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系统:跟任正非学当老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老板掌握着资源

有人说想当资本家,就要先看《资本论》,想当好老板亦然。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老板们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然而时下中国老板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于系统性地处理金融资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智慧资本的排序、组合与摆放,只能说还处于“混沌”状态。资本的含义过于广泛而陌生,为方便阅读,咱们姑且笼统地谈一谈资源。

如果员工搞不定的,老板也搞不定,那他们要老板干什么?

我在辅导老板们时,很注重让老板们理解不可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与职业团队形成互补的能力。这一条与我坚持的老板和非老板是有巨大区别的这个观点是一致的,也是老板与非老板四个区别点的根本源头。用通俗的话说,老板做的是别人搞不定的事,别人搞得定的,就找一个人来做,别占了老板的时间。

别人搞不定,或者即使搞得定也不一定合适让对方来做的事,就是寻找并掌控资源。

控制到资源,就能当老板,虽然不一定是伟大的老板,但是一定可以是老板。如果控制不到资源,在商业社会,就失去了当老板的前提。在特殊情况下,别人会跟着你干,但只是因为其他原因。直到掌握了资源的人出现,真正的老板就出现了。

老板作为活系统的缔造者,其成长是活系统形成的基本前提,掌握资源又是老板成长的必要条件。

1.资源之首,就是钱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草,路是走不下去的,要走只能自己一个人走。但凡你要当老板,一定要谋划粮草。现在,许多老板受某些成功老板事迹的影响,动不动谈情怀、讲理想。理想不是用来吃的,理想是有吃的之后,让你干得更有劲的噱头。

笔者幼时喜欢看中国革命史,常常纳闷于如下事实:偌大的队伍,说拉起来就拉起来了,而且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秋毫不犯。这么多人,粮草给养怎么解决呢?

奈何成功者成功后讲传奇,最不喜欢讲的细节就是吃喝拉撒的俗事,自然革命史里不讲这些俗事,办企业的亦然。

马云说过,后天很美好,可是创业者往往熬不过明天晚上。但是,阿里成功后,马云并没有讲他是如何熬到后天的。原因有二:一是这些细节可能会让英雄不那么像英雄,二是这些细节往往又是别人无法模仿借鉴的。

老板做生意要掌握钱就像干革命要准备粮草一样,钱是一切资源之首。没钱了,地动山摇;有钱,再大的压力也能承受。企业的融资计划就是生命线。在这一点上,王健林说:“销售为首,现金为王。现金流比负债率更重要。”我是认同的。

在华为的早期,有过缺米断顿的时候。当时,某位员工给公司拉来了贷款,老板立刻通知她,你可以不上班了,回去爱干啥干啥,工资照发。资金对于企业,就像血液之于人体,老板要高度重视,精细规划,密之又密。

这个“密”,有两个含义。一是要细密。如同织网,这张网要织密,不能漏时间、漏板块,所有时间、所有业务的资金需求等,都应被纳入计划之中。

第二个密,是要保密。重要的事情是不能太透明的。《易经》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正所谓事不密则不成。

任正非先生,很少在业务口(华为术语,与销售有关的领域)上谈财务问题,也很少让业务团队操心财务问题。业务口上只需要严格按公司规定去完成工作。这是保密和细密的两个含义在华为的体现。华为很早就成立了资金计划部,华为的账款及时回收率高达90%以上。华为是视现金流为生命的企业。

老板掌握并操控的资源,首先是钱。

2.第二个资源,是关系

本文所讲的关系不是成功学所吹捧的人脉。本文所讲的关系有内有外,有远有近,是企业得以发展之本。老板作为企业的经营者,老板的人际关系与企业的对外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企业就是有着商业目的的有组织的人的集合。企业要在社会上生存,是要有关系的。以企业的身份,企业的视角,关系就像一张网,把企业从商海里兜起来。

