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之评估:过程与效果的综合指标
一、引言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国内关于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简称“稳评”)的认识与实践越来越深入,“稳评”在体制机制建设和理论建构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自从2012年中央两办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之后,各地各部门对决策事项开展“稳评”成为刚性要求,有关“怎么评”的讨论层出不穷。现实的需求总能转化为研究的动能。各种有关“稳评”方法、风险等级确定以及风险防范的制度构建的研究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如果说前十年属于“稳评”的初创和快速建设时期,那么接下来的研究任务就应该更多地转向对风险评估实效的分析,也就是所谓的“评估之评估”。通过这样的转向可以达到“以评促建”的目标。
一般而言,评估多以绩效为核心,根据一项活动或工作的最终结果来设置评价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和确定评价权重,此种方式称之为效果导向的评估。它的优势在于以产出为直接评价对象,方便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容易量化。但是,该方式缺少了必要的流程检视,不利于后续评估的改进和完善。所以,站在参与者的立场上审视稳评,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稳评操作的流程和关键环节上,从参与公平性、代表性和独立性等多个维度考查稳评流程,以过程质量监管的方式弥补结果评估的缺陷就成为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将过程导向和结果导向两种范式结合起来,以稳评的组织、实施和目标结果三个风评阶段为基本指标,尝试构建一个系统化的稳定风险评估之评估的初步框架,供有关部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