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的崛起(甲骨文系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波里比阿历史的“考古”

波里比阿的历史有两个面向:它是普世史例如,波里比阿一书6章:“命运女神将世界里几乎所有的事物(hapanta ta tes oikoumenes pragmata)都引导到相同方向”。;它是实用史(pragmatike historia)。关于实用的面向,史家已经多所着墨;至于普世史则是关于罗马所雄霸之西地中海与马其顿人及希腊人所控制之希腊化世界,在公元前三世纪末时的交会以及混融,以及之后罗马发展为全地中海唯一的主宰国家。因为这两个文明构成波里比阿所知之全世界的主要部分,所以他认为他所写的是已知世界的历史,亦即世界史。波里比阿因为顾虑到他潜在的希腊读者不熟悉中期罗马共和的历史,所以将其史书的第一及第二书用来阐述二六四至二二〇年(本书以下年代皆为公元前,除非另有标示)之间罗马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二六四至二四一年)击败迦太基,进而崛起、征服意大利波河平原高卢人,以及同时期东方希腊化世界所历经的变动,作为读者所需的背景知识,以协助他们了解他整个巨著的主旨:何以罗马能在二二〇至一六七年的五十三年间统一当时所知的世界。这种用心非常类似修昔底德在他的历史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第一章之中讨论波斯战争结束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四七九至四三一年),这约略五十年间这段约五十年时间的历史称为Pentaconteia。他称之为“考古”(archaeology)的历史,来为四三一年爆发的战争预作历史背景的陈述。但对现代读者而言,波里比阿历史所预设的更广泛古典及希腊化世界历史以及早期和中期罗马共和历史,都非现代人熟悉的领域,所以本导读将会对波里比阿的历史提供另外一个“考古”,对其所提及之事尽量述及,给予适当的历史框架,俾供读者理解史家波里比阿所提到之人事物,也尽量避免重复沃尔班克的导论中已经提及的事项。

希腊人与罗马人早在八世纪末便已发生接触。当时整个地中海世界出现广泛殖民活动:希腊人在意大利最先于坎帕尼亚(Campania)地区殖民,影响到伊达拉里亚人(Etruscan)文化的发展,使希腊文化间接传递给罗马人;七世纪希腊人在后来被称为“大希腊”(Magna Graecia)的南意大利及西西里岛殖民,建立城邦,这又构成另一个影响的来源。罗马人有关自己祖先是特洛伊落难王子埃涅阿斯(Aeneas)的故事,便可能是在四世纪时从南意大利传来。当罗马人在四世纪末及三世纪初逐渐统一意大利半岛时,南方希腊城邦他林敦(Tarentum)倍感威胁,于是从希腊化世界邀请一位亚历山大大帝的亲戚,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Pyrrhus of Epirus),前来助阵(二八〇至二七五年)。他是当时希腊人认为最有才气的将军,总共和罗马进行了三场战役,最后以没有明确结果的惨胜(Pyrrhic Victory)及战和告终,而南意大利的希腊城邦也随即落入罗马势力范围。当时这种希腊及罗马激烈的接触在希腊化东方引起一些涟漪:埃及的托勒密二世在听闻罗马与皮洛士皮洛士曾在托勒密埃及做过人质。战争的结果时,大为惊讶,在二七三年以自居希腊化世界的领导身份遣使致意。但随后希腊化世界又恢复到苏格拉底所形容的希腊人的状况:环绕在爱琴海盆地的池塘旁,一群彼此争论的井底之蛙,对罗马统一意大利以及第一次布匿战争并无多大的兴趣。这解释了何以波里比阿认为他需要他自己版本的“考古”,来替他的历史主题先做铺陈。但是波里比阿所描写的罗马在二六四年之前的发展究竟为何,以及当时希腊化世界如何产生以及发展,并没有系统性的交代,但他在历史著作中却又常指涉到一些影响三世纪希腊化及罗马世界形成的事件。所以以下的叙述将分别对希腊化世界如何形成及发展的大致过程,以及罗马在第一次布匿战争前的政治演化以及在意大利的扩张进行说明。希望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图像来协助了解波里比阿的历史,作为波里比阿整部历史整体的另一个“考古”。

