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普惠的逻辑与路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 在地化研究与农村金融创新

马九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永升的专著即付梓出版,该书是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作为其博士生阶段的导师,我很欣慰。

张永升2009年入学。入学前,发表过一些金融方面的论著。入学后,主要学习农村金融方向。张永升跟我一起或单独做过很多农业与农村金融的实地调研和观察,包括:小额信贷机构、半正规金融组织、合作金融组织、新型或小型金融机构、大型涉农金融机构的基层组织、涉农保险机构、农业担保机构,了解了这些金融机构或组织的创建、改革和发展,也了解了这些金融机构或组织的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包括抵质押制度及抵质押模式创新、农业担保模式创新、信贷保险融合模式创新、农业价值链金融、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创新等。通过这些实地调查、观察,他对农村金融很多问题都很有兴趣,其中,新型合作金融的发展是其关注的重点之一。

在其博士论文选题时,我建议他围绕我们共同关注的合作金融开展深入研究,最初是想把问题聚焦在合作金融运行的制度基础上,重点是探讨一些资金互助组织运营中对“合作性”制度优势的利用程度,也就是探讨支撑资金互助组织运营的基础是合作性还是在地化?还是二者的结合?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就是想探究合作金融是如何缓解或克服农村金融运行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合作金融可以基于成员之间的“共同纽带(Common bond)”,利用入社成员的筛选、成员间的相互监督、互助等机制,缓解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而在地化的小型金融机构也可以利用与客户物理距离比较近的地缘优势,利用软信息,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那么,新近发展起来的资金互助组织,多大程度上利用了合作金融组织的制度优势,多大程度上利用了小型金融机构的在地化优势,合作性和在地化二者之间是如何互动的,等等,这些问题是值得深究的。

在资料整理和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张永升将研究对象扩展到包括合作金融组织在内的多种类型的小型金融机构或组织(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大型涉农金融机构的分权化改革(如农业银行下沉经营重心的改革),研究视角更多的集中于金融机构在地化在缓解农村金融运行中信息不对称、节约交易成本、防控风险方面的作用。他既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在地化在缩短空间距离、软信息优势利用、克服农村金融地理排斥等方面的作用,又利用案例分析方法,论证了在地化在促进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扩展、增进农村金融普惠方面的作用。比如,利用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资金互助或其他类型合作金融机构,再利用社区地缘人缘优势开展金融服务的机理和实践;分析了国际金融机构开设的村镇银行如何利用在地化的人力资源,拓展适合本地区的客户、设计和开发适宜本地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分析了中国农业银行的下沉经营重心的组织创新、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对其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促进作用,等等。

总的来讲,张永升的论文就是试图从更广泛的视角,论证分析中小型金融机构、更加分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管理体制,能够利用在地化优势,克服和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交易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其结论对认识和理解我国农村金融运行、完善农村金融创新促进政策有参考意义。固然本书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更希望它的出版,能为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提供一些参考价值和理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