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资本主义总论
一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的起源和确立
1.资本主义的萌芽
(1)简单协作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
在资本主义生产出现之前,即在中世纪,普遍地存在着以劳动者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小生产:小农的即自由农或依附农的农业和城市的手工业。……把这些分散的小的生产资料加以集中和扩大,把它们变成现代的强有力的生产杠杆,这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承担者即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5页。
资产阶级怎样从15世纪起经过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大工业这三个阶段历史地实现了这种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四篇中已经作了详尽的阐述。……纺纱机、机械织机和蒸汽锤代替了纺车、手工织机和手工锻锤;需要成百上千的人进行协作的工厂代替了小作坊。同生产资料一样,生产本身也从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成了一系列的社会行动,而产品也从个人的产品变成了社会的产品。现在工厂所出产的纱、布、金属制品,都是许多工人的共同产品,都必须顺次经过他们的手,然后才变为成品。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5页。
资本主义革命:起初是工业通过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实现的变革。先前分散的生产资料集中到大作坊中,因而它们就由个人的生产资料转变为社会化的生产资料,这种转变总的说来没有触及交换形式。旧的占有形式仍然起作用。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5页。
人数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上和概念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4页。
资本主义的协作形式一开始就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的自由雇佣工人为前提。不过,历史地说,资本主义的协作形式是同农民经济和独立的手工业生产(不管是否具有行会形式)相对立而发展起来的。对农民经济和独立的手工业生产来说,资本主义协作不是表现为协作的一个特殊的历史形式,而协作本身倒是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所固有的并表示其特征的历史形式。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8页。
正如协作发挥的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一样,协作本身表现为同单个的独立劳动者或小业主的生产过程相对立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有形式。这是实际的劳动过程由于隶属于资本而经受的第一个变化。这种变化是自然发生的。这一变化的前提,即在同一个劳动过程中同时雇用人数较多的雇佣工人,构成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这个起点是和资本本身的存在结合在一起的。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8—389页。
上面所考察的简单形态的协作,是同规模较大的生产结合在一起的,但是并不构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特殊发展时代的固定的具有特征的形式。它至多不过在仍然保持手工业性质的初期工场手工业中,在那种和工场手工业时期相适应的、仅仅由于同时使用的工人的数量和所积聚的生产资料的规模才和农民经济有本质区别的大农业中,近似地表现出来。简单协作在那些大规模运用资本而分工或机器还不起重大作用的生产部门,始终是占统治的形式。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9页。
虽然在14和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但是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23页。
(2)工场手工业的形成发展与资本主义的产生
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工的直接结果就是工场手工业的产生,即超出行会制度范围的生产部门的产生。工场手工业的初期繁荣——先是在意大利,然后是在佛兰德——的历史前提,是同外国各民族的交往。在其他国家,例如在英国和法国,工场手工业最初只限于国内市场。除上述前提外,工场手工业还以人口特别是乡村人口的不断集中和资本的不断积聚为前提。资本开始积聚到个人手里,一部分违反行会法规积聚到行会中,一部分积聚到商人手里。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0页。
随着工场手工业的产生,同时也就开始了一个流浪时期,这个时期的形成是由于:取消了封建侍从,解散了拼凑起来并效忠帝王、镇压其诸侯的军队,改进了农业以及把大量耕地变为牧场。从这里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种流浪现象是和封建制度的瓦解密切联系着的。早在13世纪就曾出现过的个别类似的流浪时期,只是在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才成为普遍而持久的现象。这些流浪者人数非常多,其中单单由英王亨利八世下令绞死的就有72000人,只有付出最大的力量,只有在他们穷得走投无路而且经过长期反抗之后,才能迫使他们去工作。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1页。
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进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者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关于这个阶段的一般情况我们不准备在这里多谈。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2页。
商业和工场手工业的扩大,加速了活动资本的积累,而在那些没有受到刺激去扩大生产的行会里,自然形成的资本却始终没有改变,甚至还减少了。商业和工场手工业产生了大资产阶级,而集中在行会里的是小资产阶级,现在它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城市里占统治地位了,而是必须屈从于大商人和工场手工业主的统治。由此可见,行会一跟工场手工业接触,就衰落下去了。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2—563页。
在起源于中世纪的民族那里,部落所有制经过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封建地产,同业公会的动产,工场手工业资本——才发展为由大工业和普遍竞争所引起的现代资本,即变为抛弃了共同体的一切外观并消除了国家对所有制发展的任何影响的纯粹私有制。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3页。
形成工场手工业的最必要的条件之一,就是由于美洲的发现和美洲贵金属的输入而促成的资本积累。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847年上半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4页。
同时,绕道好望角这条航道同东印度通商后流通中商品量的增加,殖民地制度,以及海上贸易的发展等也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847年上半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5页。
工场手工业不是将劳动分解并使专业工人去适应很简单的操作,而是将许多劳动者和许多种手艺集合在一起,在一所房子里面,受一个资本的支配。
手工作坊的益处并不在于真正的分工,而是在于可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费用等等。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847年上半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5页。
在工场手工业的历史上还没有获得足够重视的另一个情况,就是封建主遣散了无数的侍从,其中的下层人员在未进入作坊之前变成了流浪汉。在手工作坊建立以前,15世纪和16世纪中流浪现象是极为普遍的。此外,作坊还找到了大量的农民这个强有力的支柱,数百年来,由于耕地变成了牧场以及农业进步减少了耕作所需要的人手,大批农民不断被赶出乡村而流入城市。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847年上半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5页。
市场的扩大、资本的积累、各阶级的社会地位的改变、被剥夺了收入来源的大批人口的出现,这就是工场手工业形成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847年上半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5页。
劳动者集合在一个作坊是分工发展的前提。无论在16世纪或是17世纪,我们都找不出这样的例子:同一手艺的各部门已经互相分离到这样的程度,以致只要把它们集合在一个场所就可以形成一个完全现成的作坊。但是只要人和工具被集合到一个场所,过去以行会形式存在过的那种分工就必然会再度出现并在作坊内部反映出来。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847年上半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6页。
资本主义生产实际上是在同一个资本同时雇用人数较多的工人,因而劳动过程扩大了自己的规模并提供了较大量的产品的时候才开始的。……就生产方式本身来说,例如,初期的工场手工业,除了同一资本同时雇用的工人人数较多而外,和行会手工业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行会师傅的作坊只是扩大了而已。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4页。
劳动工具的分化和劳动工具的专门化,是工场手工业的特征,前者使同类的工具获得了适合于每种特殊用途的特殊的固定形式,后者使每种这样的特殊的工具只有在专门的局部工人的手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单在伯明翰就生产出约300种不同的锤,不但每一种锤只适用于一个特殊的生产过程,而且往往好多种锤只用于同一过程的不同操作。工场手工业时期通过劳动工具适合于局部工人的专门的特殊职能,使劳动工具简化、改进和多样化。这样,工场手工业时期也就同时创造了机器的物质条件之一,因为机器就是由许多简单工具结合而成的。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6页。
