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 为了母校的春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英雄虽不能创造历史,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可以改变历史。即所谓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郑玉玲所著《使命——为了母校的春天》一书,诠释了这一论断。

我们都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的老教师,其中年纪最大者已93岁高龄,最小者也已过古稀之年。亲历了学校50余年的沧桑变迁。而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2006年至2008年学校陷入了空前的困境:新校区教学实验大楼成为远近闻名的“烂尾楼”工程,新校区蓬蒿满院,黄土飞扬,道路泥泞;学校债台高筑,外欠贷款借款8.3亿元,每年利息4400万元,连日常的水电费都支付不起,教学、科研经费被挪用,资金链濒临断裂,在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只得变卖东明路老校区,土地证也已被郑州市土地储备中心收走;纠纷不断,官司缠身,原施工方组织民工经常围堵新、老校区大门和教学行政楼,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多块巨石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心头,省委书记点名批评,兄弟院校摇头叹息,社会上议论纷纷。全校教职员工黯然神伤,四顾茫茫,不知何去何从。作为我们这样一个离退休老教工群体,更是忧心如焚、倍感痛惜!学校已到了最危难的时候!!正值此时,河南省委组织部到校宣布:任命郑玉玲为河南中医学院院长。教职员工奔走相告——“玉玲回来了!”

对玉玲回校主政,我们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她从中医学院毕业后,不论是当教师,还是做医生都很出色。尤其是她之前曾任附属医院院长、中医学院副院长和郑州大学副校长,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她以勤奋务实出名,群众口碑很好。担心的是当时学校的困难太大了,怕她陷入泥潭,脱离不了困境,我们都为她捏一把汗。

郑玉玲为了母校临危受命,慷慨赴任,以超凡的勇气,挑起了挽救母校的千斤重担,显示了她的大担当。她到校后马上深入新校区工地调研,连续召开24次现场会,组织团队对制约学校正常运转的14个难题集中解决,使三年来新生第一次按时入学,让全校为之一振。她深思熟虑,分析学校的难点重点,三场报告,发人深省,一石激起千层浪,群情振奋。她为解决学校的疑难杂症,请内行高手会诊,专家意见,切中要害。她主动进入到困境的漩涡中发现问题,直面困难,毫不退缩,显示了她的大智慧。她在党委的支持下带领团队中的付强、解建新等同志与施工方87次谈判、19次仲裁庭审,五年中解决了8场纠纷,打赢了7场官司,为学校挽回2.57亿元的损失,显示了她和团队的大手笔。

披荆斩棘,负重前行,勤奋务实,身先士卒,显示了她的实干精神;披肝沥胆,励精图治,依靠集体智慧,发挥团队力量,显示了她运筹帷幄的指挥才能;多方努力,争取省政府、省直各部门、各大银行及兄弟院校的支持,显示了她的社会活动能力;急学生衣食住行之所急,关注职工周转房建设,显示了她对师生的关爱;抓学科建设,力促教学改革,突破国家教学科研大奖,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争取使学校进入省部共建和国家中西部高校振兴计划行列,率领团队七年治愈阻碍更名大学的七处硬伤,终于圆了建校以来几代人的梦想,显示出她的工作业绩。由于她的努力,河南中医学院进入了校史上发展的最快最好时期。她让学校有了地位和尊严,让全校师生有了信心和力量。

八年的历程,八年的奋战,八年的史诗,八年的辉煌!老领导、老教授建议她把这段艰难的二次创业史记载下来,以便鉴往知来,启迪后人。她不误工作,辛勤笔耕,历时一年,著成《使命——为了母校的春天》。书稿初成,送与我等。有幸先睹,感触至深,不禁泪下,染纸沾巾。

这是一部实录奋斗史的书,用通俗语言,讲真实故事,读之如身临其境,或站在“烂尾楼”前运筹指挥,或在谈判桌边据理力争,或在围堵现场凛然自若,或在银行设法续接濒临断裂的资金链;这是一部励志书,讲在身处绝境时,如何志坚不移,无私无畏,发奋崛起;这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书,在内外交困、矛盾重重之时,如何调动所有力量,巧妙地解开死结,化解巨额债务,脱离经济困境;这是一部领导方法书,她在困难时期带领一支敢打敢拼的团队,共谋策略,互相支持,互相鼓励,解决了一个个难题,取得一次次胜利。终于使学校华丽转身,进入了良性快速发展的轨道。

她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位女院长,是吃苦受累最多,作难最大也是最有作为的院长。她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任校长,更是深受全校师生员工爱戴的校长。我们作为学校历史发展的一群见证者,为学校有郑玉玲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更为河南中医药大学有郑玉玲这样能干的女校长而感到自豪!她将以辉煌的政绩、感人的事迹、令人称颂的校长,载入河南中医药大学的史册。

感慨动念,相约为序,以述情怀,亦荐于园丁学子,乃至时士后人,展卷阅览,铭记是史,或受教益。

李振华教授,首届国医大师,学校老院长,终身教授,93岁。

张 磊教授,第二届国医大师候选人,全国著名老中医专家,87岁。

王安邦教授,全国著名医学史专家,78岁。

李其然教授,学校原党委书记,77岁。

侯士良教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77岁。

段振离教授,全国著名医药科普专家,77岁。

杨世平副教授,学校体育部原主任,77岁。

王浴铭教授,全国著名中药专家,76岁。

毛德西教授,全国名老中医专家,76岁。

唐 宋教授,全国名老中医专家,76岁。

赵文哲主席,学校工会原主席,75岁。

冯明清教授,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校原副院长,74岁。

李发枝教授,全国名老中医专家,73岁。

王春昶教授,高级经济师,学校原副院长,72岁。

许敬生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会原主任委员,71岁。

许敬生教授执笔

2016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