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印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印面临的共同利益

当前,中印两国已经逐渐呈现相互依托之发展势头。两国应抓住机遇,以重要城市跨境合作为抓手,努力在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领域先行先试,使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成为开放、包容的次区域合作示范区,通过共建实现共赢。

(一)促进欠发达省份对外开放中共同获益

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可以使从中国西南昆明到印度东北部加尔各答“天造地设”的地理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中国西部地区和印度东北部地区由原先的“边缘地带”变成未来的“开放前沿”,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就中国而言,东西部发展差距很大,而且目前东部地区受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增长空间有限。西部虽然在中国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较小,但发展潜力巨大,是中国“向西开放”并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点所在。

在这一点上,印度面临和中国同样的境况。印度要想解决国内经济发展中的困境,同样必须走改革开放之路。如果打算开放东北部,通道建设必然是首先考虑的重点。正如中国那句民间谚语,“要致富,先修路”。只有解决了通道问题,才可能为印度与邻国的跨境贸易创造基础条件,才能够改变贫困与落后的现状。从地缘上看,印度东北部开放的直接对象包括中国西南地区、孟加拉国和缅甸等,间接地可以扩大到东盟、西太平洋甚至整个亚太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闻名遐迩的“史迪威公路”就曾经接通了印度东北部与中国云南,成为印度陆上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如能修复这一交通路线,必然推动这一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和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同时也能通过内外联动促进印度东北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扩大相互贸易与投资中共同获益

随着孟中印缅交通联通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物流成本不断下降将使中印两国产品出口竞争力不断提高,从而贸易和投资规模得以不断扩大,不仅能缩小中印两国国内的区域差距,更能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并通过辐射效应给沿线国家创造更多的增长空间与发展机遇,这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我们可以看到,中印贸易额10年前仅为70亿美元;2011年,中印货物贸易总额达到739亿美元;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2012年和2013年均为650亿美元。同时,按照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字,2011年,中国对印度投资只有1.8亿美元,印方到中国投资仅4000多万美元。截至2011年12月,中国对印度的累计投资额达到5.757亿美元;印度对中国累计投资额达到4.417亿美元。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总人口超过25亿,巨大的市场需求与两国不足700亿美元贸易额显得极不相称,而且两国产业互补性很强,拥有天然的合作优势。比较而言,韩国只有5000万人口,但中韩贸易额已经超过了2000亿美元。中印既是“大国关系”,又是“周边关系”,两国都有经济合作的强烈愿望。如果释疑增信,加强合作,无论是对两国经济发展,还是对亚洲崛起,甚至对世界格局的潜在影响都将是巨大的。

(三)在扩大市场需求和释放产品制造能力中共同获益

从比较优势来看,孟中印缅四国正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合作空间广阔。而且,东南亚地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中印两国拓展经济合作的共同区域。中国的制造业向中西部以及东南亚等地区逐步转移是大势所趋,而制造业也是“莫迪时代”印度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之外,为了振兴经济而需要大力发展的。为此,印度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转移,也需要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2014年9月17~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印度期间,中方表示未来五年,将争取向印度投资200亿美元。同时,中方将在古吉拉特邦和马哈拉施特邦分别设立工业园区,前者主要生产输变电设备,后者主要生产汽车配件。这些投资与合作项目,将不仅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两国制造业的发展,也能使双方在不断扩大市场需求和释放产品制造能力中共同获益。

总体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加强与中国合作是大势所趋,而合作确实给各方带来实惠。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国家还处在疑虑和犹豫之中。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落实到行动上,要具体到该做什么、该如何做。在学者层面和政府层面,与沿线主要国家深入讨论,形成共识,是推进共同建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