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诗词正如玩积木
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如果你想用这些五颜六色的方块搭建出心中所想的事物,不仅要有充足的材料,还要有一个成熟完整的构思。学诗词其实也和玩积木一样,要想掌握诗词的精髓,你就要系统了解关于诗词的各种元素。下面,我们就从场景、感情、意象、格律、诗(词)人等五个元素入手,一一道来。
第一个元素是“场景”。场景俗称场合、场面,顾名思义,就是说诗(词)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了那首诗词,聚会开派对也好,游山玩水看美景也罢,一个人发呆思考人生也算,凡此种种。因为场景基本决定了诗的内容、立意,所以人们经常以此对作品进行分类,比如送别诗、山水诗、田园诗、咏物诗等。它好比积木中的底板,是最基础的大部件,其他的元素围绕着它展开。比如你要搭一座大桥,总要一根大长条,你要搭个足球场,总缺不了一块绿色底板。
说完“场景”,接着说第二个元素“感情”。如果小朋友读过《三字经》,就知道里面有这么一句:“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说的是人有高兴、愤怒、悲伤、害怕、喜爱、讨厌、欲望等七种感情,当然,实际情况可能更复杂一些。场景和感情是有关联的,你如果是和好朋友相聚,那当然是高兴的。但场景和感情又是有区别的,同样是送别朋友,有人会伤心难过,有点不舍得,有人却会豁达地祝朋友一帆风顺。所以“感情”好比积木上的颜色,你要搭海洋,就要把蓝色、白色的积木挑出来;你要搭森林,就要把绿色、青色的积木挑出来。
前面两个比较好懂,接下来的可能听起来有点陌生,诗词的第三个元素叫“意象”。我个人认为,这是诗词中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元素,好比积木里的核心部件,比如眼睛、宝石之类的积木块。缺少了这些部件,你或许仍能搭建出一个物体,但无法达到神情毕肖的程度。经常读诗词的人可能会发现,诗词中有几个事物是频繁出现的,如月亮、杨柳、夕阳等,它们的背后往往会藏着一种特定的含义。例如,说到月亮,就经常用来代表怀念家乡、想念亲人,因为古人讲究望月怀远、望月思人,如果一个人看到月亮不想家乡亲人,而是想到了月饼,那他肯定不是诗人,极有可能是个吃货。杨柳经常用来传递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夕阳则常用来代表一种消沉、不开心的情绪。诗词的意象很多,我们读起诗词,经常会有意味深长的感觉,那都是意象的功劳。
第四个元素是“格律”。诗词的格律其实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个是“韵脚”,另一个是“平仄”。很多人都知道,诗词是要押韵的,比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的“楼”字,“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州”字,“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流”字,都是诗的韵脚。有了韵脚,诗词读起来才会朗朗上口。但是,韵脚只管住了句末的几个字,要让诗词读起来抑扬顿挫,还需要注意“平仄”。“平”是水平的意思,“仄”是倾斜的意思,代表着音调的高低起伏。掌握了“韵脚”和“平仄”,诗词中的每个字才会按照准确的声调规律排列出来,就像同学们出操时的整齐队列一样。可见,格律好比指导积木搭建的图纸,诗(词)人必须按照它规定的排列规则来写诗词。
第五个元素是诗(词)人。如果弄懂了上述几项元素,说明你已经基本具备了玩转积木的能力。但是,若要玩得得心应手,你还需要了解有关诗(词)人的知识。再好的诗词,终归要由人来写。哪怕是同类体裁、同种感情基调的诗词,不同的人来写,风格也是不一样的。杜甫的诗工整严谨,白居易的诗浅显易懂,李商隐的诗词藻华丽,王维的诗空灵飘逸,李白的诗总是充满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因为,诗(词)人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点,这些因素最终都会投射到他们的作品中。如果将诗(词)人比作搭建积木的高手,那么你必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欣赏他们的作品,学会他们的本领。
好了,“积木”的五大元素讲完了。学诗词和玩积木一样,既要勤动手,更要勤动脑。我们只有深入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将“积木”把玩于股掌之间,真正享受到玩“积木”的乐趣。话不多说,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诗:
泊船瓜洲
北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诗,是王安石第二次出任宰相,离家北上,准备继续排除万难推行变法时所作的诗。诗句既优美精致,又意蕴深刻,尤其是那个“绿”字的使用,历来为人津津乐道。等王安石再次回到家乡,小朋友可以走上前去问一问,他的这个积木作品是如何搭建出来的?答案我们不忙着揭晓,等看完本书,我相信小朋友们自会明白。
在出发之前,有个问题还是要特别说明一下。按照先诗后词的原则,咱们先得从诗讲起。关于词,留待词篇分解。我们这里所说的诗,主要指格律诗,又称近体诗,它是唐朝以后逐渐形成的。只有格律诗,才会对字数、平仄、韵脚有严格的要求。至于汉魏六朝以及更早时期的古体诗,这里就不涉及了……哟,诗人们已经等不及了,再啰唆下去,我都要被他们轰下台了。
好的,好的,主角是诗人们,请上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