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论
本文探讨的是西方国家对非援助为何效果不彰的问题。笔者首先指出,国际秩序的正义性不足是造成非洲国家难以实现正常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而对外援助在本质上只是物质财富的国际转移而非国际规则的修正及发展环境的改善,因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非洲国家面临的国际秩序不公正问题,也难以有效解决非洲国家的贫困与发展问题。
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发展能力都较为薄弱,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所谓“自由贸易”“公平竞争”中存在先天的竞争劣势,加之由发达国家建立、主导并维系的国际制度和规则从根本上反映的是发达国家的利益诉求而非发展中国家的合理主张,对那些本身处在全球化边缘地位的非洲国家带来了事实上的不公平和不公正。西方国家强调的所谓程序正义与交换正义,要求国际规则的全球适用而不问规则本身是否公正合理,这种看似公平的做法实际上带来的是实质上的不公正与结果的不平等。因此,仅关注对外援助而忽视国际秩序的矫正,是难以推动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的。
西方国家对非援助本身也存在缺陷与不足,一些理念和政策并不符合非洲国家的国情,因而极大地降低了援助的效果。其一,虽然西方国家不乏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减贫与发展的善意,但过于强调“民主”与“良治”建设反而使一些真正需要援助的贫弱国家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其二,西方对非发展援助往往强调“福利服务”而非“经济发展”,援助重点在于受援国的基本生活需求与人道救助,而非经济部门、生产部门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因而对当前非洲国家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并无实质性的帮助,同时也助长了非洲国家对外援的依赖心理。其三,西方对非援助往往附加一些脱离非洲国家实际的条件,无助于解决甚至会恶化非洲国家普遍存在的发展危机。西方国家急于推动非洲国家实现政治变革而忽视严重滞后的民族一体化进程和国家基本制度建设,也未认识到有效治理权威的缺失致使非洲国家无法协调多元社会不断增加的利益分歧并消化改革带来的政治矛盾,从而导致许多非洲国家不同程度地出现过政治动荡甚至军事冲突。
针对西方国家对非援助与发展政策的教训,中国应当与非洲国家一道着力推动国际秩序的改革,以促进国际正义的实现。具体政策包括:呼吁发达国家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建立公平、合理、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重大国际经济组织改革其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议程设置权、发言权和决策权。
在对非援助与发展合作方面,中国应继续彰显对非洲国家的平等与尊重。在增加对非人道主义援助的同时,继续坚持以“发展”为导向,通过帮助非洲国家建立经济发展急需的基础设施和工农业项目,来改善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基础,增强其自主发展能力。同时,及时完善对非洲的成套项目援助方式,注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培育非洲国家的本土技术人才。中国还应与非洲国家交流治国理政经验,以自己的发展经历与经验来推动非洲国家解决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各种发展难题。
近年来,中国不断增加对非援助与投资,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非洲国家的发展活力。但也应看到,当代中非发展合作正在全面展开,中国对非援助与发展政策还在逐步完善,互利共赢的合作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展现。及时探讨如何深化中非友好合作的途径、经验及中非合作的应有作用,显然是必要的,但就此断言中非发展合作能够解决当前非洲面临的诸多发展问题,却是仓促的。来自外部的支持有助于非洲的发展,但没有任何外人能够拯救非洲,非洲的出路在于非洲人自己。
[1] OECD,“Development Aid at a Glance 2011:Statistics by Region”,http://www.oecd.org/document/11/0,3746,en_2649_34447_2002187_1_1_1_1,00.html.
[2] John Darnton,“‘Lost Decade’Drains Africa’s Vitality,”The New York Times,June 19,1994;“Avoid Another Lost Decade for Africa,”Business Day(South Africa),December 7,2010.
[3] IMF,“Sub-Saharan Africa Regional Economic Outlook,October 2004,”p.1,http://www.imf. org/external/pubs/ft/afr/reo/2004/eng/02/pdf/reo1004.pdf.
[4] 世界银行:《2007年世界发展指标》,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185、205页。
[5] UNCTAD:The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Report 2007:Knowledge,Technology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for Development(New York & Geneva,2007),p.ⅲ.
[6] 世界银行:《2011年世界发展指标》,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第65页。
[7] AfDB,OECD,UNDP,ECA,African Economic Outlook 2011,http://www.oecd-ilibrary.org/development/african-economic-outlook-2011_aeo-2011-en.
[8] 世界银行:《2011年世界发展指标》,第114—116页。
[9] 世界银行:《2011年世界发展指标》,第52—53页。
[10] Nicolas Van de Walle,African Economies and the Politics of Permanent Crisis,1979-1999(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pp.113-151;Daniel Bach,“The African Neo-patrimonial State as a Global Prototype,”April 2011,http://sciencespo-globalgovernance.net/zh-hans/webfm_send/109.
