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射治疗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放射治疗的一般过程

整个放射治疗过程可划分为临床检查及诊断、确定治疗方针、模拟定位、计划设计、治疗验证、计划执行(即治疗)和随访共七个阶段(表1-3)。 任何患者的放疗都需要依次经历这七个阶段。 如果将整个放疗过程比喻为一个链条,那么每个阶段就是链条上的一个环节。 这些环节环环相扣、有机配合是放射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整个放射治疗的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工作任务,由放疗医师、物理师和技师以及其他医务人员共同承担,或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承担。 上述人员构成放疗团队,只有这个团队精诚合作、协调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 主管医师是团队的领导者,是团队的核心,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负责患者的治疗,做出关系患者疗效的所有重要决定,如确定治疗方针、批准治疗计划。 其他工作人员是团队的重要成员,往往在治疗的一个阶段或数个阶段承担工作任务,发挥重要作用,如物理师是治疗计划的设计者,技师是治疗计划的执行者(表1-3)。

表1-3 放射治疗过程

在放疗过程的七个阶段中,重要、且最能反映放疗特点的四个阶段是模拟定位、计划设计、治疗验证、计划执行(即治疗)。 在这四个阶段,每种放疗技术可能有不同的工作内容、采用不同的放疗设备。 比如说,传统2D 放疗技术在模拟定位阶段需要用常规模拟机;计划设计阶段只需要用二维计划系统,甚至不需要计划系统;在治疗验证阶段只需要验证等中心位置和射野形状;在计划执行阶段,只需要常规加速器。 而采用调强适形放疗技术,则在定位阶段要采用CT 模拟机;在计划阶段要采用具备调强计划功能的三维计划系统;在治疗验证阶段不仅要验证等中心位置和射野形状,还需要模拟患者治疗条件做剂量验证;在计划执行阶段要使用具备调强放疗功能的加速器或常规加速器配合外接的调强装置。 下面分别介绍这四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尤其是医师在其中承担的任务。

一、模 拟 定 位

定位是通过现实的或虚拟的方式模拟放射治疗,采集患者治疗部位的影像,确定照射野在体表的对应位置并做标记的过程。 模拟定位阶段的工作任务有两个方面,分别是体位固定和靶区定位。 体位固定就是为患者选择将来治疗时应采用的体位;有必要的话,采用体位固定装置,以保证在分次治疗时患者体位的重复性和一次治疗过程中体位的固定。 选择体位的原则是:①应在靶区定位开始前确定;②应考虑治疗方案(布野)的要求;③应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考虑体位的可重复性。

靶区定位就是确定靶区的位置和范围,以及它(们)与危及器官、周围其他正常组织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为下一阶段的计划设计采集必要的解剖数据。 靶区定位有两种常用方式:常规模拟机定位和CT 模拟机定位。

1.常规模拟机(simulator)

定位 常规模拟机定位是为常规放射治疗做准备。 利用X 射线透视成像原理,可以采集到在照射野方向上靶区、危及器官和周围其他正常组织的投影之间的关系。 依据这种投影位置关系,可以为常规放疗确定靶区在体表的参考标记、照射野方向、照射野的大小和形状。 常规模拟机室往往配备人体描廓器或人体曲面描迹尺。 利用它们,可以画出若干横断面的人体外轮廓,可以标出体表参考标记在外轮廓上的位置。 少数模拟定位机具备CT断层扫描功能。 利用它可以采集治疗部位的若干层横断面图像。 这些外轮廓图(或横断面图像)和射野参数以及射野定位片将用于下一步的两维治疗计划设计。

2.CT 模拟机(CT simulator,CT-Sim)

