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险、医疗服务与老年人健康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首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制度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为分析框架和分析工具,立足于满足新农合制度的新要求和解决新问题,运用stata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综合评价和分析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对老年人的健康绩效及作用机制等。其次,采用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 Longevity Survey(CLHLS)2011年、2014年对全国22个省(市、区)65岁以上老人的追踪调查数据,运用计量回归模型分析技术指标,实证分析现阶段中国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以及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的影响。再次,本书根据2018年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的调研数据,通过典型地区分析嘉陵区5镇10村的农村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现状、决定农村医疗服务利用及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因素。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不断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的政策性建议。

1.3.2 研究内容

本书将农村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CLHLS 2011年、2014年的追踪调查数据,以及南充市嘉陵区5镇10村的调查数据,研究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以及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具体来说,本研究分为以下几大部分:第一章 绪论。首先,介绍研究背景及意义;其次,梳理研究动态;最后,对本书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点与难点进行总结。

第二章 理论基础。首先,对新制度经济学、健康经济学等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并介绍Grossman健康需求理论,从而构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医疗保险、医疗服务和老年人健康的作用机理及农村老年人健康生产函数构建。本章对医疗保险、医疗服务和老年人健康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梳理,认为这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农村老年人具有医疗服务生产效率较低、时间约束小、医疗消费程序长等健康生产特征,本章基于医疗服务投入、更优生活方式投入、经济投入等要素出发,构建了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生产函数。

第四章 我国农村医疗服务供给、医疗保险制度与老年人健康的历史考察。通过对我国农村卫生经费、农村医疗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医疗服务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并从预期寿命、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三个指标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健康水平。

第五章 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医疗服务及老年人健康的实证分析。本章首先对CLHLS数据库2011年、2014年的数据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险利用现状、医疗服务现状以及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其次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康绩效及作用机制的模型进行实证。其一,对“参合组”“控制组”进行倾向评分匹配,筛选出配对样本,使得两组样本除了参合情况外,其他条件均相似;其二,对匹配后的样本采用无条件双重差分法,找出两组样本健康水平在两个时间段内的差异分析新农合的净健康绩效。最后,基于新农合健康绩效模型,分别加入生病时是否得到及时救治和实际医疗总支出两个变量,通过新农合绩效或显著性的减弱来检验新农合的作用途径。

第六章 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医疗保险及老年人健康的调查分析——以南充市嘉陵区为例。首先通过访谈、资料搜集和文献阅读分析嘉陵区农村老年人健康现状和老年人利用卫生医疗现状,并分析当下农村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现状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次分析嘉陵区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样本特征及变量选取。通过2018年南充市嘉陵区农村的调研数据进行样本特征的描述性分析。分析在嘉陵区访问的农村老年人样本的健康状况与医疗服务利用情况,并构建实证模型的一些基本变量。再次,针对被解释变量的选取,对嘉陵区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实证分析。最后分析影响嘉陵区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提出完善嘉陵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状况、为提高嘉陵区农村老年人医疗卫生利用水平进言献策。

第七章 国外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与经验借鉴。本章对国际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进行了分析,并着重介绍了马来西亚、日本、美国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安排,总结不同医疗保障制度成功的经验及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启示。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基于以上研究,为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提出政策性建议。

1.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研究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图1.1 研究技术路线图

1.3.4 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本书通过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EBSCOhost全文数据库、ProQuest全文数据库、Science Direct全文数据库对国内外关于农村医疗保险健康绩效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并形成本书的理论基础。

(2)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从CLHLS大量调查数据中,分析、挖掘数据信息,并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我国65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健康的现状。

(3)双重差分模型(DID)。本书运用政策分析的常用计量方法——DID,用于估计新型农村医疗政策给老年人健康带来的净效应。

(4)倾向评分匹配(PSM)。即给定“一系列可观测的特征”情况下,计算出个体参加农村医疗保险的概率。将双重差分法与倾向评分匹配结合使用,可以得出医疗保险制度与农村老年人健康之间较为准确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