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研究总体框架、基本内容和观点
1.3.1 研究的总体框架
本书在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竞争状况、规模结构的调整变化情况,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具有借鉴意义和针对性的产业结构转型对策与产业组织政策。
(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产业组织理论分析。在把握经济全球化特点与未来发展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产业组织影响的作用机理,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业组织变化、影响因素、变化趋势进行研究。主要包括: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全球市场重构的趋势判断及作用机理的分析;从分工、专业化理论出发重新理解、阐述“斯密定理”;引入竞争、合作与全球协调的产业组织分析,采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企业行为与竞争态势等。
(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业竞争状况、规模结构的调整变化情况。分别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市场结构、FDI与国际产业分工、研发创新、企业竞争态势的新趋势、归核化的战略选择、外包的产业组织分析等角度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产业竞争状况、规模结构的调整变化情况进行专题研究,以判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产业组织发展的新趋势。
(3)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产业政策的选择。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产业政策选择的相关建议。一是明确中国产业政策的目标,认清政府在产业优化升级中的作用,从全球化视角重新审视竞争与反垄断、产业竞争力提升和产业安全,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产业结构、产业组织政策。二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及产业发展的后续影响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从产业结构转型、重点产业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竞争力提升、创新等方面提出对策。
1.3.2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书分三篇:
第1篇:总论篇。包括“导论”以及“经济全球化、专业化经济与全球协调”两章内容,它们构成本书研究的背景性分析。
第1章“导论”。主要介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研究产业组织的意义、国内外产业组织研究的前沿与现状评述、研究总体框架、基本内容和观点、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等。
第2章“经济全球化、专业化经济与全球协调”。本章在把握经济全球化特点与未来发展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分析全球化的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业组织变化、影响因素、变化趋势进行研究,为下面各章节的深入分析提供背景支撑和相关方法导向。主要内容是:首先讨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全球市场重构,建立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背景;其次从分工、专业化理论出发重新理解、阐述“斯密定理”;最后引入竞争、合作与全球协调的产业组织分析,采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企业行为与竞争态势。
第2篇:理论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详细分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业组织发展的新趋势。一是对全球及中国主要产业的产业组织现状进行研究,涉及全球和中国主要产业的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两方面。市场结构的实证研究包括集中度、规模、进入壁垒等,企业行为的实证研究包括跨国并购、价格竞争、产品差异化、创新、竞争与合作等。二是根据全球化对产业组织影响及现状的研究,从市场结构、跨国并购、研发创新、竞争态势、企业战略及产业组织形态等多个方面对产业组织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形成研究的主要观点与中国政策的选择。由第3—9章共7章内容组成。
第3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市场结构”。本章讨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市场范围的变化以及由于这种变化所导致的市场进入壁垒、企业规模和市场集中度的变化,给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市场竞争格局。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分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市场范围包括地域范围和商品范围的变化,其次讨论由于市场范围变化所导致的市场进入壁垒的调整和变化,再次分析典型产业的全球企业巨头规模,又次分析市场集中度的变化,最后给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市场结构呈现寡头垄断的趋势判断。
第4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与市场结构”。本章是第3章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经济全球化最显著的影响之一就是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不仅是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和品种越来越多,而且涉及的交易主体也越来越多。国际贸易的扩大,几乎会对每一个产业甚至每一个企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会影响到市场结构的方方面面。本章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探讨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以及影响的具体过程。具体内容安排如下:首先探讨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市场范围和产品差异化的影响,其次探讨国际贸易对市场集中度和企业规模的影响,最后讨论国际贸易对市场进入壁垒的影响。
第5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FDI与国际产业分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FDI表现出了新的趋势和特点,跨国并购取代绿地投资成为FDI的主要方式,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及相互投资增加。同时,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FDI与跨国并购对市场结构、投资国与接受国的产业分工及产业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分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FDI及跨国并购的新趋势及特点,其次分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FDI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最后分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产业分工的特点和变化,并提出促进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措施。