人数较多的工人受同一资本指挥,既是一般协作的自然起点,也是工场手工业的自然起点。反过来,工场手工业的分工又使所使用的工人人数的增加成为技术上的必要。现在,单个资本家所必须使用的最低限额的工人人数,要由现有的分工来规定。另一方面,要得到进一步分工的利益,就必须进一步增加工人人数,而且只能按倍数来增加。但是随着资本的可变组成部分的增加,资本的不变组成部分也必须增加,建筑物、炉子等共同生产条件的规模要扩大,原料尤其要增加,而且要比工人人数快得多地增加。由于分工,劳动生产力提高了,一定劳动量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原料数量也就按比例增大。因此,单个资本家手中的资本最低限额越来越增大,或者说,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越来越多地转化为资本,这是由工场手工业的技术性质产生的一个规律。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6页。
我们在最小的农民手工业中可以看到最明显的资本主义萌芽,而这种资本主义正是被各种马尼洛夫式的经济学家描述为某种脱离“人民生产”的东西。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5年底—1899年1月),《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19—320页。
资本主义关系就在小手工业中形成起来(表现为有雇佣工人的作坊及商业资本),但它们在这里的发展还很微弱,没有在各生产参加者集团间形成尖锐的对立。这里既还没有大资本,也还没有广大的无产阶级阶层。在工场手工业中,我们看到了这两者的形成。生产资料占有者和工人间的鸿沟,已经达到颇深的程度。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5年底—1899年1月),《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99—500页。
2.资本主义的初步形成
(1)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
资本的所谓原始积累,在这里就是这些直接生产者的被剥夺,即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这种解体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上述的小生产只能同生产和社会的狭隘的、自然产生的界限相容,因而它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产生消灭它自身的物质手段。这种消灭,即个人的分散的生产资料转化为社会的积聚的生产资料,形成资本的前史。一旦劳动者转化为无产者,他们的劳动条件转化为资本,一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站稳脚跟,劳动的进一步社会化,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进一步转化,从而对私有者的进一步的剥夺,都会采取新的形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0页。
要脱出这个循环,就只有假定在资本主义积累之前有一种“原始”积累(亚当·斯密称为“预先积累”),这种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20页。
这种原始积累在政治经济学中所起的作用,同原罪在神学中所起的作用几乎是一样的。亚当吃了苹果,人类就有罪了。人们在解释这种原始积累的起源的时候,就像在谈过去的奇闻逸事。……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局面:第一种人积累财富,而第二种人最后除了自己的皮以外没有可出卖的东西。大多数人的贫穷和少数人的富有就是从这种原罪开始的;前者无论怎样劳动,除了自己本身以外仍然没有可出卖的东西,而后者虽然早就不再劳动,但他们的财富却不断增加。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20—821页。
资本关系以劳动者和劳动实现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为前提。资本主义生产一旦站稳脚跟,它就不仅保持这种分离,而且以不断扩大的规模再生产这种分离。因此,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只能是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因此,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21—822页。
在原始积累的历史中,对正在形成的资本家阶级起过推动作用的一切变革,都是历史上划时代的事情;但是首要的因素是:大量的人突然被强制地同自己的生存资料分离,被当做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者抛向劳动市场。对农业生产者即农民的土地的剥夺,形成全部过程的基础。这种剥夺的历史在不同的国家带有不同的色彩,按不同的顺序、在不同的历史时代通过不同的阶段。只有在英国,它才具有典型的形式。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23页。
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组织粉碎一切反抗;相对过剩人口的不断产生把劳动的供求规律,从而把工资限制在与资本增殖需要相适应的轨道以内;经济关系的无声的强制保证资本家对工人的统治。超经济的直接的暴力固然还在使用,但只是例外地使用。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让工人由“生产的自然规律”去支配,即由他对资本的从属性去支配,这种从属性由生产条件本身产生,得到这些条件的保证并由它们永久维持下去。在资本主义生产在历史上刚刚产生的时期,情况则不同。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规定”工资,即把工资强制地限制在有利于赚钱的界限内,为了延长工作日并使工人本身处于正常程度的从属状态,就需要并运用国家权力。这是所谓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因素。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46—847页。
(2)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采取最血腥、暴力的掠夺方式
大家知道,在真正的历史上,征服、奴役、劫掠、杀戮,总之,暴力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温和的政治经济学中,从来就是田园诗占统治地位。正义和“劳动”自古以来就是唯一的致富手段,自然,“当前这一年”总是例外。事实上,原始积累的方法决不是田园诗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21页。
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财产转化为现代私有财产——这就是原始积累的各种田园诗式的方法。这些方法为资本主义农业夺得了地盘,使土地与资本合并,为城市工业造成了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阶级的必要供给。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42页。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接踵而来的是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这场战争以尼德兰脱离西班牙开始,在英国的反雅各宾战争中具有巨大的规模,并且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继续进行下去,等等。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60—861页。
原始积累的不同因素,多少是按时间顺序特别分配在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在英国,这些因素在17世纪末系统地综合为殖民制度、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这些方法一部分是以最残酷的暴力为基础,例如殖民制度就是这样。但所有这些方法都利用国家权力,也就是利用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来大力促进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化过程,缩短过渡时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61页。
要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永恒的自然规律”充分表现出来,要完成劳动者同劳动条件的分离过程,要在一极使社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在另一极使人民群众转化为雇佣工人,转化为自由的“劳动贫民”这一现代历史的杰作,就需要经受这种苦难。如果按照奥日埃的说法,货币“来到世间,在一边脸上带着天生的血斑”,那么,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0—871页。
资本的原始积累,即资本的历史起源,究竟是指什么呢?既然它不是奴隶和农奴直接转化为雇佣工人,因而不是单纯的形式变换,那么它就只是意味着直接生产者的被剥夺,即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2页。
个人的分散的生产资料转化为社会的积聚的生产资料,从而多数人的小财产转化为少数人的大财产,广大人民群众被剥夺土地、生活资料、劳动工具,——人民群众遭受的这种可怕的残酷的剥夺,形成资本的前史。这种剥夺包含一系列的暴力方法,其中我们只考察了那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方法。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龌龊、最卑鄙和最可恶的贪欲的驱使下完成的。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3页。
民族不是普通的历史范畴,而是一定时代即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历史范畴。封建制度消灭和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同时就是人们形成为民族的过程。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1913年1月),《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9页。
2.资本主义统治的确立
(1)商品生产、工业同农业分离与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发展
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16世纪揭开了资本的现代生活史。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1页。
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灭亡和衰落。
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1894年11月15日—22日之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0页。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范畴,而商品经济在它自身的发展中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并且只有在资本主义经济下才获得完全的统治和普遍的扩展。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5年底—1899年1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
