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曰洋绘画作品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礼失而求诸野

——读郑曰洋绘画作品有感(节选)

常言说艺术品的好坏没有标准:你认为好的,我并不认为好;相反,我认为好的,你也未必有同感。这是以个人的好恶给艺术品做的标准,它只是个人的,没有社会意义。

然而,艺术品具有它的社会属性。

早在唐代,张彦远在他的《历代名画记》就探讨了对艺术品社会属性的原则与定位:“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他还根据这些为艺术品划分了品级:“自然(后人称它为‘逸品’)、神品、妙品、精品、谨细(后人称它为‘能品’)”。尔后的宋、元、明、清,乃至民国,承接深化着这一标准,鉴别古今中外画作的真伪、高下或审美品位的细微差别;显然,画者也在被鉴别之中了。

可以说,这就是中国画家千百年来所遵循、向往的创作和人格的境界,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奋勉的目标。

西学东渐,东南沿海一带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反传统的画家群体如“扬州八怪”“海派”等,他们用前人所从未使用过的表现手法,大胆颠覆了传统的欣赏习惯。他们作品的受众打破了狭窄的士大夫阶层而受到新的文化人和新的有产者的欢迎。他们的画品虽然带有明显的商品化迹象,但是,这些画家仍然遵循着“穷神变、测幽微”的古训,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变,而且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画风改变而改变他们做人的严格操守。

时过境迁,优秀传统逐渐流失,那么,用什么力量引领绘画艺术的发展呢?这个问题长时间没有明确的答案。

“礼失而求诸野”据说是孔老夫子说的,指的是在“礼崩乐坏”的社会,要想追求真理,只能到没有被污染的底层野壤中去寻觅。在当代的画家中就有一些不求闻达、不求变现、一心追求着自己心中独立不惧的真挚艺术者,他们就是传承中国文化的星星之火。

郑曰洋就是其中的一颗火种。

写于药香居

2015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