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高血压传统的辨证论治
随着对高血压研究的进步,用于降压的中药与西药不断被挖掘出来。现在降压机理明确的降压中药有:钩藤、罗布麻叶、黄芪、葛根、三七、桑寄生、杜仲、丹参、决明子、人参、黄芩、赤芍、防己、益母草、板蓝根、瓜蒌、法半夏、山楂、红花、何首乌、白芍、牛膝、泽泻、海金沙、降香、木贼、川芎、茯苓、牡丹皮等;降压西药已发展到多达近百种,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α受体阻滞剂六大类降压药,但在控制血压、改善临床症状上仍不尽理想。现已出现一些研究,通过中医的辨证以指导西药的选择,取得了一定成效。
高血压的中医药辨证治疗
(一)肝火亢盛证
主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药物组成: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
中医肝火亢盛证的主症烦躁易怒、头痛、头晕、烘热等与交感神经功能兴奋有关,而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研究显示,西医高动力型高血压以心肌力能显著升高为主,如心脏总泵力、有效泵力、心脏功率等指标显著增大,而肝火亢盛型高血压患者以心排血量增高为主。说明中医肝火亢盛型与高动力型的血流动力学表现相似。而西医高动力型高血压以降低心肌力能为主,首选β受体阻滞剂,说明中西医用药有共同之处。由此我们可大胆设想能降低或抑制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药对肝阳亢盛型高血压疗效较好,而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就有平肝潜阳降火之功。因此,对此型高血压患者,主张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首选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二)阴虚阳亢证
主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口苦,耳鸣,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潜阳,平肝息风。
处方:阳亢偏重时用天麻钩藤饮加减,阴虚偏重时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药物组成:天麻钩藤饮:天麻、栀子、黄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川牛膝、钩藤、石决明;镇肝熄风汤: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中医阴虚阳亢证的主症有眩晕耳鸣、头昏头痛、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心慌心悸等,而高血压阴虚阳亢型以低血浆肾素、高血管紧张素Ⅱ为主,我们可据此推断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效果较好。
(三)阴阳两虚证
主证:眩晕,头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心悸,耳鸣,夜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治法:补益阴阳。
处方:二仙汤加减。
药物组成: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黄柏、知母。
兼夹痰湿证时,会出现眩晕,头痛,头重如裹,胸脘痞闷,恶心纳呆,呕吐痰涎,舌淡红,苔白腻,脉滑等,宜配伍半夏白术天麻汤(黄柏、干姜、天麻、苍术、白茯苓、黄芪、泽泻、人参、白术、半夏、橘皮等)或温胆汤(生姜、半夏、陈皮、竹茹、枳壳、炙甘草等);兼夹瘀血证时,会出现眩晕,头痛如刺,痛有定处,胸闷心悸,手足麻木,舌暗,脉弦涩等,宜配伍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枣、红花、老葱、生姜、麝香等)。
阴阳两虚型高血压患者多处于病程终末期,并发症较多,病情相对复杂,此时患者的神经体液情况无一定规律,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六类降压药。
兼夹痰湿时会有眩晕、头痛或刺痛、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心悸、失眠等,而痰湿壅盛与脾虚、肾虚相关,脾失健运、津液内停、水湿不化是形成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肾阳虚患者血浆心房肽含量低,利尿作用减弱,而寿比山能拮抗其利尿作用减弱、组织饱满度增高,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高容量型高血压临床表现以头胀痛、肢体沉重或伴水肿、脉洪有力等为主,中医谓之湿邪内困,西药选用利尿剂,可见本类型中西医治则有共同之处。
久病必瘀,痰湿壅盛日久必影响气血运行,致气血运行不畅而瘀滞,故此类患者常痰瘀互结,形成痰湿瘀阻型。临床上,单纯痰湿壅盛型高血压较少见。中医的瘀血阻滞型,投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作用的药物。此型类似于西医高血压高阻型(血管痉挛型),以头痛、头晕或失眠、肢体麻木等临床表现为主,西药宜选钙离子拮抗剂及血管扩张药物,以降低外周阻力,缓解血管痉挛,达到降压目的。故可认为钙通道阻滞剂如左旋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等对痰湿瘀阻型高血压疗效较好。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有降压作用的中药已根据不同证型辨证应用于高血压患者中。虽其降压起效慢,但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其降压效果温和、稳定,可以防止血压的较大波动,减少了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一些研究发现中医药在对某些靶器官损害的逆转及并发症防治方面有一定作用,与西药联用,可以减少西药用量,起到减量、减毒、增效的作用。
以上降压药物的辨证选择,有学者研究总结并证实其确实可取得一定效果,具有可行性。并且此类辨证运用西药类似于不同高血压人群,高血压患者合并不同危险因素或者靶器官损害时选择不同的降压西药。再者现已有多项研究表明,高血压的中医证候与现代的疾病描述指标有一定相关性,这进一步印证了降压西药辨证选择的科学性。当然此类研究还有欠缺,每个研究不够全面、不够深入,其相关性机理有些尚不明确,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我们临床医生应从病人角度出发,审视降压中药与西药的优缺点,中西医结合选择最优化的降压方案,以达到有效、长效、平稳控制血压,减轻降压药物毒副反应,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甚至防止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