[11]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SIPRI Yearbook 2011:Armaments,Disarmament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http://www.sipri.org/yearbook/2011/02/02A.
[12] William Easterly,White Man’s Burden:Why the West’s Efforts to Aid the Rest Have Done So Much Ill and So Little Good(Penguin Press HC,2006),p.4.
[13] David K.Léonard and Scott Straus,Africa’s Stalled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Causes and Cures(Lynne Rienner Publishers,2003),pp.1-20.
[14] 丹比萨·莫约:《援助的死亡》(王涛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第21—33页。
[15] 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在2004—2007年,棉花出口分别占布基纳法索、贝宁、乍得、马里四国全部出口收入的58.7%、26.4%、19.2%和2.5%。John Baffers,“Cotton Subsidies,the WTO,and the ‘Cotton Problem’,”The World Bank,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5663,May 2011,p.18。
[16] Will Allen,“Fact Sheet on U.S.Cotton Subsidies and Cotton Production,”http://www. organicconsumers.org/clothes/224subsidies.cfm/.
[17] Glenys Kinnock,“America’s MYM 24bn Subsidy Damages Developing World Cotton Farmers,”http://www.guardian.co.uk/global-development/poverty-matters/2011/may/24/american-cotton-subsidies-illegal-obama-must-act.
[18] Samuel M.Makinda and F.Wafula Okumu,The African Union:Challenges of Globalization,Security,and Governance(New York:Routledge,2008),p.3;Timothy Murithi,The African Union:Pan-Africanism,Peacebuilding and Development(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2005),p.46.
[19]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20]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第12页。
[21] 戴维·米勒:《社会正义原则》(应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9页。
[22] Philippe Van Parijs,“International Distributive Justice,”in Robert E.Goodin,Philip Pettit and Thomas Pogge,eds.,A Companion to Contemporary Political Justice,Vol.2(Oxford:Blackwell,2007),pp.638-652.
[23] 国内外学者常把超越主权领域的正义称为“国际正义”(international justice)或“全球正义”(global justice),前者多立足于主权国家体系来谈正义的实现,而后者多侧重于全球公民社会的角度。由于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南北矛盾及其解决路径,因此本文采用的是“国际正义”概念。
[24]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纽约,2011年版,第73页。
[25] 相关论述也可参见石斌:《秩序转型、国际分配正义与新兴大国的历史责任》,《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12期,第69—100页。
[26] 在2005年工党年会上,英国首相布莱尔提到非洲的贫穷与落后时称“非洲的状况是世界良知上的一块伤疤”(The state of Africa is a scar on the conscience of the world)。See“Tony Blair’s Speech”,Guardian,October 2,2001,http://www.guardian.co.uk/politics/2001/oct/02/labourconference.labour6。
[27] 约翰·罗尔斯:《万民法》(张晓辉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12—128页。
[28] Johan Galtung,“Violence,Peace and Peace Research,”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Vol.6,No.3,1969,pp.167-191.
[29] 陆庭恩等主编:《影响历史进程的非洲领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264—284页。
[30] 转引自丹比萨·莫约:《援助的死亡》,第20页。
[31] Millennium Challenge Corporation,Report on the Criteria and Methodology for Determining the Eligibility of Candidate Countries for Millennium Challenge Account Assistance for Fiscal Year 2012,https://www.mcc.gov/documents/reports/report-2011001066201-fy12-selection-criteria. pdf.
[32] http://www.mcc.gov/pages/countries.
[33] Deborah Bräutigam,The Dragon’s Gift:The Real Story of China in Africa(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pp.26-29.
[34] 有关“荷兰病”(Dutch Disease)的概念及论述,可参见Mwanza Nkusu,“Aid and the Dutch Disease in Low-Income Countries:Informed Diagnoses for Prudent Prognoses,”IMF Working Paper,March 2004,pp.6-8。
[35] 《蒙罗维亚宣言》,唐大盾选编:《泛非主义与非洲统一组织文选(1900—1990)》,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05—207页。
[36] 丹比萨·莫约:《援助的死亡》,第34页。
[37] 一些非洲国家的治理状况是典型的所谓“劣治”(bad governance),成为政治学研究中的“掠夺型国家”(predatory state)。Anjali Thomas Bohlken,“Coups,Elections and the Predatory State,”https://files.nyu.edu/at697/public/JoTP_08072009_identified.pdf;Avinash Dixit,“Predatory States and Failing States:An Agency Perspective,”http://www.princeton.edu/~dixitak/home/PredFail.pdf;Boaz Moselle and Ben Polak,“A Model of a Predatory State,”Journal of Law,Economics,and Organization,Vol.17,2001,pp.1-33。
[38] “华盛顿共识”由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在1989年提出,用以概括当时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政府向其他国家推销的经济改革和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其内容主要有十条:(1)加强财政纪律,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宏观经济形势;(2)把政府开支的重点转向经济效益高的领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领域;(3)开展税制改革,降低边际税率,扩大税基;(4)实施利率市场化;(5)采用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汇率制度;(6)实施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7)放松对外资的限制;(8)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9)放松政府的管制;(10)保护私人财产权。参见约翰·威廉姆森:《华盛顿共识简史》,黄平、崔之元主编:《中国与全球化: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63—85页。Also see John Williamson,“What Washington Means by Policy Reform,”in Latin American Adjustment:How much has Happened?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Washington,D.C.,1990;Council on Hemispheric Affairs,The IMF and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A Misunderstood and Poorly Implemented Development Strategy,http://www.globalexchange.org/campaigns/wbimf/3493.html。
[39] 亚历克斯·希尔贝尔托、安德烈·莫门主编:《发展中国家的自由化——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制度和经济变迁》(陈江生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页。
[40] Yash Tandon,“Reclaiming Africa’s Agenda:Good Governance and the Role of the NGOs in the African Contest,”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Vol.50,No.3,1996,pp.293-303.