在希腊化世界部分因为希腊政治形态高度多样化,而且各自独立,彼此又密切互动,再加上复杂的古典传统,不似意大利本身是由罗马来主导发展,而西地中海是由罗马及北非迦太基之间的关系来架构,或许再加上以赛拉纠斯为主的西西里岛。所以在希腊化历史部分会有较长及较复杂的叙述以及细节,而且相同事件常会涉及不只一个国家,常可以从不同观点来了解,故部分不免有重复叙述的情形。另外,因为波里比阿作品的对象主要是希腊人,所以对希腊部分常略而不论,但对罗马则较详细叙述,这些因素造成以下之“考古”有篇幅及密度的差异。这种情形反映在在以下的章节的布置。相对地,在罗马部分则以数个重点主题为主,特别是罗马政治演化、“意大利联盟”的建立以及中期罗马共和扩张是否为帝国主义的行为;在最后的部分则是对波里比阿历史所涵盖时代的几个重要罗马人物,交代简短的传记,协助读者在阅读时,对相关人物能在心中先有个大致的概念,因为这时代充满了这类型的传奇性人物。

希腊化世界简介

壹 古典希腊城邦世界

一 斯巴达及雅典:刺猬与狐狸

二 斯巴达政体

三 斯巴达的没落及底比斯的霸权

四 佣兵问题

贰 古典时期之马其顿王国

一 菲利普二世

二 亚历山大大帝

参“继承者的时代”:希腊化三大王国的建立

一 埃及王国

二 叙利亚王国

三 马其顿王国

四 联邦:城邦的出路

五 斯巴达革命

六 罗德岛与帕加马王国

七 尊荣、合法性及“希腊性”

肆 古代西西里的历史

罗马共和简介

壹 罗马阶层斗争与内部政治整合

贰 意大利联盟的建立与对外扩张

参 中期罗马共和的“帝国主义”

肆 中期罗马共和的重要人物

一 雷古鲁斯(Marcus Atilius Regulus)

二 汉尼拔(Hannibal Barca)

三 弗拉米宁(Gaius Flaminius)

四 “延迟者”费边(Quintus Fabius Maximus Verrucosus Cunctator)

五 马谢勒斯(Marcus Claudius Marcellus)

六 “非洲征服者”西庇阿(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Africanus)

七 福拉明尼纳斯(Titus Quinctius Flamininus)

八 加图(Marcus Porcius Cato)

九 宝路斯(Lucius Aemilius Paullus)

十 西庇阿·埃米里亚纳斯(Publius Cornelius Scipio Aemilianus)

希腊化世界简介

希腊化时代(Hellenistic Aqe)始于亚历山大大帝(三五六至三二三)过世那年,至于何时结束,莫衷一是:或是一四六年(迦太基、科林斯被罗马摧毁),或是一三三年[罗马人民继承阿塔罗斯三世(Attalus Ⅲ)的帕加马王国],或是三十一年[埃及最后一任君王克丽欧佩特拉七世(Cleopatra VII)被罗马执政官屋大维(Octavian)打败后自杀]。根据传统的编年,这希腊化时代是继希腊前古典(Archaic Age,七七六至四七九年)以及古典时代(Classical Age,四七九至三二三年)之后。这整段希腊史经常被看做像是登山、攻顶以及下山的过程。希腊化时代于是被看待为一个下山或“堕落”的时代,背离古典时期的典范,因为希腊化时代的人不再说典雅的雅典(Attican)希腊文,而是简化的普通希腊文(Koine);希腊人不再生活于自由自主的城邦之中,而是受独裁君王的宰制。希腊人在如此的状况下不再能够写出第一流的文学以及成就如波斯战争时成就的事功。这是发明“希腊化”这名词的十九世纪德国学者的观点:所谓“希腊化”者其实并非真正“希腊”。这种贬抑希腊化时代的成就或许与当时学者所处的德国民族建国热潮有关,认为政治自由是优秀文化不可或缺的前提,而既然希腊人在希腊化时代失去他们在古典时期所曾享有的政治自由,所以不再能够创造出如古典时期的杰出作品。这当然是偏见,而且断非实情,因为希腊化时代一样具有创意,一样能够产生一流的作品。在过去五十年,对希腊化时代的研究兴趣也重新被点燃,并且以稳定的步伐成长进步。

