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高血压研究新进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脉胀(高血压)的治疗

一、脉胀的治疗原则
脉胀主要是营卫气血运行异常所致的疾病,其总的治疗原则是“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素问·至真要大论》)。可以采取补虚、泻实、化痰、活血、清热凉血等方法,排除血脉运行中的各种障碍,疏导血气,使其恢复营卫气血在脉道内的正常运行。
二、脉胀的治疗目标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目标之一是控制血压,包括降血压、稳血压、调血压。
1.降血压指运用中医药方法,通过补气养血、活血化痰等方法,使阴阳气血恢复平衡状态,让过高的血压降下来。
2.稳血压是指运用中医药方法,使恢复稳定状态,避免血压忽高忽低,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3.调血压是指针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高,舒张压不高,甚至过低的情况,通过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使收缩压下降,舒张压升高,压差变小,恢复心、脑等重要组织器官的供血。降压、稳压、调压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特色。
三、确定治疗方法
血脉辨证:脉胀是以血脉理论为基础,以营卫气血运行异常为主要病机的疾病。根据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基本原则,在没有并发症之前的单纯脉胀阶段,重在调理营卫气血运行障碍,可采用血脉辨证的方法进行治疗。血脉辨证更加适合高血压属于动脉血管疾病的病变实质,可能效果会优于传统的脏腑辨证方法。
脏腑辨证:在并发脏腑病变阶段,可根据脏腑的实际情况进行脏腑辨证治疗。
急则治其标:也可以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来确定治疗方法。《灵枢·胀论》云:“无问虚实,工在疾泻。”当血压处于高位,脉弦有力时,当急则治其标,首选泻法,如针剌、放血、清火、平肝、活血、化痰等法治疗。如果把握不好急则用泻法的原则,极易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所以,《灵枢·胀论》提醒:“其于胀也,当泻不泻,气故不下,三而不下,必更其道,气下乃止,不下复始,可以万全。”即现代医学所说的“降压才是硬道理”。如果血压增高,则“必更其道”,引发脏腑病变。
缓则治其本:脉胀的成因比较复杂,当症状控制,血压控制后,当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谨查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黄帝内经》),如补气、养血、滋阴、平肝、化痰、活血等方法进行治疗。正如《灵枢·胀论》所言:“其于胀也,必审其因,当泻则泻,当补则补,如鼓应桴,恶有不下者乎?”
综上所述,无论从血脉生成、运行、功能的生理,还是虚、郁、瘀、痰的病理,都可以解释高血压的生理病理。甚至对脏腑的影响、并发症的发生、急性期的救治和缓解期的辨证论治,都与高血压的临床情况完全相符。所以,笔者认为,完全可以把“脉胀”作为高血压的中医病名进行研究和临床应用,以解决高血压中医诊断之临床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