[41] Timothy Murithi,The African Union:Pan-Africanism,Peacebuilding and Development(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2005),p.4.
[42] B.Salawu and A.O.Hassan,“Ethnic Politic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Survival of Democracy in Nigeria,”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Research,Vol.3,No.2,February 2011,pp.28-33.
[43] “Nigeria is not a nation.It is were geographic expression.”See Alem Hailu,“The State in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tate Weakness and the Specter of Terrorism in Africa,”in John Davis,ed.,Terrorism in Africa:The Evolving Front in the War on Terror(Lanham & New York:Lexington Books,2010),p.39.
[44] United Nation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inancing for Development,pp.9-10,http://www.ycsg.yale.edu/core/forms/monterrey_consensus.pdf.
[45] Alastair Iain Johnston,“Is China a Status Quo Power?”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27,No.4,2003,pp.5-56;Nicholas Taylor,“China as a Status-Quo or Revisionist Power?Implications for Australia,”Security Challenge,Vol.3,No.1,2007,pp.29-45.
[46] 罗建波、刘鸿武:《中国在世界中的角色》,《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2月29日,第24版。
[47] 虽然近年来西方国家也强调与非洲国家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但要彻底转变它们长期以来抱有的盛气凌人、高人一等的态度和观念,其实并不容易。正如黛博拉·布罗蒂加姆(Deborah Bräutigam)所言,“对于传统捐助者而言,所有这些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Deborah Bräutigam,The Dragon’s Gift:The Real Story of China in Africa,p.133。
[48] 一些外国学者常认为“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一个例外。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一个中国原则”不仅不是中国规范他国外交行为的政策,而恰恰相反,它旨在防范某些国家干涉中国的内部事务。中国外援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是对中国自己的一种约束,是一种负责任的外交承诺,这与西方国家奉行的“新干涉主义”思想是有着根本区别的。
[49] 肯尼斯·金:《中国与非洲的伙伴关系》,《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第4期,第10—20页。
[50] 谢益显主编:《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84页。
[51] 黎家松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大事记(第二卷)》,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第432—433页。
[52] 《胡锦涛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11月5日,第2版。
[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对外援助》,2011年4月,第7页。
[54] 非盟于2008年1月底召开的第十届非盟首脑会议的主题就是“非洲工业发展”,会议通过了“加速非洲工业化发展行动计划”(The Action Plan for the Accelerate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Africa),列出了一套明确的方案、项目与活动,以激发有竞争力和可持续的工业发展进程。“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NEPAD)积极倡导“自主发展”(auto-development)的思想,鼓励非洲国家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铁路和连接邻国的动力系统,信息和通信技术,人力资源开发,农业的振兴及生态环境保护等。
[55] 笔者曾就此与商务部援外司原副司长王成安先生有过多次交流。他认为,中国此种援助方式不仅有助于避免受援国的贪腐,保证了援助项目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还由于中方企业、人员和物资的成本相对较低而节约了成本,使同样数额的援助资金能够比西方国家的援助办更多的事情。
[56] Jason Straziuso,“China Skirting African Corruption in Direct Aid,”http://www.guardian.co. uk/world/feedarticle/10084777.
[5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2010年12月23日,第4页。
[58] AfDB,OECD,UNDP,ECA,African Economic Outlook 2011,pp.103-114,http://www.oecd-ilibrary.org/development/african-economic-outlook-2011_aeo-2011-en.
[59] Mwesiga Baregu,“Africa-China-EU: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frica,”International Review,Summer,2008,p.72.
[60] 2000年首届中非合作论坛会议正式设立“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此后三年共计培训非洲各类人才7千人次;2003年第二届、2006年第三届、2009年第四届、2012年第五届会议提出的培训人数规模分别达到1万人次、1.5万人次、2万人次、3万人次。
[61]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人民日报》2006年11月6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