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行曲:流行音乐四十年回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983·王洁实/谢莉斯

三十年前我们的报幕员都是如此介绍这种歌唱形式的:“下面有请男女声二重唱,演唱者王结实/谢莉斯……。”但是现在你在KTV的歌单里看到的则是“男女对唱”曲目。而再逆溯到很久以前的老上海,严华和周璇演唱《桃花江》,姚敏/姚莉兄妹演唱《苏州河边》,都被称作“合唱”。现在则都称作“组合”。

1983年王洁实/谢莉斯的当红,主要有两个标签:校园歌曲和情歌对唱。他们除了代言台湾校园歌曲的大陆版《乡间的小路》《让我们看云去》(当时没有原版盒带引进,都靠大陆的歌手翻唱,包括同时期成方圆因翻唱《童年》而走红等案例),也唱红了音乐家谷建芬的很多校园作品,譬如《校园的早晨》《脚印》等。而在情歌对唱方面,《夫妻双双把家还》《龙船调》《九九艳阳天》等曲目,他们的版本几乎覆盖了其他歌手的印迹。除此之外,同名电影歌曲《笑比哭好》—一首独特的引爆气氛的诙谐歌曲和另一首喜庆歌曲《祝愿歌》也让两位赢得了极高的传播率。由太平洋影音公司出版的二人专辑《笑比哭好》销量超过200万,经常到了卖断货的地步。

男女情歌对唱是最接地气的,从民歌和戏段里最能找到精彩案例。无论是表现调情还是描述细节,男女对唱最出效果。如果按照198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怎样鉴别黄色歌曲》来评判,很大一部分地道的民歌都绝对是黄色歌曲,当然其中也包括男女对唱。譬如明代冯梦龙编纂的《桂枝儿》:“俏冤家扯奴在窗儿外,一口咬住奴粉香腮,双手就解香罗带。哥哥等一等,只怕有人来。再一会无人也,裤带儿随你解。”要知道那时候没有CCTV也没有网络,如果不带眉飞色舞的性情,无法生动演绎。东北二人转的生态迄今最是典范。

如今的男女对唱概念,都是以民歌的表现方式为源头的。除了20世纪30年代的海派时代曲吸取民歌养分发展成城市流行小调外,更具意识形态的主旋律男女二重唱摇篮是在延安。从那里流行起来的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其实就采用了男女二重唱形式。时间再推进到二十年后,终于出现了偶像级的“第一代黄金组合”张振富/耿莲凤。他们的《祖国一片新面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曲目是六七十年代的主旋律。而80年代的黄金搭档则是王结实/谢莉斯。1992年出名的“金童玉女”毛宁/杨钰莹应该是第三代组合的代表。依靠他们的偶像效应和卡拉OK现象,《心雨》《我悄悄蒙上你的眼睛》等原本属于台湾的口水歌都算是他们的代表作了。

这两年流行的凤凰传奇、玖月奇迹,其实与以前的男女二重唱或对唱的形式有很大不同,他们不是男女对等、平行的那种演唱方式,而是只侧重其中一个声部。譬如凤凰传奇,旋律主要由杨魏玲花来演唱,曾毅的作用更多的是加花和衬托。从组合名称也能明显感受到,这是一个组合,而不是两个独立的人名并排。

王洁实/谢莉斯是中国男女二重唱历程中的一个分水岭,他们开启了流行二重唱的先例。虽然当时在港台已经有了不少范本,但是用绝大多数中国听众的记忆来判断,他们两个是启蒙者。

1983

王洁实/谢莉斯是中国男女二重唱历程中的一个分水岭,他们开启了流行二重唱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