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新能源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
(一)新能源汽车
目前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界定和分类,被普遍认同的可分为广义新能源汽车和狭义新能源汽车。广义新能源汽车是指不以传统石油能源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即只要不是使用传统汽油和柴油作为燃料提供动力的汽车都能称作新能源汽车。广义新能源汽车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电池电动汽车(BEV)、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等。其中纯电动汽车指以电力作为唯一的动力来源而不借助其他任何燃料;燃料电池汽车指不使用汽油和柴油,而以甲醇、氢气和甲烷等作为燃料提供动力的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一般指通过汽油或柴油和电力共同作用的汽车。
狭义新能源汽车比广义新能源汽车的范围更小,只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狭义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对新能源汽车概念的界定更加清晰,避免了部分车企将石油进一步的分馏产物作为燃料,但该类燃料却不能达到大幅节能减排的效果,同时这种定义也有利于国家针对新能源汽车制定相关政策,政策实施效果的可度量和可监管性也更强。但这种定义的弊端在于,目前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技术不是十分成熟,研发成本较高,但部分燃料的开采和提炼成本较低,动力技术也容易突破,同时没有违背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的初衷,将燃料电池汽车隔离在外,不利于新能源汽车初期阶段的发展。本书所指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指从事新能源汽车生产与应用的行业,只要是和新能源汽车或配件的生产制造相关的都应当归入新能源汽车产业范畴中。新能源汽车产业符合如下要求:
一是战略性。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该产业属于技术型新兴产业,和环保、绿色的时代发展主题是契合的,同时,具有引领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意义。
二是先进性。体现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性,相比传统的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对生产工艺、零部件等有着更高的要求,必须以技术突破为推动力。
三是系统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很长,上游环节如电解液、隔膜、稀土等;中游环节包括电控系统、驱动电机等;下游环节包括了售后服务、配套设施等。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产业有着很强的产业关联性,涉及多个经济发展领域,有着较为突出的协同性、系统性特征。
四是市场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求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与引导,更加需要以市场来进行检验。市场对产业的发展发挥着引领作用,企业居于主体地位。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征
1.从产业性质方面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具备高风险、高投资、高回报和正外部性等特征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一种,由于其兼具环保和经济属性,目前被世界各国大范围推进。它是创新的产物,主要采用替代燃料或电力作为汽车动力源,对技术的要求很高(Lubik,2012)。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时具备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特点——高风险、高投资、高回报和正外部性。想要谋求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创新、市场的逐渐扩大,就需要投入足量的资金,整合各方的资源(蒋俐俐,2012)。由于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不仅技术开发需要高昂设备和宝贵资源的投入,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和熟悉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市场推广也需要资金和资源的投入(Murray,2014)。高额的投入存在很高的风险性,随时都有研发失败或者市场不买账的风险。
此外,为促进新项目的研发,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通常都需要进行债务融资,一旦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市场拓展没能达到预期,企业将会面临着资金没法回笼和周转的财务负担(Joskow,2010)。当然,高风险一定也会预示着高回报,只要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有所突破,并获得市场的认可,其所能带来的回报和收入是相当可观的(Gilber,2010)。加之新能源汽车的高技术含量和高创新性的属性,行业的垄断利益无疑也是非常丰厚的(张伟,2013)。
2.从产业发展方面来看,新能源汽车处于成长期,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产业的发展是一个从产生,逐渐成长壮大成熟,最终再慢慢衰退的过程(王敏,2013)。一般来说,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成长期(Heyma,2011)。2018年,全球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200万辆,其中我国占比超过一半,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具体情况如图2-1所示。

图2-1 全球主要国家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
3.从产业链方面来看,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条更加复杂和多元化,技术密集型程度更高
新能源汽车是技术密集型的新型产品,其产业链尤为复杂,是在传统汽车产业链基础上的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Sim,2015)。在产业链的上游,传统汽车的原材料供应主要是钢材、橡胶等,而新能源汽车的原材料以电解液、硅钢和稀土等为主(Weager,2007);产业链的中游,传统汽车主要指的是零部件的加工和整装等,新能源汽车则增加了电机和电池等部件;产业链的下游,传统汽车以加油站、维修和美容为主,新能源汽车则是电池回收和充电桩配置等(Aalbers,2009)。
从图2-2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上、中、下游结合更加紧密,需要各方社会主体共同参与、高度配合来完成新能源汽车的生产(Clausen,2009)。首先,从生产环节来说,新能源汽车从零件的选购、核心技术的研发到整车生产环节,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技术要求含量非常高,要保证每一个环节的严密性,不能出现任何一点纰漏(范晓春,2012);其次,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密集型的属性,对企业人才要求更高,比如研发需要核心技术人才,市场营销推广需要全方位的销售人才,不仅需要有高水平的营销技巧和经验,还应熟知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特色,可以为消费者做全面的剖析和讲解(Potoglou,2007);最后,新能源汽车从成品到销售至消费者手中,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府、制造商、销售商和消费者等相关市场主体的共同参与和主动配合(Hod,2012)。

图2-2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二 新能源汽车产业阶段与特征
到目前为止,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早期(20世纪90年代—2006年)
20世纪90年代起,一些国家便开始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到了议事日程,其中以日本、美国和欧盟经济实力较强的发达国家为主,如日本的研发重点放在了混合动力,美国与欧洲则以氢燃料为主要研究对象(Mohanty,2012)。而当时的中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探索阶段,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地位直到2001年“十五”期间才最终被确定下来,同时被落实的还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规划。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2007—2011年)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世界各国将重点转向了环保、节能和绿色产业,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成为各国的重要战略部署对象(Black,2009)。各个国家转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研发,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技术有所突破,市场推广初见成效。我国从2008年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10年,我国实施了“十城千辆”项目,在全国选择了十个城市进行示范推广,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正轨(冯相昭,2012)。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阶段(2012年至今)
世界各国进一步加大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全球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技术路线,以替代燃料电池汽车和混合动力作为过渡选择,逐渐向纯电动汽车转变的发展方向(Ou,2014)。在市场推广方面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总体而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难度仍然较大。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特征见表2-1所示。
表2-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

三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演进与构成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演进
中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的不同发展时期,分别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具体政策措施及要点见表2-2所示。
表2-2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演进

表2-2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演进续表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构成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可以划分为供给侧和需求侧政策两类:
1.新能源汽车供给侧政策
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法规完善、研发补贴、示范推广等,该类政策侧重于激励制造商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投入,即通过改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充电桩、充电站等基础设施覆盖情况和产品性能,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过渡至商业化阶段。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不仅明确了充电桩的配建比至少达到1∶1的标准同时出台了充电桩建设补贴等措施,以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示范推广方面,实施了以示范推广城市为主,其他城市为辅的总体规划,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商业化的进程。
2.新能源汽车需求侧政策
主要包括购置补贴、税收减免、优先权力、政府采购等,多侧重于引导和激励消费者了解并购买新能源汽车产品,即直接激励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以拉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平稳过渡至商业化阶段。在税收减免方面,政府推出了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方案,以保障新能源汽车平稳地度过产业化初始阶段。为创造良好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国家还引导地方政府出台免摇号、免拍卖、不限行等一系列刺激政策。新能源汽车供需双侧政策分类及释义见表2-3所示。
表2-3 新能源汽车供需双侧政策释义

表2-3 新能源汽车供需双侧政策释义续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