在商品经济下,各种不同类的经济单位在建立起来,单独的经济部门的数量日益增多,执行同一经济职能的经济单位的数量日益减少。这种日益发展的社会分工就是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建立过程中的关键。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5年底—1899年1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
加工工业与采掘工业的分离,制造业与农业的分离,使农业本身也变成工业,即变成生产商品的经济部门。把产品的各种加工彼此分离开来,创立了愈来愈多的生产部门的那种专业化过程也出现在农业中,建立了日益专业化的种种农业区域(和农业系统),不仅引起农产品和工业品之间的交换,而且也引起各种农产品之间的交换。……
可见,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全部发展过程的基础。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5年底—1899年1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8页。
商品经济的发展就是一个个工业部门同农业分离。……因此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就意味着愈来愈多的人口同农业分离,就是说工业人口增加,农业人口减少。……没有工商业人口的增加,农业人口的减少,资本主义是不能设想的,并且谁都知道,这种现象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中表现得极为明显。未必用得着证明,这种情况对国内市场问题的意义很大,因为它既与工业的演进,也与农业的演进有着密切的联系;工业中心的形成、其数目的增加以及它们对人口的吸引,不能不对整个农村结构产生极深远的影响,不能不引起商业性的和资本主义的农业的发展。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5年底—1899年1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
一部分生产者从生产资料中“游离”出来,必然以这些生产资料转入他人手中、变成资本为前提;因而又以下列情况为前提:这些生产资料的新占有者以商品形式生产那些原先归生产者本人消费的产品,就是说扩大国内市场;这些新的占有者在扩大自己生产时,向市场提出对新工具、原料、运输工具等等的需求,以及对消费品的需求(这些新占有者日益富有,他们的消费就自然增多)。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5年底—1899年1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因而也就是国内市场的扩大,与其说是靠消费品,不如说是靠生产资料。换句话说,生产资料的增长超过消费品的增长。……因此,制造生产资料的社会生产部类应该比制造消费品的社会生产部类增长得快。可见,资本主义国内市场的扩大,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依赖”个人消费的增长,而更多地靠生产消费。但是,如果把这种“不依赖性”理解为生产消费完全脱离个人消费,那就错了:前者能够而且也应该比后者增长得快(其“不依赖性”也仅限于此);但是不言而喻,生产消费最终总是同个人消费相关联的。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5年底—1899年1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直接生产者同生产资料的分离,即直接生产者的被剥夺,标志着从简单商品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的过渡(而且是这一过渡的必要条件),建立了国内市场。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5年底—1899年1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农业资本主义使农业生产社会化了。……劳动力买卖的非人身交易,正在排挤各种各样的盘剥形式和人身依附形式,——这一切情况实际上都是同一过程的各个环节,这个过程使农业劳动社会化了,并且使市场波动这种无政府状态中的矛盾,即各个农业企业的个体性同资本主义大农业的集体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5年底—1899年1月),《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83页。
工业同农业的分离,就是贫苦农民日益破产和变成雇佣工人(手工业的和农业的)。在农村中的这一极,不是手工业的有利可图,而是贫困和破产迫使人们抛弃土地,而且不仅抛弃土地,还要抛弃独立的手工业劳动;工业同农业分离的过程,在这里就是剥夺小生产者的过程。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5年底—1899年1月),《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40页。
与农奴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旧地主经济保存下来,慢慢地变成纯粹资本主义的“容克”经济。从工役制最终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基础,是农奴制地主经济的内部改革。国家的整个土地制度将变成资本主义制度,在长时期内还保持着农奴制的特点。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版序言)》(1907年7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从工役制最终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基础,是小农经济的自由发展,这种小农经济由于剥夺地主土地有利于农民而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整个土地制度将变成资本主义制度,因为农奴制的痕迹消灭得愈彻底,农民的分化就进行得愈迅速。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版序言)》(1907年7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2)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统治的确立
人们不是在家里工作了,他们开始在大建筑物内共同工作。手工劳动由蒸汽动力和机器作业代替。
恩格斯:《英国状况》(1844年1月初—2月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1页。
英国工业的这一次革命化是现代英国各种关系的基础,是整个社会的运动的动力。上面已经谈过,它的第一个结果就是利益被升格为对人的统治。利益霸占了新创造出来的各种工业力量并利用它们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由于私有制的作用,这些理应属于全人类的力量便成为少数富有的资本家的垄断物,成为他们奴役群众的工具。商业吞并了工业,因而变得无所不能,变成了人类的纽带;个人的或国家的一切交往,都被溶化在商业交往中,这就等于说,财产、物升格为世界的统治者。
恩格斯:《英国状况》(1844年1月初—2月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5页。
资本的积累扩大分工,而分工则增加工人的人数;反过来,工人人数的增加扩大分工,而分工又增加资本的积累。一方面随着分工的扩大,另一方面随着资本的积累,工人日益完全依赖于劳动,依赖于一定的、极其片面的、机器般的劳动。这样,随着工人在精神上和肉体上被贬低为机器,随着人变成抽象的活动和胃,工人也越来越依赖于市场价格的一切波动,依赖于资本的使用和富人的兴致。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4—8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0页。
一切财富都成了工业的财富,成了劳动的财富,而工业是完成了的劳动,正像工厂制度是工业的即劳动的发达的本质,而工业资本是私有财产的完成了的客观形式一样。——我们看到,只有这时私有财产才能完成它对人的统治,并以最普遍的形式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力量。——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4—8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2页。
由于这些发明(这些发明后来年年都有改进),机器劳动在英国工业的各主要部门战胜了手工劳动,从那时起,英国工业的全部历史所讲述的,只是手工业者如何被机器驱逐出一个个阵地。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4年9月—1845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3页。
当工业中机械力的巨大意义在实践中得到证明以后,人们便想尽一切办法来全面利用机械力,并使这种利用有利于一个个的发明家和厂主;此外,对机器、燃料和原料的需求本身,就直接要求大批工人和许多行业加倍地工作。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4年9月—1845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8页。
工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对人手的需要;工资提高了,因此,工人成群结队地从农业地区涌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而且增加的几乎全是无产者阶级。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4年9月—1845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2页。
新的工业能够获得重要意义,只是因为它把工具变成了机器,把作坊变成了工厂,从而把中间阶级中的劳动者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以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的中间阶级,并把居民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4年9月—1845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2—403页。
分工把强制劳动的这种使人动物化的作用增强了好多倍。在大多数劳动部门,工人的活动都局限在琐碎的纯机械性的操作上,一分钟又一分钟地重复着,年年如此。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4年9月—1845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2页。
这种强制劳动剥夺了工人的一切可支配的时间,工人只有一点时间用于吃饭和睡觉,而没有时间从事户外活动,在大自然中获得一点享受,更不用说从事精神活动了,这种工作怎能不使人沦为牲口呢!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4年9月—1845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3页。
一个民族内部的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商业劳动同工业劳动的分离。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0页。
