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出塞五首(选一)
朝进东门营①,暮上河阳桥②。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③。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④。
① 东门营:指洛阳城东的上东门外的新兵营。
② 河阳桥:河阳县,在今河南孟县。古称孟津。桥指渡黄河的浮桥。
③ “马鸣”句:《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④ 霍嫖姚:汉武帝时著名将领霍去病,在平定西北和漠北匈奴的大战中建立了奇功。二十四岁去世。曾任嫖姚校尉,随大将军卫青出塞。
《后出塞五首》是一组叙事连贯的古题乐府诗。第五首写到“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说明写于安禄山之乱发生以后,注家认为是天宝十四载冬天所作。
安禄山反叛之前,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为了达到以边功邀宠的目的,常在东北边境挑起事端,与奚族和契丹作战。同时不断招纳蕃将,阴谋作乱。因此安禄山之乱与玄宗的好大喜功直接有关。这组诗是对安史之乱起因的最早反思。诗人采用古题乐府以第三人称口吻叙事的传统手法,写一个在天宝末年被征入伍的战士满怀立功封侯的希望来到安禄山军中,最后在叛乱发生时脱身逃归。借他的所见所闻,反映了安禄山从“重高勋”到“位高气骄”到“长驱河洛”的发展过程。所选为第二首,写战士初入军营的感受,是五首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
新兵入伍,先进洛阳上东门外的军营,接着就上了河阳的大桥。河阳是通往河北的要津,募兵往范阳,必须经过河阳桥。首二句用汉魏古诗和北朝乐府民歌常用的“朝”“暮”相对的句法,写新兵走上征途,迅速把重点移到黄昏和夜间。落日照耀着大将用的红旗,萧萧风声中传来阵阵马嘶,俨然一幅军营落日图。“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历来传为名句,一则在于以落日、风声为背景,选择军旗和战马这两种军营中的典型事物,分别从色彩的映衬和声音的配合两方面,勾勒出形象鲜明的画面;二则在于文字粗犷有力,气魄极大,因而境界雄浑苍凉而声情悲壮豪迈。
以下写军队驻营后的气氛:平沙上成万帐幕列成阵势,各部各队的士兵被召集起来,住入营帐,可见队伍井然有序、军容整肃。夜中惟见一轮明月悬在当空,整个军营寂寥无声,更见军令之森严。偶尔响起几声悲凉的胡笳,壮士不觉心头惨然,再也没有了入伍时的骄矜之气。进入如此整肃森严的队伍,战士不由得要揣度这统军的大将是谁,恐怕是和嫖姚校尉霍去病一样的人物吧!霍去病是汉代最有名的将军,曾在公元前121年先后越焉支山和祁连山出击匈奴,斩获四万多人,西部匈奴从此绝迹。公元前119年,又出代郡塞外二千余里,打败匈奴东部兵,斩获七万余人。这首诗写战士初到军营的新奇感,以霍去病喻主将,从战士的心理来看,是赞美之意。但联系第三首写开边来看,霍去病又是一个典型的能在开拓疆土中建立奇功的将军,因而诗人又借这个“大将”初步暗示了这组诗批判边功的主题思想。
后出塞(选自日本《唐诗选画本》)
杜甫几乎没有高适、岑参、王昌龄那类豪迈乐观的边塞诗。《后出塞》中写战士盼望立功的豪情壮志,也与盛唐边塞诗人借以抒写英雄主义精神的主旨正好相反,只是为说明边功致乱的主题作铺垫。但是本诗作为一首单独的边塞诗来看,其雄浑壮阔的意境却可以和盛唐最优秀的边塞诗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