定位 CT 模拟机定位是为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等先进的放疗技术做准备。 CT 模拟机有断层扫描和虚拟模拟两大功能。 利用断层扫描功能,可以获得两种信息。 第一种信息是人体外轮廓、靶区、危及器官和其他正常组织的空间位置关系。 CT扫描的临床应用,以诊断颅脑病变效果最好,约占CT 全部检查的75%,其他如腹、胸部检查占25%,CT 发现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准确率可达98%。 CT 扫描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在一些情况下,可不用造影剂能分辨腹部脏器里的小病变,特别对肝、胰、肾、脾以及腹膜后间隙等实性病变诊断效果较好。 CT 扫描可同时显示出几个脏器的病变,例如胰腺癌,同时可显示出肝转移灶。CT 对胸部疾病的诊断效果不像对颅脑和腹部的那样显著,胸部普通X 射线摄影已经比较完善,而且显示的影像相当满意。 但CT 扫描因具有高分辨率,能够发现肺带胸膜下小的病灶。 此外,对纵隔肿瘤的诊断特别是在鉴别实性、囊性或脂肪性方面有独到之处,但尚不能分辨肺内球性病灶的良、恶性。

CT 断层扫描提供的第二种信息是不均匀性组织的密度,如肺和骨的密度。 作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时,经常要遇到不均匀组织的剂量修正问题。 该问题的关键在于要了解射线通过的途径上组织的范围和密度。 CT 机就是根据体内不同密度的组织对X 射线的吸收差别来显示CT 图像的,因此有可能将CT 值(与组织密度成比例)变换成组织的密度值。 在CT 模拟机验收时,要利用CT 值校准模体(其中含各种已知密度的材料)确定不断扫描条件下CT 值与密度之间的转换关系,并定期予以检查。

利用CT 模拟机的虚拟模拟功能,可以根据断层扫描图像重建治疗部位的3D 图像(3D 假体);利用射野方向观(BEV)、数字重建透视(DRR)和Room’s Eye View 等工具实现类似常规模拟机的肿瘤定位和射野模拟。

CT 模拟定位过程有7 个步骤,分别是:①确定患者治疗体位;②有必要的话,选择体位固定装置(如采用热成型塑料固定膜,则制作固定膜;如采用真空袋,则抽真空成型);③选择合适的条件,做断层扫描;④利用虚拟模拟软件,重建患者3D 假体,重建正侧位DRR,确定等中心位置;⑤移床和激光灯确定等中心在膜(皮肤)上的位置并做标记,在皮肤上画出固定膜的轮廓;⑥将患者扫描图像和等中心位置等定位信息传至计划系统;⑦患者下床,整个定位过程结束。

二、治疗计划设计

无论是传统2D、3D CRT,还是IMRT 技术,其计划设计的基本过程都是相同的。 如图1-17所示,该过程有六个步骤,分别是输入患者一般信息和图像信息、登记和配准图像、定义解剖结构和给定临床处方剂量要求、确定射野参数、评价治疗计划、输出治疗计划报告和传输射野数据。

图1-17 治疗计划设计过程

1.输入患者一般信息和图像信息

一般信息是指姓名、病历号等。 图像信息是指模拟定位获得的人体外轮廓图或CT 断层图像,和其他影像学检查获得的图像(如核磁、超声和正电子扫描)。 输入图像的方式有两类:①如果人体外轮廓和图像是以硬拷贝的方式保存,则使用胶片扫描仪或数字化输入;②如果人体外轮廓和图像是以电子数据的方式保存,则可以通过网络或磁带、光盘等输入。 前一种方式可输入的数据量少、数据失真度高、输入效率低,只用于2D 治疗计划,目前正逐步被淘汰。 后一种方式可输入的数据量大、数据不失真、输入效率高。 这种方式广泛用于3D 计划系统,尤其是网络代表数据传输的发展方向。

2.登记和配准图像

登记图像是建立一组图像中层与层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过程,而配准图像是建立两组不同图像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过程。 配准可能在异机和同机两种模式下进行。 异机模式是指需匹配(熔合)的两组图像是在不同的机器上采集的,如CT 图像和MR 图像。 由于在不同的机器上采集图像,患者需要两次摆位,体位的变化可能比较大,配准只能人工或半自动完成,配准的准确度可能受影响。 同机模式是指两组图像是在一个机器上采集的,两次采集之间患者躺在治疗床上没有动。 比如,在CT 机上采集增强和未增强的两组图像,在PET/CT 机采集CT 图像和PET 图像。 由于采集过程患者体位没有发生变化,配准可以自动完成,匹配的准确度高。