可以说,在1825年——第一次普遍危机时期——以前,消费的需求一般说来比生产增长得快,机器的发展是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致帕维尔·瓦西里耶维奇·安年科夫》(1846年12月28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
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847年上半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2页。
资产阶级把它在封建主义统治下发展起来的生产力掌握起来。一切旧的经济形式、一切与之相适应的市民关系以及作为旧日市民社会的正式表现的政治制度都被粉碎了。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847年上半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13页。
简单的工具,工具的积累,合成的工具;仅仅由人作为动力,即由人推动合成的工具,由自然力推动这些工具;机器;有一个发动机的机器体系;有自动发动机的机器体系——这就是机器发展的进程。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847年上半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6页。
由于机器和蒸汽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脱离了本国基地的大工业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847年上半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7页。
总之,机器的采用加剧了社会内部的分工,简化了作坊内部工人的职能,集结了资本,使人进一步被分割。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847年上半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8页。
机器可以说是资本家用来对付熟练劳动者反抗的武器。现代工业中一个最重大的发明——自动走绽纺纱机击溃了进行反抗的纺纱工人。即使说同盟和罢工的结果只是引起各种用来对付同盟和罢工的机械发明,那么仅就这一点来说,同盟和罢工对工业的发展也是有巨大影响的。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847年上半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50页。
由于在世界各国机器劳动不断降低工业品的价格,旧的工场手工业制度或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业制度完全被摧毁。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10月底—11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0页。
凡是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的地方,工业革命都使资产阶级及其财富和势力最大限度地发展起来,使它成为国内的第一阶级。结果,凡是完成了这种过程的地方,资产阶级都取得了政治权力,并挤掉了以前的统治阶级——贵族、行会师傅和代表他们的专制王朝。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10月底—11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0页。
工业革命到处都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以同样的速度发展起来。资产者越发财,无产者的人数也就越多。因为只有资本才能使无产者找到工作,而资本只有在使用劳动的时候才能增加,所以无产阶级的增加和资本的增加是完全同步的。同时,工业革命使资产者和无产者都集中在最有利于发展工业的大城市里,广大群众聚集在一个地方,使无产者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10月底—11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1页。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随着挤掉手工劳动的新机器的不断发明,大工业把工资压得越来越低,把它压到上面说过的最低额,因而无产阶级的处境也就越来越不堪忍受了。这样,一方面由于无产阶级不满情绪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力量的壮大,工业革命便孕育着一个由无产阶级进行的社会革命。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10月底—11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1—682页。
大工业创造了像蒸汽机和其他机器那样的手段,使工业生产在短时间内用不多的费用便能无限地增加起来。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10月底—11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2页。
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只有在现代工业已按本身需要改造了一切所有制关系的地方才有可能实现;而工业又只有在它已夺得世界市场的时候才能达到这样强大的地步,因为在本国的疆界内是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的。
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1849年底—1850年3月底和1850年10月—11月1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41页。
资产阶级革命,例如18世纪的革命,总是突飞猛进,接连不断地取得胜利的;革命的戏剧效果一个胜似一个,人和事物好像是被五彩缤纷的火光所照耀,每天都充满极乐狂欢;然而这种革命为时短暂,很快就达到自己的顶点,而社会在还未学会清醒地领略其疾风暴雨时期的成果之前,一直是沉溺于长期的酒醉状态。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大约1851年12月中—1852年3月25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5页。
工业革命并不始于动力,而是始于英国人称为工作机的那部分机器,就是说,并不是始于比如说转动纺车的脚被水或蒸汽所代替,而是始于直接的纺纱过程本身的改变和人的一部分劳动被排除,而人的这部分劳动不是指单纯的力的使用(比如踩动轮子),而是同加工、同对所加工的材料的直接作用有关的。
马克思:《致恩格斯》(1863年1月28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0页。
一旦机械应用于自古以来都必须通过人的劳动才能取得最后成果的地方,就是说,不是应用于如上述工具那样从一开始就根本不需要用人的手来加工原料的地方,而是应用于按事物的性质来说,人不是从一开始就只作为简单的力起作用的地方,工业革命就开始了。
马克思:《致恩格斯》(1863年1月28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1—202页。
“现代社会”就是存在于一切文明国度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它或多或少地摆脱了中世纪的杂质,或多或少地由于每个国度的特殊的历史发展而改变了形态,或多或少地有了发展。……但是,不同的文明国度中的不同的国家,不管它们的形式如何纷繁,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建立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基础上,只是这种社会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罢了。所以,它们具有某些根本的共同特征。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大约写于1875年4月底—5月7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4页。
骑士的城堡在被新式火炮轰开以前很久,就已经被货币破坏了。实际上,火药可以说只是为货币服务的法警而已。货币是市民阶级的巨大的政治平衡器。凡是在货币关系排挤了人身关系、货币贡赋排挤了实物贡赋的地方,封建关系就让位于资产阶级关系。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1884年底),《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7页。
工场手工业生产了机器,而大工业借助于机器,在它首先占领的那些生产领域排除了手工业生产和工场手工业生产。因此,机器生产是在与它不相适应的物质基础上自然兴起的。机器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定推翻这个最初是现成地遇到的、后来又在其旧形式中进一步发展了的基础本身,建立起与它自身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新基础。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9页。
殖民制度、国债、重税、保护关税制度、商业战争等等——所有这些真正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嫩芽,在大工业的幼年时期都大大地成长起来了。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68页。
随着铁路和工厂的建立,已有的银行扩大了而且建立了新的银行;由于农民从农奴地位下解放出来,有了迁徙自由,而且可以预期,在这之后,这些农民中的很大部分自然而然也将从占有土地的状况中解放出来。这样,俄国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奠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基础。但是与此同时也就举起了连根砍断俄国农民公社的斧头。
恩格斯:《〈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1894年1月上半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4页。
我国“人民”手工业的组织,对资本主义的整个发展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它向我们清楚地表明,资本主义产生于、萌芽于简单协作的形式(陶器业中的Ⅲ类);其次,它向我们表明,由于商品经济而积蓄在个人手中的“储金”怎样变成资本,即先是垄断销路(“包买主”和商人),因为只有这些“储金”的所有者,才有做批发生意所必需的资金,可以等待时机在远地市场销售商品;再其次,它还向我们表明,这一商业资本怎样奴役大批生产者和组织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即资本主义的家庭手工制大生产;最后,它向我们表明,市场的扩大、竞争的加剧怎样使技术提高,这一商业资本怎样变成产业资本和组织大机器生产。
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1894年春夏),《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5—186页。
