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利亚·蒙台梭利高度重视的敏感期
“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如果有人问我这个问题,那我将毫不犹疑地回答:“儿童敏感期。”这是玛利亚·蒙台梭利本人非常重视的观点,并且贯穿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始终,可以说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支柱。
关于“敏感期”,我在之前出版的书里详细地讲解过。然而这个内容实在太重要,只要讲到蒙台梭利教育法,就绕不过去,因此我还是想用本书的第1章再来详细地说明一下。
已经了解并理解了“敏感期”的读者,可以直接从本书的第2章开始阅读。不过,我在讲解各个敏感期的概念时,也会辅以男孩特有的例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简单地浏览。
“敏感期”与所谓的“宝宝叛逆期”重合,一般是儿童0~6岁的时期。所以,有许多家长在面对孩子有些奇怪的行为时,总是轻易地给他们贴上“任性”的标签,轻易地对他们说出“不可以”这三个字。实际上,孩子所有行为的背后都有着必然的原因。蒙台梭利在细致、系统地观察了幼儿自然行为后指出:儿童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它们是短暂的现象,目的是获得一种明确的特性。这种特性一旦获得,相关的敏感性也就消失了。蒙台梭利将这一时期称为敏感期。家长若是不知道“敏感期”,就无法感知、理解他们。
对于处在这个时期的孩子,家长是在理解“敏感期”的基础上加以对待,还是简单地将他们归到“宝宝叛逆期”来对待,这将会对孩子后天能力的培养产生重大影响。
在“敏感期”,孩子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 ▲ 为了某种目的
- ▲ 只存在于某个阶段
- ▲ 针对某一种知识或技巧
- ▲ 接受某种刺激的能力特别强
需要指出的是,儿童敏感期是交叉出现的,并不是一个敏感期结束后才出现另一个。在同一时期可能会同时出现几个敏感期,而且会持续出现。蒙台梭利认为,一个人的心理能力必须在运动中得到实体化,这样它才能统一这个正在展现的人格。如果心理能力和运动这两个因素被分裂而导致各自发展,也就是0~6岁的儿童在敏感期持续时间内没有得到良好发展,会慢慢养成各种坏习惯,例如专注力差、焦躁、自觉性差等,对今后的习惯养成和技能培养有着不可逆的影响。因此,无论对于家长还是老师,科学理解、陪伴和引导处于敏感期的孩子都尤为重要。
敏感期并不是人类特有的,而是所有生物都有的一个阶段。蒙台梭利曾拿一种毛毛虫来举例说明。
毛毛虫的幼虫在生下来不久之后,对光线异常敏感,有着强烈的趋光性。为了追逐光,它爬上树木。树上有嫩叶,可供幼虫食用。幼虫一边向上爬,一边吃着柔嫩的叶子慢慢长大。
等长大到连成熟的叶子都能吃的时候,它不再对光执着,开始往下移动。它一边向下爬,一边食用各种老的、嫩的树叶。像这样,小小的毛毛虫不需要任何教导,自发地学会了吃嫩叶。
人类的敏感期发生在孩童时代,于0~6岁之间表现得尤其强烈,而这段时间与“宝宝叛逆期”刚好重合,这期间的表现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 ▲ 1. 秩序敏感期:执着于“顺序”“习惯”“所有权”“场所”
- ▲ 2. 动作敏感期:执着于“身体的运动”“手指的运动”
- ▲ 3. 社会规范敏感期:执着于“帮忙”等
- ▲ 4. 语言敏感期:执着于读、写、画
在第1章中,我们将详细地介绍上述几个“敏感期”。