3.定义解剖结构和给定临床处方剂量要求

需要定义的解剖结构一般有人体外轮廓、靶区、危及器官。 根据ICRU 50 号报告和62 号报告,需要定义的靶区有肿瘤区(GTV)、临床靶区(CTV)和计划靶区(PTV)。 GTV 和CTV 由医师勾画。 医师根据输入到计划系统的患者图像和其他检查诊断材料,结合特定肿瘤的临床表现,完成这项任务。 PTV 一般是通过设定一个间距(Margin),由计算机根据临床靶区自动扩展产生。 间距的大小取决于摆位误差大小和器官运动幅度。 危及器官可由医师和(或)物理师勾画。

医师给定处方剂量要求,包括靶区的处方剂量和危及器官的耐受剂量。 对于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靶区处方剂量应给在PTV 上,并至少包括95%的PTV 体积。 给定危及器官的耐受剂量时,应根据器官的功能单元联接方式。 如果各功能单元串联(即串型器官),如脊髓、脑干,应给定最大剂量限值;如果各功能单元并联(即并联器官),如肺,应给定剂量体积约束;如果各功能单元混合联接(即混合型器官),如心脏,应同时给定最大剂量限值和剂量体积约束。

对于调强放疗的计划,物理师需要定义剂量成形结构(dose shaping structure),包括包围靶区的厚度1 ~2cm 的壳层、定义在靶区凹陷部位的扇形区以及剂量热点和冷点。 定义这些结构,并给予适当的剂量要求,可以引导计划系统的优化程序产生适合靶区形状的均匀的剂量分布。

4.确定射野参数

不同的放疗技术需要确定的射野参数会有所不同。 例如,经典适形放疗需要确定的射野参数有照射方向、射线能量、射野形状、射野权重、楔形板角度和方向;而MLC 调强适形放疗需要确定照射方向、射线能量和子野序列(对静态调强)或叶片的运动轨迹(对动态调强)。 确定参数有正向(forward planning)和逆向(inverse planning)两种方式。 正向方式是指物理师根据经验和治疗常规,手工设定射野参数,然后评价计划系统计算得到的剂量分布。 如果评价满意,射野参数就确定下来了;如果不满意,则调整射野参数。 如此反复,直至计划满意。 逆向方式是指物理师定义一个数学上的最优化问题,用问题的目标函数和(或)约束条件描述临床处方剂量要求(比如说,用目标函数描述靶区的处方剂量,用约束条件描述靶区剂量均匀度要求和正常组织的耐受剂量要求)。 然后由计划系统求解最优化问题,给出一组最优的射野参数和相应的剂量分布。 如果物理师评价满意,射野参数就确定下来了;如果不满意,则调整优化问题的参数(如正常组织的最大剂量限值或剂量体积限值以及相应的重要性系数)。 如此反复,直至计划满意。 两相比较,逆向方式的优点主要表现为计划质量的提高,因为逆向方式是从一个大得多的解空间搜索到最优解(即最优的一组射野参数)。 但需要指出的是,逆向方式不一定能缩短时间。 物理师仍然需要做许多手工调整,只是调整的参数发生了变化。

5.评价治疗计划

可以从三个层次评价一个治疗计划。 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判断一个治疗计划是否可以顺利实施和实施效率。 如果计划设置的射野参数值超出了机器的允许范围,比如说某个射野要求治疗床等中心旋转100°,而实际上该机器允许的旋转范围是95°,则这个计划将不能顺利实施。 又如,如果治疗某个射野时机架会碰着患者或者床,则该计划也是不能实施的。 对于这类计划,必须做修改。 对于另一类计划,尽管可以执行,但实施起来很复杂,也需要考虑修改。 其次,评价治疗计划需要看它是否满足临床的处方剂量要求。 如果一个治疗计划不能满足临床处方剂量要求,如某个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超过限值,则设计计划的物理师应反复多次调整射野参数(对于正向计划方式)或调整优化参数(对逆向计划方式),争取满足临床要求。 如果多次调整失败,则应向主管医师解释失败原因,而主管医师应有针对性地调整处方剂量要求,比如说将一个疗程分为两段,在后一阶段视肿瘤缩小情况,缩小照射野。 最后,对一个能实施、能满足临床要求的计划,还需要看是否有改进余地,也就是需要考虑一个最优化问题:在本部门现有设备条件下,该计划是否最优。

