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报要克服机关化
中央提出全党要转变作风,新闻界怎么转变作风,主要体现在两点上,一是采访作风,二是写稿文风。特别是各级党委机关报,更要带头转变作风。要落实这一点,先要研究一下读者的反映。根据读者的读报效果,我觉得在转变作风中有一个问题值得研究,就是机关报的稿件要克服机关化。
中央领导指出,改变作风不能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对我们报纸来说,不能用转发会议消息落实会议,转发文件落实文件。作为领导机关,它的最基本的方法是会议、文件、视察、汇报等;作为报纸特别是机关报,如果只限于简单地报道这些,读者就不满意。就是说,工作可能离不开机关化,稿件却不能机关化。可惜我们报上大量充斥这些机关化的稿件,如会议、文件、视察、检查、表态、总结,包括稿件中的空话、套话等,这些都是稿件的机关化倾向,读者不喜欢看。传媒有传媒的规律和功能,它要为机关工作服务,但稿件不能机关化。它必须将工作成绩、文件、会议精神转换成新闻语言,进行二次深化。这种深化就伴随着作风转化,报纸应尽量减少程序性稿件,多一些创造性的稿件。
怎么在写稿上克服机关化倾向,有这样几点:
抓实事,三点一线。新闻的定义有很多,过去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我想更进一步表述为新闻是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传播。这里关键是受众和事实。我们的机关有会议,有决定,上面有精神,但读者更关心这些决定、精神的落实,关心最新的事实。毛泽东同志说:请看事实,还是请看事实。转变作风,就是:“不编材料,去找事实。”去抓那些能直接反映或折射上面精神的事实。这叫三点一线:上面的精神、群众(受众)的关注,再加上事实,只有这三点成一线时,这篇稿件才能打响,读者才爱看,才能传播开。作为一张报纸,只有新的事实信息多才有人读。报纸要发社论、言论、广告、文章,还有前面提到的会议、视察等程序性消息,但最基本的是关于事实的信息报道。我们可以作个试验,一张报纸如果抽掉事实信息,上述这些体裁的稿件将不可能刊出,将成无皮之毛。无论是一张报纸,还是一篇稿件,只有事实信息的含金量高,才有竞争力。作为一个记者,只有抓住能阐述上面精神、反映下面民意的事实,才能赢得读者,才能写出好稿。
抓典型,加强导向。没有典型的报纸是一块平板玻璃;一个抓不到典型的记者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记者、名记者。上面的精神、某一方面的工作经验、群众的意愿都会集中体现在某个典型上。所以典型的导向力最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最不可少的就是用有说服力的典型来引导人。记者是月亮,只有托起典型这颗太阳才能照亮自己,才能成为名记者。记者要把相当的工夫花在写典型上。文学的典型靠塑造,新闻的典型靠发现,靠记者用艰苦的劳动去深挖,在深入采访中提炼。
抓问题,稿子要有思想深度。抓问题不是指揭露什么问题,是解决、反映和提出问题,其实就是抓思想。稿件在版面上的位置靠事实所含信息的多少来竞争,但稿件的生命力靠思想性来延续。新闻是易碎品,但这易碎品有了思想性就有了较长的生命力。《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一稿过去那么多年仍然生命力旺盛,就在于其思想性。记者要让自己的作品除了有竞争力之外,还要有生命力,就是说,你抓的典型既真实又含有深刻的思想。
改进作风是一个大题目,又是一个常抓常新,永不停止的话题。说得太大反而不易落实,目前我们就先从抓实事、抓典型、抓问题这三个具体事情抓起,争取能推出一批好稿件,造就一批名记者。
(在2001年《人民日报》记者部获奖作品研讨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