从手工工场向工厂过渡,标志着技术的根本变革,这一变革推翻了几百年积累起来的工匠手艺,随着这个技术变革而来的必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最剧烈的破坏,各个生产参加者集团之间的彻底分裂,与传统的完全决裂,资本主义一切阴暗面的加剧和扩大,以及资本主义使劳动大量社会化。因而,大机器工业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峰,是它的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的最高峰。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5年底—1899年1月),《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15页。
只有大机器工业才能引起工业与农业的完全分离。……资本主义在发展到大机器工业阶段以前是不能彻底割断工人与土地的联系的……正是机器生产使工人离开土地。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5年底—1899年1月),《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92—494页。
现在我们把我国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料所得出的基本结论总括一下。这种发展有三个主要阶段:小商品生产(小的、主要是农民的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和工厂(大机器工业)。事实完全驳倒了我国流行的关于“工厂”工业与“手工”工业分离的看法。相反,把它们分开纯粹是人为的。上述三种工业形式的联系与继承性是最直接和最密切的。事实十分清楚地表明,小商品生产的基本趋势是发展资本主义,特别是形成工场手工业,而工场手工业在我们面前极其迅速地成长为大机器工业。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5年底—1899年1月),《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97—498页。
农业的发展落后于工业,这是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所固有的现象,是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比例遭到破坏、发生危机和物价高涨的最深刻的原因之一。
资本使农业摆脱了封建制度,摆脱了中世纪和宗法制的停滞落后状态,使农业加入了商业周转,从而进入世界范围的经济发展。但是资本不仅没有消除群众所受到的压迫、剥削、贫困,反而以新的形式制造了这些灾难,并且在“现代的”基础上复活了旧的灾难。资本主义不仅没有消除工农业之间的矛盾,反而扩大了这种矛盾,使矛盾更加尖锐化。主要在商业和工业领域形成的资本,愈来愈沉重地压迫着农业。
列宁:《关于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材料》(不晚于1915年12月29日〔1916年1月6日〕),《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30—231页。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小农变成了商品生产者——不管他是否愿意,不管他是否察觉到这一点。问题的全部实质就在于这种变化。甚至在小农还没有剥削雇佣工人的时候,单是这种变化也总归使他成为无产阶级的对抗者,成为小资产者。小农出卖自己的产品,无产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小农作为一个阶级不能不力求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他们这样做就无异于同大土地占有者一道共同瓜分地租,同地主团结起来共同反对社会的其他阶层。小农就其阶级地位来看,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必然变成小土地所有者。
列宁:《关于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材料》(不晚于1915年12月29日〖1916年1月6日〗),《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31—232页。
在18世纪(更正确些说,从18世纪末起)和19世纪,世界各地发生了革命。农奴制在西欧各国被取代了。这一点在俄国发生得最晚。俄国在1861年也发生了变革,结果一种社会形式被另一种社会形式所代替——农奴制被资本主义所代替。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阶级划分仍然存在,还保留着农奴制的各种遗迹和残余,但是阶级划分基本上具有另一种形式。
列宁:《论国家》(1919年7月11日),《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6—287页。
(3)商品成为产品的一般形式是资本主义确立的重要标志
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商品才变为产品的一般形式,所有产品才必须采取商品的形式,买和卖才不仅支配了生产的剩余,而且支配了生产的实体本身,各种生产条件本身才广泛地表现为从流通进入生产过程的商品。所以,如果说一方面商品表现为资本形成的前提,那么另一方面,就商品是产品的一般元素形式而言,它在本质上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产物和结果。
马克思:《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摘选》(1863年8月—1865年底),《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4页。
(1)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才使商品成为一切产品的一般形式。
(2)只有在劳动者不再是生产条件的一部分(奴隶制,农奴制),或者原始共同体(印度)不再是基础的时候,商品生产才必然会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就是从劳动力本身普遍地成为商品的时刻起。
(3)资本主义生产扬弃了商品生产的基础,扬弃了孤立的、独立的生产和商品占有者的交换或等价交换。资本和劳动力的交换变成了形式上的。
马克思:《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摘选》(1863年8月—1865年底),《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8页。
商品作为产品的一般必要形式,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专有的特征,明显地表现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造成的大规模生产中,表现在产品的片面性和数量庞大上;这就使产品必然具有一种社会的性质和同社会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性质,但又使产品作为使用价值同满足生产者需要之间的直接关系,表现为某种完全偶然的、无关紧要的和无足轻重的东西。这种大量产品必须实现为交换价值,必须通过商品的形态变化,这不仅是为维持以资本家身份进行生产的生产者的生存所必需,而且是为生产过程本身的更新和连续所必需。
马克思:《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摘选》(1863年8月—1865年底),《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9—430页。
一旦依靠雇佣劳动进行的生产普遍化,商品生产就必然成为生产的普遍形式。商品生产普遍化了,它又使社会的分工不断增进,就是说,一个资本家作为商品生产的产品越来越专门化,互相补充的各个生产过程越来越分裂为独立的生产过程。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43页。
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越发展,它对主要是直接满足自己需要而只把多余产品转化为商品的每一种旧生产形式,就越发生破坏和解体的作用。它使产品的出售成为人们关心的主要事情,它起初并没有显著地侵袭到生产方式本身,例如,资本主义的世界贸易对中国、印度、阿拉伯等国人民最初发生的影响就是如此。但是接着,在它已经扎根的地方,它就会把一切以生产者本人劳动为基础或只把多余产品当做商品出售的商品生产形式尽行破坏。它首先是使商品生产普遍化,然后使一切商品生产逐步转化为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趋势是尽可能使一切生产转化为商品生产;它实现这种趋势的主要手段,正是把一切生产卷入它的流通过程;而发达的商品生产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产业资本的侵入,到处促进这种转化,同时又促使一切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7页。
实际上,资本主义生产是作为生产的普遍形式的商品生产,但是,它之所以如此,在它的发展中之所以越来越如此,只是因为在这里,劳动本身表现为商品,因为工人出卖劳动,即他的劳动力的职能,并且如我们所假定的,是按照由它的再生产费用决定的它的价值出卖的。劳动越变为雇佣劳动,生产者就越变为产业资本家;因而,资本主义生产(从而商品生产)只有在直接的农业生产者也是雇佣工人的时候,才充分地表现出来。在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关系上,货币关系,买者和卖者的关系,成了生产本身所固有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的基础是生产的社会性质,而不是交易方式的社会性质;相反,后者是由前者产生的。然而,不是把生产方式的性质看做和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交易方式的基础,而是反过来,这是和资产阶级眼界相符合的,在资产阶级眼界内,满脑袋都是生意经。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1893年7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3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开始就有两个特征。
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使它和其他生产方式相区别的,不在于生产商品,而在于,成为商品是它的产品的占统治地位的、决定的性质。这首先意味着,工人自己也只是表现为商品的出售者,因而表现为自由的雇佣工人,这样,劳动就表现为雇佣劳动。有了以上说明,已无须重新论证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怎样决定着这种生产方式的全部性质。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当事人,资本家和雇佣工人,本身不过是资本和雇佣劳动的体现者,人格化,是由社会生产过程加在个人身上的一定的社会性质,是这些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第二个特征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95—997页。
根据马克思的学说看来,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有两个:(1)商品生产是生产的普遍形式。在各种不同的社会生产机体中,产品都具有商品形式,但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产品的这种形式才是普遍的,而不是特殊的、个别的和偶然的。(2)不仅劳动产品具有商品形式,而且劳动本身即人的劳动力也具有商品形式。劳动力的商品形式的发展程度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
列宁:《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及其在司徒卢威先生的书中受到的批评》(1894年底—1895年初),《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98页。
