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介绍的没感觉
有一种感情叫:不讨厌,但是没感觉。
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跟父母介绍的对象身上。也许父母一直在我们耳边说,好好好。但是我们硬是没感觉。当对方牵起我们的手时,就好像左手拉右手。有时,还会有一些小小的反感。
“别挑了,你已经不小了。这男孩不错啊,个头不高不矮,家境又不错,工作又体面,嫁出去肯定受不了罪。多交往交往吧,差不多就赶紧把这门婚事定下来。别磨磨蹭蹭,再不抓住机会的话,这样的好男人可就没有啦!”父亲和母亲像两台复读机一样,在我们耳边不停地重复着这样的话。本来工作上的事情就已经够烦了,现在又加上一个父母安排的相亲。本来我们只想随便交往一下,敷衍敷衍父母了事,没想到对方好到令人找不到拒绝的理由。而我们自己呢,又实在找不到一点儿喜欢的感觉。这时的尴尬和郁闷令我们心烦意乱。我们在取舍之中抉择,很多女孩选择了嫁,但还有一大部分女孩选择用冷淡杀死对方热烈的目光。没感觉啊,没感觉,实在没感觉。有时候你也想装一装,但突然发现自己很无聊。
陈娇,25岁,北京某培训学校的舞蹈老师。大学毕业后,陈娇处了几个对象,但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分手了。这不,陈娇的父母开始忙着给女儿张罗对象了。天呐,这年头儿还要让父母介绍。陈娇心里多少有些排斥,但又不想惹父母不高兴,便只要乖乖女似的听从父母的安排。
后来,父母介绍了一个公务员给陈娇。对方父母是干部,家境比较优越,在市里还有好几套房子。对方唯一的缺点就是人长的外貌一般,而且身高有点儿矮胖。但这种外表正是陈娇不感冒的那种类型。第一次见面,男人花钱很大方,人也很健谈。中间偶尔会停下来问问陈娇,然后继续一个人的演说。总之初次见面比预想得要好,陈娇在心里对自己说。
后来,男孩又总是主动打电话给她,嘘寒问暖。虽然从那次见面之后,他们的联系越来越频繁,但陈娇却感觉不到爱的温度。她觉得缺点什么,没有多少共同语言,不知道跟他说什么,大多数时候都是顾及到他的面子,敷衍一下。
第二次见面,彼此少了一些拘谨,多了点儿随意,话题却没变。他开门见山地夸奖道:“你越来越像奥黛丽·赫本了。”继而他饶有兴致地说:“昨晚和几个哥儿们一起喝多了,睡过了,今天有点儿堵车。”然后是持续三十分钟关于吃喝玩乐的独家心得。如此而已,陈娇却无话可对。
他并不是很聪明,也不会察言观色,爱好是吃喝玩乐,此外没什么追求。这是陈娇第二次见面对他的认识。陈娇搜肠刮肚,也找不到彼此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他又开始说蜡笔小新如何好看,日本的动画片怎样。陈娇觉得不到兴趣。男人感兴趣的她都不感兴趣。但因为是父母介绍的,知根知底还算靠得住,人还老实本分。只是这些实在不足以让陈娇横下心来与之谈婚论嫁。后来,父母开始紧盯着问他们相处的怎样。陈娇如实说,没有共同语言,没有那种感觉。父母则劝说,共同语言慢慢可以培养出来,感情也可以慢慢培养,一时半会儿怎么可能看透一个人。
陈娇觉得,有共同语言不在于认识时间的长短。有些人一见面就有很多话说,而有些人相处的时间再长,也找不到那种爱的感觉。感觉如果可以培养,那还是感觉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才是陈娇想要的感觉。房子车子给不了她想要的感觉。
有时,感觉是个很奇妙的东西。明明对方很好,好得无可挑剔,但我们偏偏就爱不起来。对于大多数追求完美爱情的女孩们,不管对方与我们有多么合适,可能最后都会毫不犹豫地说了拜拜。但还有一部分女孩,很可能我们就稀里糊涂里跟对方拜了天地,然后稀里糊涂地过完了一生。前者的观点是:宁缺毋滥。而后者的观点则是:就没感觉就没感觉吧,总比嫁不出去好吧!
感觉是一种很玄乎的东西。有时候看似不重要,但对于相爱的两个人来说,意义却非比寻常。也许父母们看到的只是表象,他们希望自家女儿嫁得好,可以衣食无忧。但是他们不可能替女儿去感受爱情。有句话是这么说的,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和一个男人在一起到底幸不幸福,也只有自己最清楚。
除了天然的没感觉,还有一种人为的没感觉。即父母根据自己的意愿给女儿选择了适婚对象,女儿往往看不上。即便有一两个男人,女儿有点小小好感,也往往因为是父母介绍的,出于这样那样的顾虑,而被女儿把这一点小好感扼杀在襁褓里。爱情本是关乎隐私的男女双方的事,父母介绍的,父母会不停插手不停过问,甚至还会帮女儿出谋划策。
试问,谁愿意把自己关于情爱的隐私一览无余地呈现在父母面前呢?谁又愿意总让父母一天三问,处得怎么样啦?他对你好不好呀?因此,父母介绍的对象,又让女孩们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没感觉便是很正常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