6.输出治疗计划报告和传输射野数据

当医师和物理师确认一个计划后,物理师应打印一份完整的治疗计划,包括射野参数的详细列表、靶区剂量和分次方式、若干断层面的剂量分布、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射野方向观(BEV)和(或)数字重建X 线照相(DRR)。 如果一台治疗机配备了治疗记录验证系统(R&V 系统),则应通过网络、磁盘等电子方式将一套完整的射野数据传至R&V 系统,供治疗时调用。 如果一台加速器配备的多叶准直器(MLC)由一个独立的软件控制,则应输出一个MLC 控制文件,用于治疗时控制MLC 叶片的运动。 有条件的话,可以将DRR 图像输出到模拟定位机和(或)加速器的电子射野影像系统,供治疗验证时使用。 如果计划时设定的等中心位置相对体表标记发生了移动,则需要患者回到CT 模拟机或常规模拟机上重新定位,确定计划设定的等中心在体表的相应位置,并做标记。 如果用整体挡铅形成适合靶区投影形状的射野,则模室技师需要根据BEV 或DRR 图制作挡块。

三、治疗计划验证

治疗验证是放射治疗质量保证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是为保证患者受照剂量的准确性,在患者治疗开始前和治疗过程中所做的,针对影响剂量准确性的各种因素所做的检查确认工作。 验证内容可分为几何位置验证和剂量学验证。

1.几何位置验证

几何位置验证就是验证患者的摆位和射野形状这些几何参数。 验证患者摆位一般是这样做的:在疗程开始和疗程中每周一次拍摄正侧位射野片或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获取正侧位射野影像,通过与模拟定位时拍摄的正侧位片或计划设计时产生的DRR进行比较,确定摆位误差。 验证射野形状的主要方法也是拍射野片或获取射野影像。 对光野是几何位置验证的辅助方法。 运用时将计划系统打印的BEV 图平放在治疗床上;将BEV 图上显示的射野坐标系与光野十字线对齐;调整床的高度使源到BEV 图的距离等于打印BEV 图时输入的距离;设置射野形状,观察光野边缘是否与打印的射野边缘对齐。

2.剂量学验证

剂量学验证就是验证患者实际受照剂量是否与计划系统计算剂量相同。验证方法有三种。 首先是独立核对(independent check),即用一个独立于计划系统的程序重新计算每个射野的机器跳数或照射时间、若干个点的剂量(如等中心)、甚至剂量分布。 其次是模体测量,即用患者计划“治疗”一个模体,通过验证模体受照剂量的准确性,间接验证患者受照剂量的准确性。 最后是在体测量(in vivo dosimetry),即将剂量仪放置患者身体上射野的入射面或出射面测量。 常用的剂量仪是热释光剂量仪和半导体剂量仪。 这些剂量仪限于患者皮肤表面几个点的剂量验证。 EPID 正好可以克服这个缺点,它可以直接测量探测器平面的剂量分布,采用一些算法甚至可以重建患者体内三维剂量分布。 但目前EPID 做剂量验证的精确度还有待提高。 三种方法中,独立核对目前常用于常规放疗和适形放疗的剂量学验证;模体测量常用于调强放疗;在体测量在我国一般只用于特殊照射技术的患者剂量监测,但在一些国家(如瑞典),法律规定必须对每一个患者的治疗做在体测量。

四、治疗计划执行

当治疗前必要的验证工作完成,并且验证结果符合要求时,就可以开始治疗患者。 放射治疗一般采用分次方式。 一个分次的治疗过程有以下步骤:

