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岁必须要知道的1000个心理学常识(图解案例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为什么在现实中内向,网上却很活跃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90后”,人际交往主要靠电话、短信、QQ及微信等方式,传统的聚会等沟通方式则不受青睐。许多人在现实中非常内向,但在网上却十分活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这类“网生代”普遍都有“人际交往障碍”。

读于某师范大学的江小严平时过的就是“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除了正常的上课时间外,其余时间他就在宿舍上网泡论坛、写微博、看电影,现实生活中经常联系的朋友数量也几乎为零。在网上聊天时,他显得很热情,也很会打招呼、寒暄,让人丝毫觉不出他是个内向的人。

当被问起为什么他在现实和网上反差这么大时,他这样回答,在网络上,他觉得自己很轻松,可以和好友们畅聊心事。但是却很讨厌在现实中和别人打交道:“我不太喜欢和爸爸妈妈出去,尤其是参加他们的朋友聚会,有时感觉自己连个‘叔叔、阿姨’都很难叫出口。不过在网上,只要不面对面,我可以表现自己。”

心理解读

许多“90后”存在网上积极活跃,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善言辞的现象。这种行为可以称为“社交恐惧症”。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两种。

在学校教育上,“90后”接受的大多是灌输式的教育。基本上都是老师讲、学生听,部分教师也不太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这就造成了“90后”的一代在与人沟通和人际交往中缺乏主动性。

在家庭生活中,“90后”这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和兄弟姐妹的交往经验,课后也缺乏玩伴。没有兄弟姐妹的他们缺少最初的人际关系的“标杆”和处理如何与人相处问题的模仿对象。他们主要的交往对象是成人。然而,和大人的交往模式中,孩子多是被宠爱和关注的一方。这一交往经验很容易被类推到和同龄人的交往中,或者说正因为很多“90后”把这一交往模式套到与同龄人的交往中,才出现了社交困难。

心理自愈

对于已经社交弱化的“90后”们,建议从培养生活能力入手,重视非智力素质的提升。要走出自己的世界,多参加社交活动,通过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更好地处理自己的个人事务,从而逐步树立对生活和人际交往的自信。还要尽可能延迟和缩短接触电视和网络的时间,回归到现实的生活环境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