资本主义的一般特性,就是资本的占有同资本在生产中的运用相分离,货币资本同工业资本或者说生产资本相分离,全靠货币资本的收入为生的食利者同企业家及一切直接参与运用资本的人相分离。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8页。
(二)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1.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
(1)资本的统治是自由竞争的前提
由此可见,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在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封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在其中进行的关系,封建的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组织,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
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底),《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37页。
自由竞争是私有制最后的、最高的、最发达的存在形式。因此一切从私有制的基础出发而同时又反对自由竞争的措施都是反动的,都力图恢复私有制的低级发展阶段,因此,这种措施最终必将在竞争面前遭到失败,使目前这种社会状态重新恢复。
恩格斯:《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1847年9月27日前和10月3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2页。
价格越来越由生产费用决定,交换延及一切生产关系,这些只有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自由竞争的社会里,才得到充分发展,并且发展得越来越充分。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摘选》(1857年底—1858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页。
从概念来说,竞争不过是资本的内在本性,是作为许多资本彼此间的相互作用而表现出来并得到实现的资本的本质规定,不过是作为外在必然性表现出来的内在趋势。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摘选》(1857年底—1858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5页。
如果说自由竞争消除了以往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限制,那么,首先应当看到,对竞争来说是限制的那些东西,对以往的生产方式来说却是它们自然地发展和运动的内在界限。只有在生产力和交往关系发展到足以使资本本身能够开始作为调节生产的本原而出现以后,这些界限才成为限制。资本所打碎的界限,就是对资本的运动、发展和实现的限制。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摘选》(1857年底—1858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8页。
自由竞争是资本同作为另一个资本的它自身的关系,即资本作为资本的现实行为。只有随着自由竞争的发展,资本的内在规律——这些规律在资本发展的历史准备阶段上仅仅表现为一些倾向——才确立为规律,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才在与它相适应的形式上确立起来。因为自由竞争就是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的自由发展,就是资本的条件和资本这一不断再生产这些条件的过程的自由发展。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摘选》(1857年底—1858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9页。
在自由竞争中自由的并不是个人,而是资本。只要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还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所必需的、因而是最适当的形式,个人在资本的纯粹条件范围内的运动,就表现为个人的自由,然而,人们又通过不断回顾被自由竞争所摧毁的那些限制来把这种自由教条地宣扬为自由。自由竞争是资本的现实发展。它使符合资本本性,符合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符合资本概念的东西,表现为单个资本的外在必然性。各资本在竞争中相互之间施加的、以及资本对劳动等等施加的那种相互强制(工人之间的竞争仅仅是各资本竞争的另一种形式),就是财富作为资本取得的自由的同时也是现实的发展。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摘选》(1857年底—1858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9页。
自由竞争是与资本生产过程相适应的形式。自由竞争越发展,资本运动的形式就表现得越纯粹。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摘选》(1857年底—1858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0页。
自由竞争恰恰只不过是各资本的自由运动,也就是说,资本已不是在属于解体了的准备阶段的条件中运动,而是在资本本身的条件中运动。资本的统治是自由竞争的前提,就像罗马的皇帝专制政体是自由的罗马“私法”的前提一样。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摘选》(1857年底—1858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0页。
如果说,在自由竞争的范围内,个人通过单纯追求他们的私人利益而实现公共的利益,或更确切些说,实现普遍的利益,那么,这无非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下他们的相互压榨,因而他们的相互冲突本身也只不过是发生这种相互作用所依据的条件的再创造。不过,一旦把竞争看做自由个性的所谓绝对形式这种错觉消失了,那么这种情况就证明,竞争的条件,即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的条件,已经被人们当做限制而感觉到和考虑到了,因而这些条件已经成为而且越来越成为这样的限制了。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摘选》(1857年底—1858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1页。
断言自由竞争等于生产力发展的终极形式,因而也是人类自由的终极形式,这无非是说资产阶级的统治就是世界历史的终结——对前天的暴发户们来说这当然是一个愉快的想法。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摘选》(1857年底—1858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1页。
资本就是靠同它竞争的资本家和同它竞争的国家的破产获利,以实现更高程度的积聚,因此,经济竞争即在经济上促使对手破产的斗争愈尖锐、回旋余地愈“狭窄”,资本家就愈是力求辅之以军事手段来促使对手破产。
列宁:《第二国际的破产》(1915年5—6月),《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46页。
垄断前的资本主义,即自由竞争占统治的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的时期是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5页。
对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来说,典型的是商品输出。对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来说,典型的则是资本输出。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0页。
自由竞争是资本主义和一般商品生产的基本特性;垄断是自由竞争的直接对立面,但是我们眼看着自由竞争开始转化为垄断:自由竞争造成大生产,排挤小生产,又用更大的生产来代替大生产,使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从中产生了并且还在产生着垄断,即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以及同它们相融合的十来家支配着几十亿资金的银行的资本。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5页。
(2)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必然被垄断所代替
谁都知道,现代的垄断就是由竞争本身产生的。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847年上半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5页。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找到竞争、垄断和它们的对抗,而且可以找到它们的合题,这个合题并不是公式,而是运动。垄断产生着竞争,竞争产生着垄断。垄断者彼此竞争着,竞争者变成了垄断者。如果垄断者用局部的联合来限制彼此间的竞争,工人之间的竞争就要加剧;对某个国家的垄断者来说,无产者群众越增加,各国垄断者之间的竞争就越疯狂。合题就是:垄断只有不断投入竞争的斗争才能维持自己。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847年上半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6—637页。
历来受人称赞的竞争自由已经日暮途穷,必然要自行宣告明显的可耻破产。这种破产表现在:在每个国家里,一定部门的大工业家会联合成一个卡特尔,以便调节生产。一个委员会确定每个企业的产量,并最后分配接到的订货。在个别场合,甚至有时会成立国际卡特尔。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1894年11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6页。
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的企业的工程进行得非常迅速。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7页。
竞争转化为垄断。生产的社会化有了巨大的进展。就连技术发明和技术改进的过程也社会化了。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5页。
从前是各个业主自由竞争,他们是分散的,彼此毫不了解,他们进行生产都是为了在情况不明的市场上去销售,现在则完全不同了。集中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可以对本国的,甚至像下面所说的,对许多国家以至全世界所有的原料来源(例如蕴藏铁矿的土地)作出大致的估计。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5页。