1.请患者进治疗室,向患者确认姓名和病案号。

2.如果是第一次治疗,向患者描述治疗实施过程,包括照射野数目、每个照射野的方向、如何实现不同射野之间的切换(答案可能是技师在控制台操作按钮转动机架,或R&V 系统自动转机架,或技师进治疗室转机架和(或)床、治疗的持续时间和其他可能发生并影响患者情绪的事情。 告知患者如何在治疗实施过程与技师保持沟通。 比如说,举手示意要求治疗暂停。

3.治疗摆位。 为了起到双重检查的作用,应有两名技师参加摆位。 摆位前阅读治疗单上的摆位要求,并严格按要求进行;摆位过程中应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流,使患者身体放松、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摆位;摆位完成后,嘱咐患者保持身体不动。 技师离开治疗室,回到操作室。

4.拍摄射野片或采集射野影像。 通常在患者第一次治疗前和疗程中至少每周一次执行这项治疗验证措施。 在一些特殊情况,这样做的频率会更高。 比如说,对于采用在线校正(on-line correction)策略的患者,每次治疗前需要这样做,以便确定此次摆位的误差大小;有必要时,即时调整摆位。

5.治疗实施。 一位技师设置射野参数时,另一位应在旁边检查。 检查无误时,方可实施治疗。 在此过程中,技师应密切观察治疗参数的变化情况和患者身体。 如因机器故障导致治疗中断,技师应记录中断时的各种射野参数,以便补照。 如发现患者身体有移动迹象,应及时通过对讲系统提醒。 如患者身体移动、或患者示意要求中断治疗,技师应立即中断治疗,进治疗室与患者沟通。

6.治疗结束。 治疗实施全部完成后,技师做治疗记录;进治疗室,为患者解除固定装置,请患者下床。 至此,一次治疗结束。

技师是治疗的实施者,每天与患者接触,每天操作治疗机和使用各种治疗附件,每天查看和记录治疗单,因此提高放疗技师的责任心和技术素质对保证治疗精度是极为重要的。 由于每天治疗负荷很重,照射技术日趋复杂和精细,采用提高实施效率和减少人为差错的技术设备也是十分必要的。 记录和验证系统(R&V 系统)就是这样一种设备,其核心功能是设置、验证、执行和记录治疗参数,其他功能有病案管理、图像管理、预约、收费、工作人员日程安排等。如果一台治疗机没有配备R&V 系统,每次治疗时技师需要手工设置每个射野参数。 这样做既费时费力,又容易出错,而且出错后也没有记录。 相反,如果一台治疗机配备了R&V 系统,每次治疗时技师只需要根据患者姓名和病案号将射野参数从系统调出;系统将可以自动设置并验证大部分参数,并提示技师完成其余部分参数设置。 这样做既省时省力,又不容易出错。

(戴建荣 吴昊)

参考文献

1.胡逸民.肿瘤放射物理学.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9.

2.殷蔚伯,余子豪,徐国镇,等.肿瘤放射治疗学.第4 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

3.Weyrather K,Ritter S,Scholz M,et al.RBE for carbon track-segment irradiation in cell lines of differing repair capaci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biology,1999,75(11):1357-1364.

4.kjellberg RN,Hanamura T,Davis k R,et al.Bragg-peak proton-beam therapy for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of the brain.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983,309(5):269-274.

5.Henke BL,Lee P,Tanaka TJ,et al.Low-energy X-ray interaction coefficients:Photoabsorption,scattering,and reflection.Atomic data and nuclear data tables,1982,27(1):1-144.

6.khan FM,Gibbons JP.Khan’s The Physics of Radiation Therapy.5th ed.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 &Wilkins,2014.

7.ICRU Report No.50.Prescribing,recording,and reporting photon beam therapy.Bethesda,MD,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ation Units and Measuremets,1993.

8.ICRU Report No.83.Prescribing,Recording,and ReportingPhoton-Beam 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 Therapy(IMRT).Oxford University Press,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ation units and measurements,2010.

9.Yan D,Vicini F,Wong J,et al.Adaptive radiation therapy.Phys Med Biol,1997,42(1):4123-132.

10.Keall P.4-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and treatment planning.Semi Radiat Oncol 14(1):81-9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