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对象、目标、方法和材料
一 研究对象和目标
(一)研究对象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确信副词,既有“面”的研究,也有“点”的研究,点面结合,互相印证。“面”的研究将关注的是现代汉语确信副词词群,它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类,有30多个成员。本书列举的确信副词有37个,其中的19个较为常用,据《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的统计,使用频率排在前5000名[6]。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来看,有22个确信副词在《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词汇大纲》之内,本书将对这些更常用的确信副词投入更多的关注。“点”的研究本书关注有代表性的单个的确信副词,对这些确信副词将从语义和语用方面进行相当细致和深入的探讨。本书将对现代汉语确信副词词群的整体研究和单个确信副词的个案研究结合起来,二者相互印证、相互补充。
关于现代汉语确信副词词群,要求成员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确确实实的副词[7];第二,语义上必须是表达高度确信的[8]。主要参照三部权威的工具书来确定研究对象,它们是《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及《汉语8000词词典》。根据三部词典的注释,把“一定、定准、准保、准定、定、必、必定、必将、肯定、笃定、势必、明明、分明、当然、自然、其实、确、确乎、断乎、的确、确实、实在、委实、着实、真、真是、真正、准、断、决、诚然、绝、绝对”确定为确信副词基本上没有问题。但在此之上我们还加上四个成员,它们是“真的、必然、无疑、显然”。
“点”的研究本书关注一些有代表性的确信副词,对这些副词会花大力气考察其在共时层面的意义和用法,本书暂不从历时层面考察,不过从共时层面得出的一些结论可能对历时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挑选有代表性的确信副词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第一,副词本身意义的复杂性。确信副词意义复杂程度存在差别,有的意义很单纯,就只是表达对命题真实性的承诺;有的意义很复杂,除了作为确信副词的义项以外还有其他义项,或者在表达确信意义的同时还附带表示其他的含义。第二,副词所包含意义的代表性。有的副词表达命题的必然性,有的表达命题的真实性,有的副词在表达真实性或必然性时还带有言据意义或预期意义,或是发展了强调、话语标记等功能,在挑选副词进行个案研究时尽量每一种类型都考虑到。第三,副词的常用性和基础性。为此我们参考《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和《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词汇大纲》[9]。经综合考虑,表达真实性的副词我们选取“真”与“真的”“实在”“明明”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表达必然性的副词我们选取“一定”“当然”“绝对”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定位是理论的和描写的。对于某些语义背景复杂的副词,本书也将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但并非每个确信副词都是学习者的难点,因此教学上的探讨并不是系统和全面的。
理论目标是以现代汉语确信副词为切入点,探索虚词语义描写新模型,虚词语义场研究新范式,同时为语言类型学提供新的材料。本书试图把语言类型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语义地图应用于汉语同义词群研究,这种尝试可能为虚词同义词群的描写提供一种有意义的探索方向。不过,本研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是语言类型学研究,而只是将语言类型学的这一重要成果运用到汉语本体研究,相信这颗“他山之石”可以将汉语本体研究推向深入。
描写的目标是精细刻画现代汉语确信副词的语义场和部分有代表性的确信副词。将对确信副词的整体研究和对有代表性的确信副词的个案研究结合起来,两条研究路线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对确信副词语义场的描写,尤其是对其中有代表性的确信副词的精细刻画,将为词典和工具书编纂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 研究方法和材料
(一)研究方法
1“归纳—假设—验证”研究模式
本课题研究过程是“归纳汉语确信副词语义功能—提出确信副词语义地图假设—验证确信副词语义地图假设”的过程。
2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相结合
本课题既在微观层面上精细描写单个确信副词的意义,也在宏观层面上描绘确信副词词汇场和确信副词语义地图。
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本课题对确信副词语义的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但是有时也通过统计语料的方法来考察确信副词的使用。
(二)研究材料
本书语料如未特别标明,大多出自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同时也有少量内省的例句为补充。
[1]引自腾讯新闻: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10-3-5 ),http://news.qq.com/a/ 20100305/002259.htm。
[2]基本参照《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注释和词性界定,只有“必然、显然、真的、无疑”有不同看法。词典把“必然”的词性标注为属性词和名词,把“显然”标注为形容词,把“无疑”标注为动词,我们认为“必然、显然、无疑”都兼属副词。《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没有收录“真的”,我们认为做状语的“真的”宜分析为副词。另外,词表可能有遗漏,尤其是一些在近些年发展了确信义的新词尚未收录,例如郭锐教授曾指出“保证”一词近20年发展了类似确信副词的用法,“张三保证能考上大学”“保证张三能考上大学”。另外表确信的方言词也未收录,如东北方言的“指定”,“我指定不来找你。”
[3]本书所引中介语语料一部分出自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一部分是笔者教学过程中收集的例句。
[4]本书用“语义功能”这个术语来统指确信副词涉及的所有意义:包括语义学层面的意义(语义)和语用学层面的意义(功能),以及那些无法清晰分辨的处于连续统边界的意义。
[5]言据意义,也被翻译为实据意义或传信意义。
[6]《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只统计整个词的出现频率,并没有细化到每个义项。虽然该统计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对于我们确定哪些是更常用的确信副词,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7]朱德熙(1982:192)“把副词定义为只能充任状语的词”,这个标准非常严格。确定词性牵涉词的兼类和词的同一性等目前学界仍没有定论的问题,本书不过多地纠结于此,主要参照《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词性标注。
[8]说话人对命题真实性承诺的强度是有梯度的。高度确信副词表达的是说话人对命题真实性的高度承诺,即认识必然性。低度确信副词表达说话人对命题真实性的低度承诺,即认识可能性,如“可能、大概、也许”;中度确信副词表达说话人对命题真实性的中度承诺,即认识或然性,如“多半儿、八成”。只有高度确信副词在本书研究范围之内。
[9]根据《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的统计,出现在前5000名的确信情态副词有19个,它们是“一定、真、当然、实在、其实、确实、自然、准、绝、显然、的确、绝对、稳、确、必然、分明、明明、真是、无疑”。根据《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词汇大纲》,有22个确信情态副词在大纲词汇之内,它们是“当然、确实、一定、真、真正、必然、的确、绝对、肯定、实在、显然、自然、决、必、必定、分明、绝、明明、其实、无疑、真是、必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