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城市第三方智能考评体系实证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信息化项目国内外研究现状

信息化项目是指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手段开发的信息产品,其主要用途就是满足用户的各项需求。对于整个项目开发团队来说,除了要考虑如何开发出达到用户要求的产品以外,还要分析产品的质量,以及到底怎样使用最少的资源,以最低的代价开发出用户所需要的产品。就用户来看,信息化项目产品的质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判断:一是性能,二是效果。信息化项目产品不是一种可以看得见的实物,而是一种抽象产品,且具有不可见性、复杂性、需求易变性、灵活性、过程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信息化项目无法采用以往的制造项目的模式来加以管理,而且在管理时还存在诸多问题。

1.2.1 国内研究现状

苏方新从计划与组织(PO)入手,致力于识别IT为实现业务目标作出最佳贡献的途径,并结合德尔菲法(Delphi),组建质量管理新体系,通过分析和检测项目新体系中的影响因子,进而达到考评项目的目标。

师成在主持的北京协和医院项目(CIS)中,运用项目管理理论CMM,开展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项目应用研究,从北京协和医院业务流程实施IT产生的质量问题中,获取信息化优化解决方案。

吕智在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中,以广东某个“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项目为模型,依据实际的交付与支持(DS)情况,合理运用项目理论和卓越绩效管理(质量奖)模式,在该项目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等都有不少突出问题的情况下,以上述问题为基础,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海尔集团从2006年开始,以COBIT指导企业售后服务信息化平台项目,通过监控与评价(ME),定期评估全国所有售后服务信息化平台流程的质量,并与质量控制标准要求相对比进行考核,主要涉及绩效管理、内部控制的监督、合规和治理等内容,确保项目实施效果最终能够满足企业整体战略目标。

1.2.2 国外研究现状

2002年,K.T.Yeo对信息化项目首次进行定义,即“将计算机硬件、软件和通信设备有机结合起来,对信息事务进行处理并存储”。信息化项目以无形的智力产品为目标,具有难以量化性、人机互动性、独特性的特点,其针对不同行业,在具体要求和实施中也有很大区别。

美国哈佛大学的Standish Group教授(2004)在其发表的著作«政府与军队的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中指出,通过对政府与军方的信息化研发工作的调查,发现有29%的项目是可以在预算内按时交付的,有18%的项目在交付前被取消开发,也有可能交付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使用,另外还有53%的项目可能是由于进度延时、费用超出预算等原因导致无法交付。

Atkiston和Shenhar(2004)提出,在信息化项目交付使用前,使用铁三角标准对项目进行质量管理;交付使用后,则将其对用户的影响、组织收益及未来的发展潜力作为衡量质量的标准。

对软件进行质量管理最权威的为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MU SEI)(2005)提出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CMM),其核心理念是对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进行监控和研究,并分为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优化级等五个等级。

美国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为保持公司信息化(IT)与公司战略发展的一致性,1979年运用零缺陷理论,1987年运用六西格玛、ISO9001标准,2002年运用管理体系的改进整合等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分别对公司库存控制管理信息系统、CM品类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诸多环节制定相对严格的监督策略,严格地按照“PDCA”的循环准则,加强品质管理、项目管理,并通过第三方对项目不断加以优化,改进项目质量。由此看来,与其说它是零售企业,不如说它是科技企业。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企业界在信息化项目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也在美丽城市第三方评估指标及考评办法的研究及应用上有所突破,如2013年,厦门、武汉、长沙等城市先后制定了各自的美丽城市评估指标及考评办法,其中,厦门市采取调查和暗访的方式,按照各占50%的权重计算分值;武汉市则采用第三方评价的方式;长沙市则是在数字城管的帮助下开展工作。但在针对美丽城市第三方考评系统本身的质量管理上还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研究成果数量偏少,没有建立系统全面的评价理论体系,所运用的学科方法有限,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第二,缺乏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基础,运用“科技化、智能化”采集大量一线实时数据的手段。第三,不能实现明察、暗访、社会监督、公众评议等多种考评方式的真正同步,也缺少由第三方综合分析统计出公平公正的测评结果的策略办法。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美丽城市第三方智能考评体系项目进行深入研究,以先进、智能的互联网大数据调查手段,建立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价理论体系,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美丽城市第三方智能考评体系项目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考察、分析,提出改进对策,彰显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