壹 古典希腊城邦世界

前古典时期始于以尊崇宙斯神之奥林匹亚运动竞赛,这一竞赛每隔四年但根据希腊人算法会将头尾那两年皆纳入计算,故是五年。举行一次,所以“奥林匹亚年”(Olympiad)成为希腊人最主要的纪年根据之一。前古典时期是个充满创意的时代,但对希腊文明整体来说,没有一项会比“城邦”Polis,复数poleis。体制的出现更具意义。城邦体制并不独属希腊人,因为在八世纪时,整个地中海盆地星罗棋布着由希腊人、迦太基人、伊达拉里亚人及意大利民族(包括罗马人)所建立的类似社区。据估计就希腊人所散居的希腊、爱琴海及黑海沿岸、利比亚、南意大利、西西里以及远及法国南部的马赛有超过一千个希腊城邦。城邦是由一群平等公民所组成的小型社区,它有两大诉求:对外自由以及对内平等;所有的政治及经济资源由所有公民分享,政府治理是由公民轮流担任职务来执行,所以城邦在这意义上来说基本上是以“民主政治”Democratia=demos+cratia=people in control.的方式来运作,而所谓的“寡头政治”Oligarchia=oligoi+archia=(a)few people in power.其实只是对参与政治之公民身份做出更严格的限制。但是城邦经常因为种种困难陷入纷争,进而爆发内战(stasis),一旦无法再由这种以取得集体公民共识的政治形态来解决时,常会促成有野心的个人以非法方式独自揽权,进行激进的政治社会改革,来解决问题,这便会出现所谓“僭主”(tyrant)的人物;他独揽权力,违背城邦为平等公民社区的理念,实行所谓的“僭主政治”(tyranny)。这里的僭主或tyrant并不一定会指涉到“暴君”的意涵,而是专门针对希腊城邦体制而言的一种违宪政体,其所执行的功能常像是革命者或是激进的改革者之所为。这种僭主的现象在希腊化时代变得相当常见,在屡受迦太基人威胁的西西里城邦特别容易发生。

城邦不仅是一个强调公民自由及平等的政治社区。它也提供一种希腊人理解这世界的方式:城邦是文明的空间,而且只有过城邦生活的希腊人才是文明人。在城邦之外的是野性自然,充满非理性的危险,居住着人类之下的野兽以及人类之上的神明,所以希腊人以狩猎及祭祀行为来与之区隔。城邦是文明的空间,也是希腊文明最杰出的贡献,如文学或艺术,所必须预设的创造脉络。因为,例如说,戏剧便是由城邦赞助,在公民之前演出以及在剧中以神话故事作为媒介来讨论公民所关切之议题(例如妇女、战争、政治等)。因此希腊剧场常被称为“第二市民广场”(second agora)。城邦更提供希腊人自我认同的方式。除了面对“野蛮人”时,希腊人(Hellenes)的集体认同才会被强调外,在希腊人之中,一个人所属的城邦是他自我认同最重要的根据。所以亚里士多德(三八四至三二二)曾经提过,一个没居住在城邦的人,就像一个落单的棋子;他若不是野兽,便是神明。亚里士多德《政治学》Ⅰ,1252a24-1253a7是论述城邦起源非常重要的一段文字。他认为唯有希腊人具有理性(logos),而具有理性的人才会居住在城邦之中,所以从这里可以推论城邦可以抽象地形容为一个“理性论述空间”,是一个有理性之希腊人进行议论决策,谋求共同福祉的社区。城邦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于是不仅止于自保,而是追求美好的生活。而相反地那些无法居住在城邦的人是没有理性的野蛮人,所以亚里士多德引用一位叫赫希尔德(Hesiod)的诗人说:“希腊人理当统治野蛮人。”亚里士多德又说:“所以从所有这些,很明显地市民城邦是因自然之过程而存在,以及一个人很自然地存活在城邦之中。任何人若非偶然之故,而是由于其本性使然,以致不属于城邦,必然是次人类或者是超人类。他正如荷马所责骂之人是位‘没有亲属、法律或灶火’之人。任何如此之人必然是好战者;他正像在一盘棋戏中孤立的棋子。”城邦因此也是一套希腊人理解周遭世界的知识论根据,它清楚简易,使得希腊的文化创造具有清晰表达、明确逻辑以及完整结构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