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1990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后,我国民办高校在整个高等教育阵营中异军突起,不但数量快速增长,类型多样化,而且办学层次也得到了迅速提高,为我国高等教育阶段转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生力军。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六个章节,具体结构框架如下:
第一部分为引论部分,包括第一、二、三章,主要对相关理论和研究进行了回顾。第一章对产教融合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阐述,并详细论述了国内外产教融合的借鉴意义。第二章着重探讨了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产生背景以及新时期的转型,重点论述了民办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规格,进而提出了民办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可行性路径。第三章从外语政策解读的视角切入,从外语政策的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和象征功能方面详细论述了外语与国家安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等的关系,强调了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民办应用型本科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其公共英语教学应和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密切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应具体提出培养的大纲目标、语言目标、社会目标、个人目标和相关的课程目标,指出目前的大学英语政策的执行和评价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做出深刻的改革。
第二部分为本论部分,包括第四、五章,从微观角度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实践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为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具体以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指导文件,提出了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科学改革观——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重点关注教学质量的提高及综合评价体系的实施。以两个民办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案例,分析了各自在改革过程中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师资力量配备以及教材的选用和编写等问题。第五章介绍了以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的大学英语改革为案例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关注了课程与教学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基地,探讨了在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大学英语课程各部分所发挥的作用,以期推动目标的实现。
第三部分为结论部分,探讨了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问题,并对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以及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本书内容涉及民办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相关理论、外语政策、社会发展、外语教学等多个方面,突出宏观视野和战略层面,方法上注重实证调查,相信它在观念、视角、方法和应用性等方面都能给人以有益的启示。但由于研究者自身专业基础限制,本书对外语学习与国家治理、社会发展等诸多问题仅仅做了浅尝辄止的研究。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希望以此为平台,团结更多有识之士,进一步推动民办应用型高校中外语教育的研究,特别是以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和学校办学定位为导向的宏观应用语言研究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