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守正出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相信制度的力量

李书福在2013年的全国两会座谈会上发言:

作为中国的企业,发展跟党和国家的政策分不开,实际上这个路,党和国家已经设定好了,关键是我们如何把路走好,这是我们的使命。

这段话深刻体现了“制度”对于转型中的中国企业的深刻影响。事实上,以中国为典型代表,许多国家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转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商业运行的“游戏规则”(制度)一直在变化。企业和制度之间的关系就像运动员和裁判员之间的关系,理解“裁判”的标准是企业良好发展的首要条件。

关于企业如何处理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家梁小民借《水浒传》做过一个很好的比喻:既不能学西门庆勾结官府做大企业并欺男霸女,又不能学卢俊义拒绝与官府来往,最后被诓上梁山。[1]事实上,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的许多理论均在讨论制度的力量。其中几个核心观点是:第一,制度作为“看得见的手”是保障产权、维护市场合理运行,弥补市场机制失灵的重要保障。比如,保障企业进行公平竞争,协调资源激励企业进行公共物品生产等。[2]第二,企业通过“随大流”的方式获得正式(如法律)和非正式(如规范、文化)的认可,这一合法性是企业得以存在的根基,也可以作为企业的一种资源。[3]第三,在制度压力之下,企业需要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运行,但也可以利用“游戏规则”甚至“自下而上”推动游戏规则的改变。[4]

从“野照相”到创立照相馆,这是李书福从“规则模糊”中获取机会的过程。在用定影液废液提银时,制度的不完备为李书福的业务带来了发展机会。而在生产冰箱零件以及冰箱整机时,李书福开始顺应制度,虽然并非直接获得许可证资质,但这成为他主动适应规则的标志性转变。至于最后由于无法获取定点生产的批文而被迫放弃,则让李书福更深刻地认识到主动顺应制度并获取机会的必要性。之后在创办装潢材料厂、摩托车厂时,李书福在制度合规方面显然更加“游刃有余”。

正是在一次次与制度碰撞的历练中,李书福认识到了制度的限制,更为重要的是,他也认识到了制度具有使能作用,并懂得了制度的力量。制度规范了企业的责任、边界,限制了企业某些方面的能力,要求企业合规合法经营,但更多时候,制度可以助力企业取得更大的发展。在与制度磨合以取得企业合法性的过程中,李书福曾经放弃过,但他最终学会了如何顺应和利用制度机会。

在吉利的发展过程中,关于制度合规的问题层出不穷,比如申请汽车生产许可证、海外收购审批、收购谈判规则审批等。尽管困难从未减少,但吉利通过不断地尝试、总结,获得了成长,在避免转型经济制度的限制效应并发挥其使能效应方面,吉利已是炉火纯青。基于此,本章将通过三节内容,分别阐述在受限于规则、顺应规则和利用规则方面,李书福如何把合法性变成一种能力,通过相信制度的力量,一次次制定战略决策(见图2-1)。

图2-1 相信制度的力量

[1] 梁小民.写给企业家的经济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2]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M].梁小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魏江,王诗翔,杨洋.向谁同构?中国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对制度双元的响应[J].管理世界,2016(10):134-149.

[4] 魏江,刘洋,应瑛,等.启发式规则与后发企业追赶战略抉择:一个探索性研究[J].管理学季刊,2016(4):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