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让固化思维毁了你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郭台铭刚开始创业时,曾受邀到一个学校进行演讲。
那时学生们都没听过这个名字,谁是郭台铭?他到底是干什么的?他凭什么给我们演讲?结果没有多少学生去听,郭台铭只能对着空空的座位进行演讲。
面对这种情况,学校也觉得很尴尬,于是邀请郭台铭再讲一次,并强制要求学生们去听,还要进行现场点名。学生们被逼无奈,只能去参加。
可是同一天同一时间,另一家大公司的一个小部门经理也来学校进行演讲,于是学生们都不顾是否要点名,跑去听另一个演讲了。结果,郭台铭面对的仍然是空空的座位。
多年以后,这些学生在电视上看到郭台铭,后悔当年错过了一次和名人面对面的机会,如果当年去听演讲,并且参加应聘,也许会比现在过得好吧。
这其实就是常见的思维固化的影响。
对照现实来看,如果去看电影,你会选择比较出名的演员演的电影,还是选择没名气的演员演的电影?去找工作,如果能力允许,你会选择大的、出名的公司,还是选择刚起步的、没名气的公司?去买书或听课,你会选择比较出名的作者、老师,还是选择没什么名气的作者、老师?
图3-1-1
有人会说,能出名就证明他有本事,我选择有本事的肯定是比没本事的好。但是,现在任何东西都讲究宣传包装,有些东西只是你表面上看起来很好,但当你真正接触以后,就会发现并不像你想的那样。
为了名演员去看,看过后才发现是个烂片;努力进了大公司,才发现工作氛围不适合自己,规章制度压着自己无法发挥能力;花大价钱报了名师的课,结果除了上课时的慷慨激昂,课后却没有多少收获。
为什么会形成固化思维?主要是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人,另一方面是周围环境。
人的影响
每次和老朋友、老同学见面,发现越来越多的人都早早结婚生子了。因为人们的固化思维是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必须去做这些事情。
过了25岁,还没有结婚,就开始着急;到了30岁还没有结婚生子,就等于人生没有走上正轨。这个想法从老一辈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曾经有位同学决定要先立业后成家,但没过几年也匆匆结婚了。原因不是因为父母催促,而是因为身边的朋友都结婚生子了,时间一长就感觉自己先立业后成家的想法是错误的,于是放弃了当初的想法,转而和别人一样了。
结婚后,自己的事业进展也落后了。自己一个人时,敢闯敢拼,哪怕失败了也无所谓,于是很能把握时机。而结婚后,需要对家人负责,在做决策时,不敢冒进,要先想好退路,害怕失败,结果错过了很多好机会。
别人都在做,我也应该去做,这也是一种固化思维。
环境影响
之前在一家公司待过,在这家公司,第一次参加会议时就遇到了很尴尬的情况。
邮件上通知的是下午3点钟开会,2点50分左右我就到了会议室,却发现一个人也没有,觉得有可能大家3点才到。结果到了3点,会议室仍是空荡荡的,难道是会议改时间了,可没接到通知啊。
又过了五六分钟,组织这次会议的人来了,看到我还很惊奇,问我怎么来这么早?不是3点开会吗?他告诉我,公司一直都是这样,通知几点,到了时间人肯定到不齐,都需要等半小时左右。
一开始我还不相信,但后来自己组织了几次会议后,发现这个问题确实存在。整体工作环境是这样,人的思维已经固化,通知几点开会一定要晚到,反正早到了也没用。
这样的思维方式,对整个公司的效率也有负面影响,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改变的,需要有严格的制度和人员的配合才能有所改变。
另外,还有公司强制要求加班,不加班就不是好员工,同时第二天上班还不能迟到,迟到就扣钱。在这样的环境下,员工就会卡点来上班,反正早来了也不能早走,时间久了,思维也会固化。
其实早一点到公司,哪怕只是早10分钟到公司,可以把今天要做的事情整理一下,能够让自己一天处于有条不紊的工作状态也是不错的。
改变固化思维,首先要自己意识到,其次要减少周围人的影响,少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学习一些思维方式,扩展一下自己的思路。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几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思维方式,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结构化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金字塔思维,提高会议效率的六顶帽子思维,提高工作管理的流程化思维和提高文案写作速度的三角对标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