旧的资本主义,即绝对需要交易所作为自己的调节器的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正在成为过去。代替它的是新的资本主义,这种新的资本主义带有某种过渡性事物、某种自由竞争和垄断混合物的鲜明特征。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9页。
从自由竞争中生长起来的垄断并不消除自由竞争,而是凌驾于这种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因而产生许多特别尖锐特别剧烈的矛盾、摩擦和冲突。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5页。
帝国主义是作为一般资本主义基本特性的发展和直接继续而生长起来的。但是,只有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的、很高的阶段,资本主义的某些基本特性开始转化成自己的对立面,从资本主义到更高级的社会经济结构的过渡时代的特点已经全面形成和暴露出来的时候,资本主义才变成了资本帝国主义。在这一过程中,经济上的基本事实,就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为资本主义的垄断所代替。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5页。
以小业主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自由竞争,民主,——所有这些被资本家及其报刊用来欺骗工农的口号,都早已成为过去的东西。资本主义已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法文版和德文版序言(1920年7月6日),《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2页。
2.资本主义垄断阶段
(1)资本的集中与垄断
你们消灭了小的垄断,以便使一个巨大的根本的垄断,即所有权,更自由地、更不受限制地起作用;你们把文明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以便赢得新的地域来扩张你们卑鄙的贪欲;你们使各民族建立起兄弟般的关系——但这是盗贼的兄弟情谊;你们减少了战争次数,以便在和平时期赚更多的钱,以便使各个人之间的敌视、可耻的竞争战争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1843年9月底或10月初—1844年1月中),《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页。
其结果是:在通常情况下,按照强者的权利,大资本和大土地占有吞并小资本和小土地占有,就是说,产生了财产的集中。在商业危机和农业危机时期,这种集中就进行得更快。一般说来,大的财产比小的财产增长得更快,因为从收入中作为占有者的费用所扣除的部分要小得多。这种财产的集中是一个规律,它与所有其他的规律一样,是私有制所固有的……
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1843年9月底或10月初—1844年1月中),《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3页。
在私有制的统治下,积累就是资本在少数人手中的积聚,只要听任资本的自然趋向,积累一般说来是一种必然的结果;而资本的这种自然使命恰恰是通过竞争来为自己开辟自由的道路的。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4—8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4页。
另一方面,他的土地信用公司公开声明的宗旨是把借贷资本送往农村。这个公司所达到的惟一结果,不是改善农业,而是使小自由农破产,加速了土地的集中。归根到底,我们在这里所看到的又是那个老牌的失效的万应灵丹——信用机构。谁都不会否认,第二帝国标志着法国信用事业发展的一个时代。但是,谁也不会否认,在这方面帝国走得太远了,随着自己信用的丧失,它也失去了鼓励信用的能力。看来,这里惟一的新事物就是:半官方的信用机构绷得太紧了,对它的要求太过分了,所以路易·波拿巴现在梦想着把政府本身直接变成贷款事务所。由于每一个这样的企图总是带有巨大的危险,所以这一企图也必然要遭到失败,就像他囤积粮食以提高粮价的企图失败了一样。
马克思:《法国的状况》(1860年1月17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7—38页。
人民要想摆脱大公司的垄断权力以及(对于群众的直接福利的)有害影响,将是徒然的,这些大公司从内战一开始就以日益加快的速度控制工业、商业、地产、铁路和金融业。美国的优秀著作家们公开宣布了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尽管反对奴隶制的战争打碎了束缚黑人的锁链,然而在另一方面,却使白人生产者遭到奴役。
马克思:《致尼古拉·弗兰策维奇·丹尼尔逊》(1878年11月15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7页。
铁路首先是作为“实业之冠”出现在那些现代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如英国、美国、比利时、法国等。我把它叫作“实业之冠”,不仅是因为它终于(同远洋轮船和电报一起)成了和现代生产资料相适应的交通联络工具,而且也因为它给巨大的股份公司提供了基础,同时形成了从股份银行开始的其他各种股份公司的一个新的起点。总之,它给资本的积聚以一种从未预料到的推动力,而且也加速了和大大扩大了借贷资本的世界性活动,从而使整个世界陷入金融欺诈和相互借贷——资本主义形式的“国际”博爱——的罗网之中。
马克思:《致尼古拉·弗兰策维奇·丹尼尔逊》(1879年4月10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3—434页。
交易所只改变从工人身上已经窃得的剩余价值的分配,而这种分配是如何进行的,这一点对于工人本身而言,起初可以说是无所谓的。但交易所朝着集中的方向改变分配,大大加速资本的积聚,因此这是像蒸汽机那样的革命的因素。
恩格斯:《致爱德华·伯恩施坦》(1883年2月8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7页。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投入工业企业的资本有不断增长的必要,而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规律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竞争迫使他不断扩大自己的资本来维持自己的资本,而他扩大资本只能靠累进的积累。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90年6月出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3页。
当英国工业垄断地位还保存着的时候,英国工人阶级在一定程度上也分沾过这一垄断地位的利益。这些利益在工人阶级中间分配得极不均匀:享有特权的少数人捞取了绝大部分利益,但广大的群众至少有时也能沾到一点。而这就是自从欧文主义灭绝以后,社会主义在英国未曾出现的原因。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1892年7月21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8页。
(2)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特征
每一个竞争者,不管他是工人,是资本家,或是土地占有者,都必定希望取得垄断地位。每一个较小的竞争者群体都必定希望为自己取得垄断地位来对付所有其他的人。竞争建立在利益基础上,而利益又引起垄断;简言之,竞争转为垄断。另一方面,垄断挡不住竞争的洪流;而且,它本身还会引起竞争,正如禁止输入或高额关税直接引起走私一样。竞争的矛盾和私有制本身的矛盾是完全一样的。
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1843年9月底或10月初—1844年1月中),《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3页。
这个表面上自由的时代,实际上是垄断组织的时代,这些垄断组织不是像在伊丽莎白和查理一世时代那样经国王的准许建立起来,而是由议会批准,得到法律的承认,并且被宣布为国有化的企业。
马克思:《东印度公司,它的历史与结果》(1853年6月24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页。
资本主义在农业中和工业中都造成了空前未有的生产集中以代替过去的生产分散。这是我们所考察的资本主义特点的最明显和最突出的但决非唯一的表现。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5年底—1899年1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页。
从前的“和平的”资本主义时代被当今帝国主义时代所代替的基础是什么,基础就是自由竞争已让位于资本家的垄断同盟,整个地球已被瓜分完毕。显然,这两件事实(和因素)都确实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只有当资本能够畅行无阻地扩大殖民地和夺取非洲等地的无主的土地,而资本的集中还很薄弱,垄断企业即庞大到能够控制整个一个工业部门的企业还没有产生时,自由贸易与和平竞争才是可能的和必然的。
列宁:《第二国际的破产》(1915年5—6月),《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42页。
交换的发展,大生产的发展,这是几百年来全世界范围内处处可见的基本趋势。在交换发展的一定阶段,在大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即大致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所达到的阶段,交换造成了经济关系的国际化和资本的国际化,大生产达到了十分庞大的规模,以至自由竞争开始被垄断所取代。典型的已经不是“自由地”进行竞争(在国内和在国际关系中)的企业,而是企业家垄断同盟,托拉斯。
列宁:《为尼·布哈林〈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一书写的序言》(1915年12月21日〔1916年1月3日〕以前),《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1—142页。
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因为几十个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易达成协议;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的趋势。这种从竞争到垄断的转变,不说是最新资本主义经济中最重要的现象,也是最重要的现象之一。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8页。
官方学者曾经力图用缄默这种阴谋手段来扼杀马克思的著作,因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所作的理论和历史的分析,证明了自由竞争产生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导致垄断。现在,垄断已经成了事实。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1页。
对垄断组织的历史可以作如下的概括:(1)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是自由竞争发展的顶点即最高阶段。这时垄断组织还只是一种不明显的萌芽。(2)1873年危机之后,卡特尔有一段很长的发展时期,但卡特尔在当时还是一种例外,还不稳固,还是一种暂时现象。(3)19世纪末的高涨和1900—1903年的危机。这时卡特尔成了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之一。资本主义转化为帝国主义。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页。
