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风险治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之评估:过程与效果的综合指标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体制改革研究”(11&ZD028);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邻避设施决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与路径优化研究”(14BSH020)、山东大学(威海)青年学者未来计划(2015WHWLJH09)资助成果。此文已发表在《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

张乐 童星张乐,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社会风险与危机管理;童星,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社会发展、社会保障、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

一、引言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国内关于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简称“稳评”)的认识与实践越来越深入,“稳评”在体制机制建设和理论建构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自从2012年中央两办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之后,各地各部门对决策事项开展“稳评”成为刚性要求,有关“怎么评”的讨论层出不穷。现实的需求总能转化为研究的动能。各种有关“稳评”方法、风险等级确定以及风险防范的制度构建的研究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刘树枝.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0(1);杨雄.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思考.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2);张玉磊,徐贵权.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研究——“淮安模式”的经验与启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孙德超.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运行.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杨芳勇.论社会燃烧理论在“重大事项”上的应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理论基础与方法模型.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4);胡象明,王锋.一个新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分析框架:风险感知的视角.中国行政管理,2014(2);刘泽照,朱正威.掣肘与矫正:中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十年发展省思.政治学研究,2015(4);张乐,童星.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问题、回应与完善.江苏社会科学,2015(4);唐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朱德米.重大决策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如果说前十年属于“稳评”的初创和快速建设时期,那么接下来的研究任务就应该更多地转向对风险评估实效的分析,也就是所谓的“评估之评估”。通过这样的转向可以达到“以评促建”的目标。

一般而言,评估多以绩效为核心,根据一项活动或工作的最终结果来设置评价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和确定评价权重,此种方式称之为效果导向的评估。它的优势在于以产出为直接评价对象,方便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容易量化。但是,该方式缺少了必要的流程检视,不利于后续评估的改进和完善。所以,站在参与者的立场上审视稳评,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稳评操作的流程和关键环节上,从参与公平性、代表性和独立性等多个维度考查稳评流程,以过程质量监管的方式弥补结果评估的缺陷就成为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将过程导向和结果导向两种范式结合起来,以稳评的组织、实施和目标结果三个风评阶段为基本指标,尝试构建一个系统化的稳定风险评估之评估的初步框架,供有关部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