企业要活下去,离不开关系网的支持。你要客户支持,要关系;你要供应商支持,要关系。你要寻找关键的信息、机会、资源,也要关系。

笔者在辅导企业的过程中,客户董事长往往都是某个EMBA班的学员。EMBA教育的意义不只是提升人力资本,校园天然也是一个社交场合。进EMBA同学圈,实际上是经营关系的过程。

公开资料显示,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原福建省武夷山市市长胡书仁是清华大学2002级EMBA班学员。任市长期间,他便通过清华的同学联系到张艺谋,共同在当地策划了“印象大红袍”项目。

当然了,EMBA也不是像杨小凡的小说《总裁班》里那样离奇。(小说讲述了总裁班同学之间相互勾结,谋取私利的事。)

总之,做生意的,圈子很重要。圈子里,流动的是信息、生产要素。

然而,关系的程度又另有区别。

一个老师给我说过,给你提供机会的,往往是弱联结,支撑你实现机会的,往往是强联结。联结,就是关系,弱联结,可能是朋友,强联结,就是兄弟。当老板的在运用关系时不要错位:让弱联结义无反顾地支持自己渡难关,或让强联结提供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机会。

无论是找到机会,还是实现机会,终究离不开圈子。所以当老板的要搞清楚圈子中关系的联结强度。

老板与非老板的区别,就是老板要为企业经营圈子。经营圈子是有学问的,最大的学问就是以诚相待。只有以诚相待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信任是建立强联结的起点。另一方面,利益是建立弱联结的起点。

关系的属性,也有内外之分。

《中庸》云:“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意思是要取得别人信任就要“诚乎身,顺乎亲”。原文中的“亲”是指“父母亲”,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亲近的人”。一个人若是对自己都不诚实,对父母亲都不孝顺,就无法取得别人的信任。对于企业来说,老板处理人际关系也要讲求“由近及远”。

首先,公司内部要团结,要形成强联结。好的企业内部能够做到统一价值观。这种联结就好比学生与母校的关系,就好比今天的华为,有数量庞大的前华为人,为华为的发展喝彩,为华为的品牌站台。

其次,老板要维护好企业与外界之间的关系。

人是万物之灵,诚能动物,不诚则路人皆知,你敷衍人,人就敷衍你。于是乎,《大学》有云:“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经营圈子时,除了诚之外,还要有双赢思维。只有拥有了双赢思维,才能扩大与圈子成员的交集,创造价值。作者做过采购,也做过销售,深知一个老练的采购和一个老练的销售之间过招,交易成本会很小,谈判效率会很高,交易双方都能够达到双赢的结果。否则,将大费周折。

什么是价值呢?或者说,价值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

差异就是价值,利用差异,就能创造价值。

因此,圈子里面,差异越明显越好。孟尝君的圈子里,有几个鸡鸣狗盗之徒,才能让他们一众人在败走“麦城”时,获得一线生机。找到机会与实现机会,往往是在差异的碰撞中完成的。

3.资源的最后,是关键知识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需要关键知识。这些关键知识体现为经营诀窍、产品技术。

关于华为早期创业史,流传过一个故事。因年代久远,当然也无从考证,事实上也不必考证。当故事讲讲,对大家也是有些启发的。话说华为卖用户机(用户机就是过去的电话总机,每个大一点的企事业单位都有)刚挣了点钱。大概挣了一笔“巨款”,当时这笔巨款好像是区区五万元人民币。任老板,将钱用报纸一包,往劣质公文包里一放,拎上它就出差来到西安。在西安某高校求见某位教授,该教授是军队院校里研究电话交换机的权威。任老板把公文包往桌上一顿,说:“我所有家当都在这里了,钱你留下,图纸我带走。”

故事情节虽然不一定完全客观,但事情是真实的。华为从用户机往交换机的飞跃,并不是完全从零开始摸索的。不要尝试去发明车轮子,但要掌握运用好它的关键知识。

找关键知识的职能,一定是老板亲自承担。别人即使找到了关键知识,他也拍不了板,他也无法估价,这样就使得交易成本提高很多,还可能错失商机。这就是为什么多数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会选择直接跟老板对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