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马来西亚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 自然环境分析
一、地理位置
马来西亚位于亚洲大陆与东南亚群岛的衔接部分(约为北纬1°~7°,东经97°~120°),国土总面积约33万平方千米,它被中国南海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马来西亚与东马来西亚(简称“西马”与“东马”)。西马(又名“马来亚”)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南与新加坡隔着柔佛海峡相望,西濒马六甲海峡,东临中国南海,面积约为13万平方千米。西马是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马为沙捞越地区和沙巴地区的合称,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面积约为19.8万平方千米,毗邻文莱与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的全国海岸线总长4192千米,其中西马约2000千米,沙捞越州约742千米,沙巴州1450千米。陆地边界长2669千米。
西马和东马是两个不同且比较独特的地理区域。西马和东马之间隔着南海的广阔水域,两地东西间距最长(北面)1500千米以上,最短(南面)750千米。
西马地势南低北高,东西两侧沿岸为冲积平原,中部为山地。中央山脉纵贯半岛,最高点为大汉山,海拔约为2187米,大汉山脉是大汉山国家公园中心的主体景观。大汉山脉和它西侧距离约97千米的主干山脉(中央山脉)平行,从大汉山峰向南伸展约120千米,穿过丁加奴桌状高地。山中被石英岩及页岩风化的土地上仅生长着稀疏的植被。山脉被珑宾河切断后,沿着马来半岛南部东海岸继续延伸为孤立丘陵,并形成新加坡岛上的花柏山岗。马来半岛西部河流短,近海处有大面积淤泥沉积,使通航受阻;而东部河流较长,上游坡降平缓。
东马沙巴州的内地大部分为山地,克罗克山脉纵贯南北,主峰基纳巴卢山海拔4101米,为马来西亚最高峰,同时也是东南亚最高峰,而西部则为沿海平原。沙捞越州内地大多是山地与丘陵,多数山峰海拔约为2000米,而沿海则为冲积平原。
西马的河流均由北向南流入太平洋的南中国海和印度洋的马六甲海峡,主要河流有彭亨河、霹雳河和吉兰丹河。位于彭亨州的彭亨河(Sunggai Pahang)为马来西亚第二大河流,全长434千米,流域面积29137平方千米,主干河流发源于大汉山,注入南中国海。东马河流密布,具有通航价值。沙捞越的主要河流由东南向西北流,位于沙捞越州中部的拉让江(Sunggai Rajang)为马来西亚第一大河流,全长592千米,流域面积39000平方千米。沙巴主要河流则由西向东流,注入苏禄海,主要河流有拉让河、中基纳巴坦甘河和巴兰河等。
马来西亚是当今世界森林覆盖率极高的国家之一。其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5.3%,其中沙捞越州的森林最多,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且大多为原始热带雨林,野生动植物非常多,其中兰花、蝴蝶、巨猿被视为马来西亚三宝。
二、气候变化
马来西亚位于北纬1°~7°的赤道地带,属于低纬度的海洋国家。它虽然被海洋包围,但很少有地震、台风和海啸等自然灾害。受海洋气候的影响,马来西亚形成了独特的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只有雨季与旱季之分,主要特点是多雨、相对湿度大、均衡高温。低洼地带每月平均温度在26℃~27℃,各地温度相差仅有1℃~3℃;山地每月平均温度不低于18℃,只有最高的峰岭地带平均温度在15℃以下。马来西亚每年3月至5月最热,气温有时可达35℃~36℃,凉爽的雨季则为23℃~24℃。马来西亚人不需要天气预报,因为一年365天的气温只相差几度。
马来西亚的气温由于受海洋的调节,不太炎热。白天平均最高气温在沿海低地为31℃~32℃,很少超过34℃。被认为最热地方的霹雳州的红毛丹,中午温度一般在35℃左右。曾在1958年3月初出现了马来西亚绝对最高温度纪录的怡保,亦不过是40.5℃。夜间温度在20℃~22℃,沙巴地区有海湾深入内地,夜晚较为凉爽。1901—2015年马来西亚月平均气温见表2.1。
表2.1 1901—2015年马来西亚月平均气温 单位:℃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由于赤道带的风比较微弱,马来西亚的地面风速不大,一般在3级以下,不超过5级,只有东北季风或地方性雷暴有时风力较强,但其发生的频率不会太大,其类型主要有季风、海陆风和苏门答腊风三种。每年的10月、11月到次年的2月、3月,从亚洲大陆的东部吹来寒冷的东北季风,由于经过广阔的南海水面,会带来大雨;5、6月与8、9月,从印度洋及爪哇海吹来湿暖的西南季风,由于途中受到印度尼西亚境内山脉阻拦,风力减弱,带来的降雨较少。4、5月与10、11月是季风停滞期或转换期,但海陆风却开始活跃起来,沿海地带,白天的风从海上吹往陆地,晚上从陆地吹往海洋。海陆风风力轻微,可以减轻大气中的沉闷,并且帮助植物转粉,有利于帆船的航行,因此马来西亚渔民称之为“出港风”和“归家风”。在西南季风盛行期间,在马六甲海峡特别是南段东岸一带,夜间或黎明之前容易产生猝发性风暴,由于这种风暴来自苏门答腊方向,故称为苏门答腊风。这种风暴来去匆匆,持续最长时间不过2个小时,最短的不到5分钟。风暴或有雷电和骤风,风力可达10级,不过时间较短,影响地区范围较小。马来西亚并不受台风的影响。南海台风正好止于沙巴以北,所以海员们都来到沙巴躲避台风,称该地为“风下之地”,音译就是沙巴。
