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2019年中国保险业发展展望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2019年国内外经济面临怎样的形势,保险业的工作重点有哪些,本节对此进行讨论。
一、2019年国内外经济的基本形势
2019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更复杂、更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同时,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和不断迸发的创新活力,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201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1]: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2]: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进出口稳中提质;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金融财政风险有效防控;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二、2019年及未来一段时间的保险业工作重点
2019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召开2019年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会议认为,当前银行业保险业风险总体可控,但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3]。具体而言,2019年及未来一段时间保险业发展与监管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一是补齐监管短板,二是提高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三是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
(一)补齐监管短板
在补齐监管短板方面,监管机构提出要“远近兼顾,标本兼治”,既坚持不懈治理市场乱象、遏制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又注重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创新和完善监管方式方法,做到五个“相结合”,即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相结合、风险监管与合规监管相结合、定量检测与定性判断相结合、前瞻预判与持续防控相结合、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升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
下大力气补齐监管短板十分必要,但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同时考虑几点现实约束。第一,监管成本的约束。监管能够带来收益,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但同时,从全社会角度看,监管也是有成本的,包括监管者的成本,也包括被监管者的成本。第二,路径依赖的约束。目前保险业不是从零开始,之前的行业发展、监管方式已经形成一定的路径依赖。监管要正视路径依赖,注意把控节奏,寻找达到监管目的的最佳举措。第三,监管能力的约束。在当今经济、社会、科技快速变化的环境下,完全通过政府监管消除风险是不可能完成的。政府监管总是有其滞后性,对于难以监管的风险,要通过信息披露、市场约束、社会监督等机制来综合应对。
(二)提高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监管机构提出,服务好实体经济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根本举措,保险业必须从大局出发,按照“六稳”要求,坚决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妥善处理防风险与稳增长、调结构的关系。有效增加融资供给,积极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扎实推进普惠金融,助力打好脱贫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保持融资成本处于合理水平。鼓励各类机构通过内部挖潜和采用新技术等多种手段,提高金融服务效率。[4]
如何提高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可行路径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险业通过对供给端三大产业的“风险保障”来促进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生产,从而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第二,保险业通过对需求端居民和企业的“风险保障”来促进消费,从而促进实体经济增长。比如,通过居民养老健康保险、住宅地震保险等解除居民后顾之忧,增加消费支出;通过企业保险等解除企业后顾之忧,增加投资支出;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等,增加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第三,保险业通过责任保险“参与社会管理”,促进有质量的实体经济增长。比如,通过相关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等)的防损减灾机制和保险价格的风险调节机制,改变企业的风险行为,降低社会风险(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危机等风险)总水平,实现有质量的实体经济增长。第四,保险业通过“完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而不是简单地提供资金支持),以服务实体经济。我国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存在“短期资金多,长期资金少”“个人投资者多,机构投资者少”“间接融资比例高,直接融资比例低”等结构性问题,影响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利于金融风险的分散和化解。保险机构是金融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长期资金提供者,对于提高投资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是金融市场资金的稳定来源;而且,保险机构还可以通过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等创新产品,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风险,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健性,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三)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
国家明确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强调“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求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落地“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在这一背景下,监管部门采取积极举措,持续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在深入研究评估的基础上,2019年中国银保监会拟推出若干条对外开放新措施[5],其中涉及保险业的包括:允许境外金融机构入股在华外资保险公司;取消外国保险经纪公司在华经营保险经纪业务需满足30年经营年限、总资产不少于2亿美元的要求;鼓励和支持境外金融机构与民营资本控股的银行业保险业机构开展股权、业务和技术等各类合作;允许外国保险集团公司投资设立保险类机构;允许境内外资保险集团公司参照中资保险集团公司资质要求发起设立保险类机构。
关于保险业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我们认为应当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第一,宏观层面,是否有利于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中观层面,是否有利于提高中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三,微观层面,是否有利于改善保险消费者的福利。如果一项保险业对外开放政策符合以上“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我们就应当支持,而不必过于计较“放宽市场准入”的局部或一时的得失。
[1] 李克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3月5日。
[2] 同上。
[3] 中国银保监会:中国银保监会召开2019年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新闻稿),2019年1月16日。
[4] 中国银保监会:中国银保监会召开2019年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新闻稿),2019年1月16日。
[5] 中国银保监会:郭树清就银行业保险业扩大对外开放接受采访(新闻稿),2019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