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癌症(中文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季加孚

能够遇到这样一本书,是非常令人愉悦的。本书篇幅并不长,和《众病之王》这类癌症科普的长篇巨著不是同一个类型,却非常适合当下的阅读习惯。即便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各章节一口气读完并不辛苦。正如这套丛书的定位,作为肿瘤的“通识”读本,它非常合适。

首先其内容确实非常广泛,涵盖了不同瘤种,更是囊括了肿瘤这一话题的各方各面,把这个话题一以贯“通”。大多数人接受的有关肿瘤的信息来自网络等媒体,是在家人或者自己罹患之后才开始从网络上搜索而来的针对某一瘤种,甚至针对某几个新疗法的只言片语。姑且不论是否真实可信,这些信息往往存在片面性。即便作为肿瘤专门从业者,我们也非常担心因为专业细分而导致视野逐步狭隘。这是因为作为肿瘤临床医生,我们总是面对一个个的患者,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擅长的还只是一到两种肿瘤,于是总难免忘了从不同的视角横向或者纵向去看待我们所面临的肿瘤这一难题,而是尝试用解决一种肿瘤的思路去解决其他肿瘤,用治疗一个患者的心态去看待整个人群。这本书在这方面确实是个非常好的提醒,它涵盖了肿瘤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治疗等多方面的内容,甚至还涉及了肿瘤研究、卫生经济学乃至替代疗法等。这些对于提升我们的视角,是不无裨益的。

在现代社会想要获取信息不难,甚至应该说过分容易,但从中筛选可靠的信息并不简单。作为医生,我们能够体会到一个肿瘤患者和其家属在治疗期间可能会遇到多少“坑”,网上充斥着大量谣言,身边道听途说不少偏方或是新疗法,一旦踩进去,恐怕就深陷泥淖很难自拔。这本书作为肿瘤科普读物,做到了科学为基,普及为本,对于广大读者而言显得尤为珍贵。尽管短小精悍,但它的能量和知识密度却很高,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让我们对这个话题的知识储备进行扩容,帮助我们从过分的悲观中解脱,建立乐观积极的心态,寻找真正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

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心里曾有隐隐担忧,怕它和很多癌症科普书籍一样,是“过去”的书,讲有关癌症研究的大量历史,却对眼前的病人和家属没有太多有用信息。这主要是因为癌症领域的发展与突破在近些年实在是太多了。很多书,特别是翻译的书,由于准备周期长,很难获取最新的肿瘤领域进展。而这本书非常难能可贵的一点在于,它涵盖了非常多的肿瘤领域的“现在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成果。例如,我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是全国最早开始肿瘤多学科诊疗(MDT)的团队,经过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了规范、系统的MDT传统,获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并在国内进行推广。实际上我们能够看到目前国内有不少中心还在摸索,因此,当我看到本书介绍这一最新治疗理念时,既意外又欣慰,同时为本书的读者朋友感到高兴。

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而言,接触到新技术相关的网络信息时的态度往往分为两类:要么过度乐观,要么过分悲观。乐观者认为某个新技术能解决肿瘤的大问题,因而很多哪怕不适合使用的患者,也常常会在诊疗过程中向我们打听,因为他们受网络信息影响,抱有过多的期待;悲观者觉得新技术不过昙花一现或是换汤不换药。而本书对于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在我看来是非常实事求是的。例如机器人手术、免疫治疗、靶向治疗,这些技术手段的来龙去脉都在书中有详实的梳理,从肿瘤医生的角度来看,这些有理有据的介绍描述对于患者而言是最有益的。

说到译林出版社的“牛津通识读本”系列,这本书和丛书里的其他书一样,如果只是阅读中文部分,实在可惜。当然,丛书系列里英文的风格各不相同,本书对于大多数烦恼于英文写作的医生或研究人员来说,是非常好的学习参考资料。作为一名忠实读者,也非常感谢出版社能够组织出版这一系列丛书,让那么多非常好的话题、内容以别样的形式与中国读者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