马来西亚全境雨量充足,平均年降雨量为2000~2500毫米,西马最高年降雨量可达3000毫米,东马最高年降雨量可达4000毫米。西马吉保山脉以东,东马山地北坡,雨水最多。东北季风期间,有时一天的雨量能超过50毫米,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1月是降雨的高峰,月降雨量可达500~650毫米,可占全年降雨量的40%~60%,故称为雨季。在西南季风期,雨量最少的7月仍不低于100毫米,所以只是相对地称为旱季。在两种季风的转换期,由于太阳当顶,地方对流加强,会形成很多猛烈的雷阵雨,月降雨量可达200~400毫米,形成两个“小雨季”。总的来讲,马来西亚的雨水充沛,雨势比较猛。但是由于世界气候的变化,近年来也常出现连续半个月或一个多月的旱天。1901—2015年马来西亚月平均降雨量见表2.2。
表2.2 1901—2015年马来西亚月平均降雨量 单位:毫米

1901—2015年马来西亚平均气温与降雨量如图2.1所示。

图2.1 1901—2015年马来西亚月平均气温与降雨量图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三、自然资源
马来西亚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橡胶、棕油和胡椒的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目前马来西亚探明的矿产有30多种,锡矿资源的储量非常丰富,因此马来西亚素有“锡国”美称,曾经是世界上的产锡大国,但是近年来其产量在逐年减少。
(一)矿产资源
马来西亚2005年的锡储量为100万吨,仅次于中国,位居世界第二位。马来半岛的11个州中9个州有锡矿,但其中以雪兰莪州和霹雳州最多。马来西亚的矿石类型主要为砂矿,如世界上有名的吉隆坡锡矿区和坚打谷锡矿区就是砂矿区,锡的矿石矿物为锡石,伴有独居石、钛铁矿和磷钇矿等。原生锡矿占次要地位,它的成因类型主要有:①热液型矿床;②接触交代(矿卡岩)型矿床;③伟晶岩型矿床。
除锡外,马来西亚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也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马来盆地、沙巴盆地和沙捞越盆地。
此外,马来西亚还有铁、煤、铝土、金、钨、锰等矿产资源。马来西亚的铁矿床规模都不是很大,主要的铁矿床有柔佛州的佩莱卡南、丁加奴州的武吉伯西和沙巴州的塔瓦伊高原铁矿,主要的矿石矿物是磁铁矿。而铝土矿资源大都分布于沙巴州、沙捞越州和柔佛州。马来西亚的金矿则主要分布于马来半岛中部的金矿带(包括彭亨、吉兰丹、丁加奴等州),而沙巴州的马穆特及塞加马河谷、沙捞越西部的巴乌和武吉涌,多为砂矿。
(二)森林与耕地资源
马来西亚山地多,70%是未开发的山林地,并被浓密的森林所覆盖,且多保留原始风貌。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极高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12个最大的生物多元化国家之一。据有关资料表明,2018年,马来西亚全国森林总面积为1827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55.3%。其中,有1429万公顷的土地被政府宣布为永久森林保留地,另有339万公顷被宣布为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
在马来西亚已开发的土地中,60%是橡胶园。其天然橡胶的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被誉为“橡胶王国”;其棕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9%,因此又被称为“棕油王国”。此外,马来西亚还盛产可可、胡椒、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
作为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极高的国家之一,马来西亚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木材出口国家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丰富的森林资源,但是马来西亚人对森林资源采取了可持续经营方式。
马来西亚的耕地面积为400多万公顷,占总体可耕地面积的比例大于30%。农业以经济作物的种植为主,主要的经济作物为油棕、胡椒、橡胶、可可和一些热带水果等,其稻米的自给率约为60%。
(三)渔业资源
渔业在马来西亚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渔业具有可提供动物性蛋白质、解决就业、消除贫困和换取外汇等重要作用。
马来西亚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年持续可捕量将近120万吨,其中西马的部分约为78万吨,其余的为东马的持续可捕量。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渔业统计数据,马来西亚1990年的水产养殖产量为52302吨。1994年,产量翻了一番,达到114114吨。2003年,水产养殖产量为194139吨,价值3.08亿美元,占马来西亚渔业生产总价值的20%左右。2008—2017年马来西亚水产养殖总产量见表2.3。
表2.3 马来西亚水产养殖总产量 单位:吨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马来西亚渔业可分为四个区域,即马来西亚半岛西海区、马来西亚半岛东海区、沙捞越和沙巴。这四个区域的渔业结构虽然相似,但资源状况和发展阶段各异。马来西亚半岛西海区最发达,也是捕捞最密集的海区;马来西亚东海区不及西海区发达,捕捞作业也不及西海区密集。整个马来西亚半岛的海洋渔获量占全国的75%,而沙捞越和沙巴渔业又不及马来西亚半岛发达,捕捞作业也不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