垄断既然已经形成,而且操纵着几十亿资本,它就绝对不可避免地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去,而不管政治制度或其他任何“细节”如何。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7页。
给帝国主义下这样一个定义,其中要包括帝国主义的如下五个基本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3)和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5—176页。
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就是垄断。这是资本主义的垄断,也就是说,这种垄断是从资本主义生长起来并且处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竞争的一般环境里,同这种一般环境始终有无法解决的矛盾。尽管如此,这种垄断还是同任何垄断一样,必然产生停滞和腐朽的趋向。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垄断决不能完全地、长久地排除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这也是超帝国主义论荒谬的原因之一)。用改良技术的办法可能降低生产费用和提高利润,这种可能性当然是促进着各种变化的。但是垄断所固有的停滞和腐朽的趋势仍旧在发生作用,而且在某些工业部门,在某些国家,在一定的时期,这种趋势还占上风。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6页。
垄断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的一切矛盾尖锐到什么程度,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只要指出物价高涨和卡特尔的压迫就够了。这种矛盾的尖锐化,是从全世界金融资本取得最终胜利时开始的过渡历史时期的最强大的动力。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9页。
垄断,寡头统治,统治趋向代替了自由趋向,极少数最富强的国家剥削愈来愈多的弱小国家,——这一切产生了帝国主义的这样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使人必须说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0页。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这个特点分三个方面:(1)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2)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3)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垄断代替自由竞争,是帝国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帝国主义的实质。
列宁:《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分裂》(1916年8月9日〔22日〕以前),《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9页。
(3)垄断阶段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
通常把历史时代划分为:(1)1789—1871年;(2)1871—1914年;(3)1914—?。……第一个时代是从法国大革命到普法战争;这是资产阶级崛起的时代,是它获得完全胜利的时代。这是资产阶级的上升时期,是一般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特别是资产阶级民族运动的时代,是已经过时的封建专制制度迅速崩溃的时代。第二个时代是资产阶级取得完全统治而走向衰落的时代,是从进步的资产阶级转变为反动的甚至最反动的金融资本的时代。这是新的阶级即现代民主派准备和慢慢积聚力量的时代。第三个时代刚刚开始;这个时代使资产阶级处于相当于封建主在第一个时代所处的同样的“地位”。这是帝国主义时代,是帝国主义发生动荡和由帝国主义引起动荡的时代。
列宁:《打着别人的旗帜》(1915年1月以后),《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93页。
资本主义使集中发展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整个整个的工业部门都掌握在辛迪加、托拉斯这些资本家亿万富翁的同盟手中,几乎整个地球已被这些“资本大王”所瓜分,他们或者采取占有殖民地的形式,或者用金融剥削的千万条绳索紧紧缠住其他国家。自由贸易和竞争已经被追求垄断、抢夺投资场所和原料输出地等等的意向所代替。帝国主义的资本主义,已经由原先反封建主义斗争中的民族解放者,变为最大的民族压迫者了。资本主义已经由进步变为反动,它使生产力发展到了这种程度,以致人类面临这样的抉择:要么过渡到社会主义,要么一连几年、甚至几十年地经受“大”国之间为勉强维持资本主义(以殖民地、垄断、特权和各种各样的民族压迫为手段)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列宁:《社会主义与战争》(1915年7—8月),《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24—325页。
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紧紧接近最全面的生产社会化,它不顾资本家的愿望与意识,可以说是把他们拖进一种从完全的竞争自由向完全的社会化过渡的新的社会秩序。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6页。
统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强制,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的典型现象,正是势力极大的经济垄断组织的形成所必然引起而且已经引起的结果。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8页。
临近20世纪时,我们看到已经形成了另一种垄断:第一,所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有了资本家的垄断同盟;第二,少数积累了巨额资本的最富的国家处于垄断地位。在先进的国家里出现了大量的“过剩资本”。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0页。
在金融资本时代,私人垄断组织和国家垄断组织是交织在一起的,实际上这两种垄断组织都不过是最大的垄断者之间为瓜分世界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斗争中的一些环节而已。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0页。
帝国主义没有而且也不可能彻底改造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使资本主义的矛盾复杂化和尖锐化,使垄断和自由竞争“搅在一起”,但它消除不了交换、市场、竞争、危机等等。
帝国主义是腐朽的但还没有完全腐朽的资本主义,是垂死的但还没有死亡的资本主义。不是纯粹的垄断,而是垄断和交换、市场、竞争、危机并存,——这就是帝国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
列宁:《修改党纲的材料》(1917年4月—5月),《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79页。
正是竞争和垄断这两个互相矛盾的“原则”的结合才是帝国主义的本质,正是这种结合在酝酿着崩溃,即社会主义革命。
列宁:《修改党纲的材料》(1917年4月—5月),《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80页。
同这个以英法为主的集团对立的是另一个资本家集团,这个集团更加凶恶,更加富有掠夺性。这个集团的资本家走近资本主义筵席的时候,席位已被占光了,但是他们采用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新的角斗方法,采用了优良的技术和无比优越的组织,使旧的资本主义即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变成了大托拉斯、辛迪加、卡特尔的资本主义。这个集团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国家化的原则,把资本主义的巨大力量和国家的巨大力量联合成一部机器,使千百万人处于一个国家资本主义组织之中。
列宁:《战争与革命》(1917年5月14日〔27日〕的演讲),《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2页。
世界资本主义现在(约从20世纪初开始)已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或金融资本时代,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这时资本家的垄断同盟——辛迪加、卡特尔、托拉斯已具有决定的意义,大量集中的银行资本已和工业资本融合起来,资本向外国的输出已发展到极大的规模,最富裕的国家已把全世界的领土瓜分完毕,国际托拉斯已开始从经济上瓜分世界。
列宁:《俄共(布)纲领草案》(1919年2月),《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8—189页。
整个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垄断资本主义代替了自由竞争;银行以及资本家的同盟准备了一个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过程实行社会调节的机构;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发展引起了物价的高涨和辛迪加对工人阶级压迫的加重,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遭到巨大困难;帝国主义战争造成惨祸、灾难、破产和粗野,——这一切就使目前所达到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
列宁:《俄共(布)纲领草案》(1919年2月),《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9页。
帝国主义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就是资本达到了巨大的规模。大规模的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极少数资本家有时能把一些工业部门整个集中在自己手里;这些工业部门转到了往往是国际性的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等联合组织的手里。因此,垄断资本家不仅在个别国家内,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在金融方面、产权方面、部分地也在生产方面,控制了整个整个的工业部门。在这个基础上就形成了极少数大银行、金融大王、金融巨头的空前未有的统治,他们实际上甚至把最自由的共和国都变成了金融君主国。
列宁:《关于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基本任务和报告》(1920年7月19日),《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9—2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