个坚定的造反者。
《水浒传》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上的这些新发展,已生动有力地说明:《水浒传》的人物确已突破了类型化典型的框框向近代性格化典型发展了,这是中国小说人物塑造上取得的创造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