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探略](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537/30010537/b_30010537.jpg)
第一节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我国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坚持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门人才为己任,着力于学生成长成才,不断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
高职教育既强调“高”,又强调“职”,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身份。
何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法》第二条对高等教育做了明确界定: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地位来看,高等教育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的最高阶段,它是建立在完整的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
高职教育中的“高”,是指高职院校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纵向定位。高职教育首先是高等教育,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高职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职院校是高等学府,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场所,培养高层次的种类人才是其核心功能。“高层次”就是指教学内容、教育对象、教育目标的高层次。高职院校的“高等性”,尤其应突显其文化育人功能,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高等性”也是其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和其他类型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如果高职院校的主要功能仅仅是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专业”的生产者,现代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可能接受了丰富的专门职业知识,但却可能因为“人文教育”的缺失而并未受到真正的“高等教育”,这样的高职教育无异于短期的职业培训。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所强调的学校教育应该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1936年10月15日,爱因斯坦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美国高等教育300年纪念会”上的演讲中指出:“我也要反对把学校看作应当直接传授专门知识和传授在以后的生活中直接用到的技能的地方的那种观点。生活的要求太多种多样了,不大可能允许学校采用这样专门的训练。除开这一点,我还认为应当反对把个人作为死的工具。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使青年人在离开它时具有一个和谐的人格,而不是使他成为一个专家。”
高职教育中的“职”,则表明了高职院校所属的教育类型,是一种横向上的定位。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委颁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层级有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由此可以看出,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或者说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职业性是其显著特点。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地方在于高职院校更加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2018年9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了新修正的《高等教育法》,其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专科学生的学业标准: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1996年5月修订通过的《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其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由于高职教育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身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应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着力提升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职业精神培育,推进产业文化、优秀企业文化、职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着力培养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
着眼于学生可持续能力发展,高职院校应依据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依据生源特点,系统设计、统筹规划人才培养过程;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以专业课程衔接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关键,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