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化品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最难消遣是黄昏:《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君子于役》属于思妇题材的作品,即留守在家的妻子思念远戍或服役在外的丈夫。此诗与前首《伯兮》相比,艺术特点有所不同,其艺术手法对后世诗人多有启发。概括而言,此诗的主要艺术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画面感强,营造了一种典型环境,使得怀人的心理得以自然地展开。如“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几句,通过落日余晖中,原野上牛羊纷纷回家的场景描绘,反映出作者的怅惘之情。这是一幅寻常生活的图景,画面很美,也很平常,情感却很孤寂。“畜产出入,尚有旦暮之节,而行役之君子,乃无休息之时。”(朱熹《诗集传》)这幅经典生活画面,成为后来很多诗人反映农村生活的模板,如班彪《北征赋》之“日晻晻其将暮兮,睹牛羊之下来。寤怨旷之伤情兮,哀诗人之叹时”,王维的《渭川田家》之“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皆明显有此诗的影子。

二是意在象外,无限思念,全凭景物衬出。许瑶光《雪门诗抄》云:“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黄昏。”极好地说明了《君子于役》具有夕阳黄昏的意象特点。钱钟书云:“盖死别生离,伤逝怀远,皆于黄昏时分,触绪纷来,所谓‘最难消遣’。”[6]相比较唐人的“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不见归”,显得更为含蓄委婉。后来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即属于“夕阳黄昏”的意境。

三是情意殷殷,语短情长。本诗是一首怀人诗,然思念之情,关怀之意,只分别通过“如之何勿思”与“苟无饥渴”数字揭出,前句表思念之切,后句表关心之殷,皆得一字千金之旨。当我们将此诗与《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之“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对读时,当可悟到何谓“语短情长”。

本诗中,首章前三句为赋;四五六句为比兴;七八两句又是赋。二章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