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而把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相结合是取得竞争优势的法宝之一。现代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集成的、各种功能的集合体,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就不可能很好地协调各方的利益,不可能达到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因此,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成功运作的必然选择。
物流的传统功能从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开始就存在,但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实体配送、8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现代物流系统理念和90年代的供应链思想,很大程度上都借助了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就是说,正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才促使这些现代物流系统思想出现并得以成功实施,也促使物流系统从关注企业的低层转移到中层、高层,从关注企业的内部转移到企业外部,形成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链接的信息协同结合体。
在我国,物流刚刚从起步阶段进入发展阶段。很多组织对物流的认识还很肤浅,简单地把原来的物资部门更改成物流部门,认为物流运作门槛很低,还是沿用传统的运作模式,几辆卡车就可以完成运输运作,或把物料放在仓储设施里就实现了仓储运作。这在企业规模很小的创业阶段,如管理者的控制点仅有七八个的情况下,是可以通过手工实现物流管理目标的。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或物流专业化的发展,企业内部业务繁多,业务流程复杂,同时还和外部协作企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就使得管理者的控制点可能多达十几个或更多,这时再通过手工管理实现企业内外部物流运作的协调和有效控制就很困难了。尤其在目前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的时间响应性、动态应对性都很重要,再加上物流系统的很多运作环节,如运输、配送等都是远离物流管理者监控范围的。若没有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企业的管理者就可能变成“聋子”和“瞎子”,变成一个应对一大堆紧急事件的“救火员”。
另一方面,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客户服务是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但这两个目标是决策背反的。因此,企业局部物流系统目标的优化并不能保证企业全局物流系统的优化,而为了实现全局的物流系统目标,就需要在各个局部物流系统目标上进行权衡取舍。这种平衡的前提就是能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企业和外部供应、需求及其他有业务关系的企业之间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就是能把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企业外部业务流程实现透明化。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使得企业的管理者能实时获知信息,能随时监控相关的物流运作,并能预测下一步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分析采取的策略。
可以看出,物流思想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反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使物流管理新思想的不断涌现。因此,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结合物流管理思想和先进信息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本书遵循了这样的观点和思想,强调物流管理理论是基础,信息技术是应用,通过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来阐述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内容。
因为物流和信息都属于先进的学科和技术,都还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因此,许多新颖的思想和方法目前在很多学者之间还有争论,但基本的理论、思想和方法都已经得到认可。本书尽量站在学科前沿,把当前物流管理信息的概念、很多的物流信息技术定义和思想、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方法展示给读者。内容上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的相关教材和文献,并结合我国物流系统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状况,更多地从管理角度,突出了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系统中的应用分析和影响作用分析。因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性很强,若没有亲身操作或参与开发过这样的系统,就会对其中很多概念和理论感觉枯燥,不好理解。因此,本书在阐述过程中尽可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给出抽象概念理论的同时,配以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目前单纯阐述管理信息系统的书籍有很多,但这些书籍更多定位在技术上,着眼于信息管理的一般技术介绍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本书定位在现代物流系统上,着眼于为物流管理服务的信息技术应用,如自动识别技术、物流跟踪技术等;并从物流目标、物流管理、物流功能等角度来阐述不同企业类型下其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同目前已出版的物流信息系统方面的书籍相比较,本书结合多年从事信息管理教学的经验,突出了信息系统概念的理解阐述,很好地把物流管理和信息技术结合来研究描述各种类型企业物流系统结构,侧重从应用角度阐述物流信息技术的概念和作用,并强调了物流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中的风险问题。
全书共分为10章,其中第1~3章是概念篇,主要介绍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的概念、特点、分类和结构等。同时为了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在第3章从应用角度,按照企业不同类型详细阐述了其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特点、流程和需要实现的功能。第4~8章是技术篇,涉及了所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应用的信息技术,考虑到目前我国已基本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这里不包括涉及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的部分,主要侧重于介绍和物流相关的信息技术。最后两章是项目管理篇,主要介绍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项目实施中的管理方法和后期的评价方法,并针对目前信息技术面临的日益严重的威胁,阐述了建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每章后都配有各种思考题和讨论题,以增强读者学习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本书的内容和结构是由李波构思和确定的。李波完成第1~5章、第7章和第10章;王谦完成第6章和第9章;赵志彦完成第8章。最后全文由李波进行通稿和修改。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郭美娜、刘文芳、卢萍、朱唯微、刘蕴、王维圳和周华南等研究生在收集、整理资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郭美娜参与编写了第4章,刘文芳参与编写了第7章,卢萍参与编写了第10章,朱唯微和刘蕴参与编写了第5章,周华南参与了部分案例的整理,在此表示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委会成员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尤其是清华大学的赵晓波教授对本书内容结构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清华大学出版社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因为知识面和水平的问题,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真挚地希望对此问题感兴趣的各位同行、管理者和正在学习的学生们给予批评指正。
李波
2008年3月于天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