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轮效应:数据驱动的企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数据飞轮模型

大规模服装定制是怎样炼成的

在传统服装行业,规模生产和个性化定制是一对天然的反义词,定制往往意味着手工量体、手工设计、手工制作,不可能实现大规模批量生产。国外西服定制一般需要几十天,周期长的需要几个月。定制西服的核心是手工量体和打板,一个专业的打板师傅需要漫长的经验积累才能做出适合客户体型的版型,没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很难做好,优秀的打板师傅即使是在定制西服产业最为发达的欧美也属稀缺资源。制作周期长,人工成本高成为西服定制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


在山东省青岛市以北40多公里的即墨市,有一条以企业名称命名的红领大街,这条街道上的服装企业红领集团,因完美实现了工业流水线批量制造个性化产品而备受国内外关注。红领是一家创建于1995年的民营服装企业,致力于运用互联网技术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现拥有总资产12亿元,服装板块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在服企饱受高库存、低利润煎熬的2014年,红领前三个季度生产、销售、利润都同比增长150%以上,其一半的营业收入来自美国等海外市场,在对服装要求非常讲究的纽约市场,红领定制的西装连衬衣每天都销售2000多套。

红领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服装行业是一个从设计、价格、渠道等各方面都竞争异常激烈的轻工业,进入门槛低、起步资金小、专业化要求低,过度竞争导致行业利润率长期下降。在市场供给方面,世界各国服装业相对发达、品牌历史悠久,外企在打入国内市场后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而国内企业大多沦为加工、代工等角色,产品附加值较低,本土品牌实现突围的难度非常大。按照传统战略管理来看,服装业是一个增长潜力有限、相当艰辛的行业。红领集团可以做到薪资从不拖欠且高于同行业水平、员工不加班、节假日休息,客户带着订单主动上门,先销售后生产实现零库存、甚至负库存……生产车间的每一件成衣从颜色、款式、面料都完全不同,但在制造的每一步却是标准化、流程化地批量生产。从规模制造到规模定制,红领集团在服装行业可以说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

红领创始人兼董事长张代理如今已是六十耳顺的年纪,开会、见客户、洽谈投资人、接受采访时,总是穿着笔挺的合体西服,精神抖擞、神采奕奕、颇具时尚。张代理是红领个性化定制系统的总设计师和架构师,在10多年时间里,一手将红领打造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服装个性化定制工业化生产的企业。拉开敞亮会议室的另一扇大门,就可以直接走进红领的制造车间。整个车间就是一台数据驱动的“3D打印智能工厂”:流水线上每一块布料、每一件衣服都有电子标签,生产全过程全程数据驱动,员工从网络云端上获取数据。

张代理创造了一套“量不错”的方法,便于标准化地采集客户数据,全球客户可以登录红领客户交互系统自主设计,3D打印智能研发系统自动进行版型研发、设计,自动排程,数据驱动裁剪,全流程由数据驱动向生产流水线和供应链传达指令。每一工位都配有显示终端,通过电子标签读取云端的个性化工艺指令,各工序员工根据指令完成操作,确保全球订单和生产数据零时差、零失误的无缝对接。实现了不同面料、不同款式、不同规格、不同元素的灵活搭配、标准化生产,最终在一条生产线上出来的服装“千衣千面”。


数据驱动产品运营、极大提升定制效率

红领的成功经验主要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实现了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e,消费者直接面对制造商)直销模式的转变;二是基于过去十多年积累的数据,研发出了服装定制领域的个性化定制平台——RCMTM(redcollar made to measure,红领西服个性化定制系统),实现了全流程数据驱动的个性化3D打印智能生产。

全球个性化定制对供应链系统、研发设计系统、生产物流系统、客服系统的要求非常高,尤其需要快速响应能力,所以整合内外部资源成为经营的关键。在传统服装制造行业,厂家将80%甚至90%的费用花在渠道上当阿里在说C2B的时候红领在做C2M,http://www.tui18.com/a/201410/1877266.shtml。,C2M模式彻底取消了中间环节,将高昂的中间商成本让利给终端客户。通过整合面辅料供应商、设计师、物流配送企业、干洗店等资源,为客户创造价值。张代理提出一个原点理论:客户需求是起点,企业所有的资源和活动都围绕客户展开,最后又回到客户需求提升中去。

RCMTM平台的关键是用大数据系统替代传统研发设计模式:运用11年积累的海量数据,建成了研发设计智能体系。通过研发、设计智能体系,可以用制作建筑图纸的方式、在电脑上基于数据库的运算模型,根据客户身体数据进行计算机3D打板。由于人体是个非常复杂的模型,付诸实施需要一个非常巨大的数据库。数据库的容量越大,基于数据库所做出的计算模型就越精准。红领积累了超过百万亿规模的数据,包括领型数据、袖型数据、扣型数据、口袋数据、衣片组合等各种设计元素;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构建了数学模型和自运算数据挖掘模式,一个数据的变化会同时驱动近万个数据的同步变化,相互之间是强连接关系,也因此确保了定制服装贴身合体。

红领用了11年、投入几亿元资金、用3000多人的工厂做实验,不断探索试验,几乎在每个环节都遇到过瓶颈。以数据库的研发为例,在研发过程中需要不断改变和增补数据库,不断对规则进行修改。例如,腰围和立裆数据关联,一开始的设计规则是腰围加大立裆随之加长,但后来发现这种关联是错误的,因为没有考虑到人体更复杂的东西,于是规则再次发生变化。随着数据量的持续增加,这套系统仍然在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但错误率已经降低到万分之一左右。除非遇到残疾人或者身形数据比姚明更为特殊的人,一般情况下根据普通人的身形数据做出的3D打板模型几乎就像人的第二层皮肤。

目前,红领大系统中包含着20多个子系统,全部以数据来驱动运营。每天系统会自动排单、自动裁剪、自动计算、自动设计。一组客户量体数据完成定制、服务全过程,无需人工转换、纸制传递,数据完全打通、实时共享传输。在这个模式下,原本全手工制作,动辄价格数万元人民币定制西服的价格被降到了几千元,制作周期也从几十天变成了7个工作日。通过全程数据驱动,传统生产线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以流水线的生产模式制造个性化产品。红领建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个性化服装定制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很好地解决了个性化与工业化的矛盾。从该领域的发展现状来看,红领已超越了美国和德国在此领域的最新战略,创造了一个奇迹。

红领的互联网思想

红领是中国传统行业互联网转型的典范,正如张代理所说,在深入剖析美国3D打印的生产逻辑和德国工业4.0智能制造逻辑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红领探索出了一条可落地的传统企业互联网之路(红领称之为“中国互联网工业之路”)。工业互联网与互联网工业的区别在于,前者侧重的是传统工业互联网化的过程,而后者则侧重落地结果和总结归纳的数据驱动方法体系。互联网工业将引领中国传统行业步入适合中国国情的第四次工业时代。

红领互联网工业思想包含四个要素:一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达到完全信息驱动、全价值链协同,实时同步;二是满足个性化的智能系统,其中数据采集、分解、转化、匹配、排程,生产传送和验证的标准化,程序自动化和智能化是核心;三是组织再造和流程再造,实现组织扁平化与价值制造和价值传递一体化;四是总结出一套可跨界快速复制推广的方法论。在红领的发展战略规划中,除了服装的个性化定制外,红领还将把互联网工业的方法论拓展到鞋等其他行业的个性化批量定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