第6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企业研发创新”。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的研发创新行为发生了较大变化,并对既有的市场结构和产业组织产生了巨大影响,有些研发行为(如苹果iPhone的推出完全改造了传统手机业,又如亚马逊网上商城对传统零售业的巨大冲击)具有鲜明的熊彼特式的“创造性毁灭”的色彩。本章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分析企业研发创新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其次对企业研发创新中重要的标准竞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最后从产业生态系统角度研究企业研发创新对既有产业生态的破坏及新产业生态系统的形成。
第7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态势”。通过对经济全球化条件的剖析,进而研判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态势,即合作性竞争态势,并分析其对市场结构、绩效的影响关系。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剖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态势,其次讨论合作性竞争与市场结构的关系,最后论述合作性竞争与绩效的关系。
第8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企业归核化战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企业重构的浪潮,开始出售和剥离一些业绩不佳的业务来改善企业的整体业绩。归核化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的一种新选择。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企业多元化进行反思;其次通过对企业归核化的再认识,结合企业核心业务与企业成长的相关理论,检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归核化趋势;再次分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归核化途径;最后以百事可乐公司回归核心业务为例,进行企业归核化典型案例分析。
第9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外包”。外包成为一种新的全球产业组织形态。国际分工形式从企业内分工向企业间分工的转变,使非核心业务外包成为实现归核化战略的有效行为选择,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外包具有同时节省交易成本和组织管理成本的优势,必然引起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的改变,最终影响到产业和企业的绩效。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分析外包发展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其次分析外包对进入壁垒、集中度和企业边界的影响;再次分析外包引起的企业行为的变化;最后分析外包对产业资源配置、产业技术进步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第3篇:政策与对策篇。主要讨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产业组织政策的新趋势及中国产业组织政策的选择。由第10章、第11章构成。
第10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竞争政策的新动向及国际协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竞争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调整竞争政策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本章分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竞争政策的新动向及其国际协调问题。主要考察欧盟、美国、日本三个主要经济体竞争政策的新动向,探讨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机制,并对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进行简要评价和展望。
第11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产业组织的相关政策”。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不争事实。本章首先在前面各章的基础上总结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业组织与发展的几个新趋势,即部分市场结构呈现更显著的寡头垄断趋势、FDI和跨国并购使国际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经济全球化改变了企业竞争态势、归核化成为企业战略的新选择、外包成为一种新的全球产业组织形态等;然后在总结中国产业政策的发展演变历史的基础上,从设计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产业政策的指导思想、产业结构转型和产业组织政策的变化等不同方面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产业政策选择做出分析;最后是结论与展望,简要总结本书的主要成果,指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1.3.3 基本观点
(1)部分产业趋于集中,寡头垄断趋势明显。经济全球化不仅使市场超越国界,从一国扩大到全球,各国市场趋于一体化,而且使进入壁垒降低,一些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大幅提高,企业规模经济可以在全球实现,导致大企业越来越大,某些企业趋于全球垄断,一改原来通过市场自由竞争提高绩效的局面,而是通过寡头垄断竞争提高绩效。
(2)跨国并购使国际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跨国并购屡屡发生在同一产业内部,既有通过并购扩大规模的,也有通过重组“瘦身”的,导致市场结构变化多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并购使许多产业涌现出全球主导厂商,而全球主导厂商的出现并未阻碍产业分工的细化和竞争,相反更多厂商试图占据产业链的制高点。
(3)经济全球化改变了企业竞争态势。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在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竞争愈演愈烈的同时,产业链上不同产业内的企业更多地以战略联盟等合作形式共同应对动荡多变的外部环境。“合作性竞争”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一种新方式。
(4)归核化成为企业战略的新选择。巨型企业不单是规模大,而是将业务更多地集中到其资源和能力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即“归核化”,最终使核心业务具备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产业规模和竞争力,更强化了其寡头垄断地位。
(5)外包成为一种新的全球产业组织形态。国际分工从企业内分工向企业间分工的转变,使非核心业务外包成为实现归核化战略的有效行为选择,全球化条件下的外包具有同时节省交易成本和组织管理成本的优势,必然引起企业边界与规模的变化、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的改变。发展中国家通过承接国际外包参与到国际分工体系中来,承接国际外包可以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外溢以及人力资本效应,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6)各国产业组织政策趋同背景下的中国政策选择。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市场经济的一些弊端,中国产业组织优化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要适应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政府必须选择一条适应新形势的道路应对发展、应对危机,起到应有的作用。当前全球经济已经基本上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期,中国正面临着一个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此时正确地把握产业组织及其发展新趋势,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结构转型对策和产业组织政策,对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